养鸡青年人(一辈子做好养鸡人)

感言 :圣农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我将带领企业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乡村振兴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每套种鸡产合格种蛋168枚,料肉比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单羽养殖成本同比下降0.09元;每吨产品生产成本同比下降6.42元,出成率同比提升0.39%……经上千次的对比试验,今年6月,9.6万套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圣泽901”父母代种鸡雏正式批量供应市场,各项指标构成了研发方圣农集团最亮眼的“成绩单”。

“40年垫的底换一个新开始。”尽管收获了诸多赞誉,圣农集团董事长傅光明仍冷静地展望着企业未来的成长路径:做到国内种鸡市场占有量的40%;打造“数字圣农”;以产业集群带动乡村振兴……时光倒推至傅光明投身养鸡行业的1983年,恰好是40年整,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他心中“一辈子做好养鸡人”的理想正愈发坚定。

养鸡青年人(一辈子做好养鸡人)(1)

初心如磐

傅光明说,自己的人生有三次选择,第一次选择想当军官,第二次选择想当干部,由于种种原因,前面两次选择并不成功,第三次选择就是养鸡,当时他29岁,这个选择他下了决心“要做一辈子”。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允许下海经营企业,傅光明偶然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则湖南长沙某乡里干部下海搞养鸡场致富的故事,在成功案例的触动下,他注册了福建省第一家私营企业,开始了这项坚持一生的事业。

创业的开始并不顺利,在傅光明的回忆中,当时的他长年累月住在鸡棚边,每天在鸡粪的臭味中干活,累了坐在鸡舍旁打盹,病了喝杯浓茶撑一撑,最长3个月没理头发,半年没回过家。在每次因挫折心情低落的时刻,是党艰苦奋斗的传统激励着他坚持了下去。

“圣农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退役军人出身的傅光明有着深厚的红色情结,1994年便成立了闽北首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并于2004年升格为闽北首家非公企业党委,在他看来,党组织优势是圣农集团保持正确方向的重要法宝。

实行党委班子和经营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模式,让党委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实施党员人才“三培养”工程,实现“党员人才化”“人才党员化”;形成“集团党委——公司支部——车间党员——班组骨干”自上而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党建工作考核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并作为支部考核、评选先进的重要指标……

如今圣农全集团共有员工2.7万人,党支部22个。一个个体养鸡小作坊,已成长为生产基地500多个、年产能达6亿羽,排名亚洲第一的“肉鸡王国”。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互促共赢,结出了丰硕成果。

养鸡青年人(一辈子做好养鸡人)(2)

圣农宰杀六厂

实业报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家国情怀也是傅光明身上的重要标签。

上世纪80年代白羽肉鸡进入中国后,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禽类消费国,但白羽肉鸡种源却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一度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隐忧。

据傅光明介绍,白羽肉鸡是鸡品种的“金字塔尖”,是欧美国家用长达上百年时间培育的11种优质品种鸡“优点综合体”,白羽肉鸡繁殖成长的个体几乎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非常适应现代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也被视为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

“从前,国外企业想怎么掐你就怎么掐你,鸡苗价格由最初的每羽5美金上升到40美金,国内企业也只能接受,给全行业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傅光明补充道,引进的原种鸡还常携带多种种源性疾病,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生物安全隐患。

2014年3月,为提升现代肉鸡种业发展水平,促进肉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原农业部下发《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提出到2025年,育成2-3个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的白羽肉鸡新品种。

彼时,国内白羽鸡育种技术一片空白,育种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没人知道要投入多少、要投入多久,更没人知道能否育种成功。苦于长期被“卡脖子”的傅光明却决心放手一搏,开启漫长的育种征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攻坚克难、为国分忧的使命和初心。

2011年起,傅光明冒着断供停摆的风险,先后投资超过14亿元,推行白羽肉鸡育种工程。经过艰难攻关,2019年,圣农培育出11个原种品系和国内第一个原种套系——SZ901配套系,最终实现了中国人的“吃鸡自由”。

“今年底,圣农父母代种鸡的产能将增至1750万套,到‘十四五’末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未来还将乘‘一带一路’东风,打入东盟和中亚国家市场。”傅光明坚信,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种源,必将在国际大放异彩。

饮水思源

“作为一家农业企业,没有农民群众的助力,圣农的成长只能是一句口号,只有你帮助了他们,他们才能反过来更大程度的帮你。”采访过程中,傅光明动情地对记者表达了对于乡村振兴事业的期待。

养鸡青年人(一辈子做好养鸡人)(3)

在傅光明的倡导和组织下,圣农将回报社会纳入集团发展的总体规划,承诺“养一只鸡回报社会一毛钱”。近年来,他累计为希望工程、抗灾救灾以及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地方公益福利事业捐赠20亿元,成为南平市捐赠金额最多的企业家。

为解决欠发达地区的“三农”问题,圣农多年如一日地立农村、干农业、带农民,在福建、江西、甘肃3省300多个行政村建设工厂,为当地农民提供培训与就业岗位,带动饲料作物种植。在圣农2.7万名员工中,3省农民占80%以上,特别是总部所在地光泽县,每3个劳动力,就有一个在集团上班。

傅光明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投入真金白银,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在他的推动下,近年来圣农以产业链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带动广大乡村激活生发造血功能,形成镇村、农民、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傅光明探索下,光泽县形成了“以点串线、抱团聚力”、整乡(镇)组建乡村振兴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引导鸾凤乡油溪等6个困难村组建圣兴物流有限公司,承运集团豆粕;新建鸡肠子加工厂,由鸾凤乡中坊村承包生产加工;支持止马镇止马等10个村财困难村组建新振肉制品加工厂,承包加工集团腌制肉串……该模式正向周边各县市逐步推广。

养鸡青年人(一辈子做好养鸡人)(4)

养鸡青年人(一辈子做好养鸡人)(5)

肉鸡规模化养殖

目前,集团已经组团式带动光泽县全域8个乡镇86个行政村、浦城县3个乡镇3个行政村、资溪县1个镇1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收入增加,惠及18万村民。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