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启动指征(心肺复苏直至复苏成功或救护车到来)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成就,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石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心肺复苏启动指征?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心肺复苏启动指征(心肺复苏直至复苏成功或救护车到来)

心肺复苏启动指征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成就,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石。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日前,甘肃省卫健委发布《甘肃省居民健康保健知识与技能手册》,就基本健康理念和知识、部分疾病的防治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本报将分期对此予以连载,希望帮助大众获取通向健康之门的一把钥匙。

外伤处置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1.外伤急救注意事项

(1)检查生命体征。检查伤员的神志、呼吸、脉搏等情况,确定伤员的生命状态。如果伤员呼吸心跳停止,要先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2)保持呼吸通畅。清除伤员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减少出血、防止休克。出血较少时,可直接压追局部止血;出血较多时,应就地取材,迅速止血。(4)伤口处理。开放性伤口要妥善包扎,包扎时,绷带或布条要松紧适度,既不要滑脱,也不要缠绕过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2.大量出血时的止血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的软布作为敷料覆盖在伤口上,再用棉花团、纱布或手帕、毛巾折叠后放在敷料上面,然后用绷带、布条或长筒袜紧紧包扎。(2)止血带止血。当四肢大动脉出血(喷射状出血),或在伤口加压包扎后无效时,应采用止血带止血。如果身边没有止血带,也可以用毛巾、图巾、领带、长简袜等物品代替止血带包扎止血。

3.腹部外伤处理

(1)发生腹部外伤时,应让伤员仰卧屈膝。不要揉压腹部,而且要禁食禁水。(2)如果有内脏突出,严禁将内脏回放,应用盆、碗等器皿扣盖突出内脏,然后用绷带或布条固定。(3)如果腹腔有异物刺入时,不要将异物拔出。

4.骨折处理方法

发生骨折后,伤员会感到伤口处疼痛难忍。伤口局部会出现肿胀、青紫,也可发生受伤局部的变形,甚至出现肢体变短。发生骨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没有危及生命的伤员,首先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然后再移动伤员。如果伤员有外伤出血,要先止血,再进行固定和移动。(2)怀疑颈部和脊椎骨折的伤员,应平移、平放,避免头颈晃动,将伤员全身固定在硬担架(如竹、木等板材)上送医院。(3)对于肢体骨折的伤员,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如硬树木枝条、浮木、书本等对受伤肢体进行固定。如果是下肢骨折,在找不到可利用的夹板时,可用未受伤的下肢充当夹板,与受伤下肢固定在一起。肢体与夹板之间要垫平,夹板的长度要超过受伤部位的上下关节,并固定、绑好,留指(趾)尖暴露在外。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可以在第一时间恢复伤病员呼吸、心跳,挽救伤病员生命,主要用于抢救心肌梗死等危重急症以及触电、急性中毒、严重创伤等意外事件造成的呼吸心跳骤停伤病员。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判断有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至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有无呼吸。

3.呼救。呼救周围人打急救电话120。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食指及中指触到喉结,平移至颈部肌肉前缘,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向后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至120次/分,正确的按压深度5厘米至6厘米)。

7.打开气道。保持患者仰头抬颏,看口腔有无分泌物,无假牙等,清除气道异物。

8.人工呼吸。施救者用一手捏闭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内吹气,吹气时间1秒钟,连续吹两口。

9.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连续做五个循环,然后判断伤病员有无呼吸。如果无呼吸,继续做五个循环,直至复苏成功或救护车到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