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贵州人(日鼓鼓的贵州人)

今天偶然在手机上刷到一篇文章,说贵州人的性格是日鼓鼓,不免被该说法吸引,仔细一读该文章,很有见地很有高度,以致于我这个极少读书的浮躁之人竟然下网单买了该作者的这本书《大国大民》,也算是个小奇迹吧。

书还没收到,从简介中看出,文章描写了各个省份的人文、历史以及从中分析了很多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观点独特细腻,很受用。他形容贵州是块豆豉粑,冷门偏僻、精致幽香而又与众不同。内容里对贵州的历史、自然、人文以及经济前景的描述我基本全盘接受,颇有共鸣。我当然没有这么宏大的视角,只能回归于题说说贵州人的性格特点。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日鼓鼓”这句方言是什么意思,按书中解释是:倔、愣、认死理、坚韧不拔,其实在我们贵州,这句话的本意是贬义的,大致上是说人的性格:倔强,有点憨憨的九头牛拉不回来这个意思。因为地处偏远,众山分割,贵州前几十年的落后在人们的心中是很有名气的,我记得90年代外出上学时有同学见面就问:“贵州还有原始人吗?”,竟无言可以对。与外界的交融少了,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虽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和习俗,但独自发育难免有些跑偏,所以贵州人的性格还是有一些鲜明的特点的,比如说耿直、义气、偏执,难怪王老师说日鼓鼓,我们仔细一品,还真有一点形象。

作者举了丁宝桢违旨杀安德海、任正非沉浮创大华为作例子,因为大人物的故事更为广泛的为大家所知和认同。我就说说我身边的小人物,让大家感受什么是日鼓鼓。

我成年前家在农村,改革开放前村还叫生产队,我们生产队的支部书记就是一个倔老头。他80年代初在山上近水源的地方修酒厂,照我们现在成年人的思维,要办个酒厂不光是基建,还涉及到生产、销售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我也不知道他考虑这些问题没有,估计也考虑了只是不够成熟而已,包括自己家人在内没有人支持他,那时候的群众大都也是冷眼旁观。他不管别人异样的眼光说干就干,一个人挑土垒墙、搭梁盖瓦,辛苦几个月下来硬是在荒郊之地建了个厂。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个厂好像就没开张过,慢慢的日晒风吹就垮了,让我们一帮孩子暗笑了一阵。

他组织村民修建了一个小水库,大概这个事情大家觉得看得见摸得着,都参与修建并成功了。蓄起了山洪,灌溉了周围几十亩稻田,我们童年时光许多时候就是在里边玩水,捉蜻蜓,游泳也是在这里学会的。

可爱的贵州人(日鼓鼓的贵州人)(1)

老家那边饮水困难,天旱时候得到好几公里以外去挑水喝。80年代机器打井我们还听都没听说过,老支书就打算人工打井,这一次还是没有人支持,他独自一个人就在自家地里开挖,连装个吊篮让人吊土上来也没有人帮手,只能自己挖土自己背上来,越挖越深就用木材支撑洞的墙体防止塌方,一直干了差不多一年,背影显得十分笃定而落寞。这个井我们一帮孩子下去玩过,我现在回忆深度起码40米以上,夏天进去里边凉凉的,又感觉深得有点让人有恐惧感,可见他花费的体力之巨。不知道到是太深了洞内部会垮塌的安全原因还是实在坚持不去了,或者是感觉这个地方压根就不会有水,最终他还是放下了锄头,悻悻而归,又一次成为是人们眼中的笑梗。

现在我们年近半百,看事情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也成熟全面许多。在我眼里,这些事已经从当时的笑料演变成了理解和敬佩。首先,他做这些事不完全是考虑自己,同时也在为村民考虑,不辱书记的使命;再者,在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自己身体力行、不计个人得失,甚至还要顶住周围人的嘲讽和议论,体力和心理都是压力也不在乎,很好的诠释了日鼓鼓这个词。

在当下躺平思想泛滥,昨天看到一则消息,有个叫“隐居吧”的网站竟然有80多万隐友,对于隐友来说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日鼓鼓的这种性格精神在当今时代尤其显得格格不入和珍贵,许多事情是要靠坚持到底才能有收获的,水一直烧99度它永远不会开,窗户纸也必须要去用力去捅它才会破,随笔,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