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十哲和五圣(孔门十哲子路不得善终)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中国儒家学派早期的十位学者,皆是孔子弟子,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类别。人称“孔门十哲”,分别是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今天主要讲的是子路。

孔门十哲和五圣(孔门十哲子路不得善终)(1)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县人(今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人)。他是“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少年时,从事各种劳作来维持家庭生活,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因为家里贫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孔门十哲和五圣(孔门十哲子路不得善终)(2)

他在拜入孔门之前,《史记》记载,他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耍威风,佩戴着公猪装饰的宝剑显示自己的无敌,曾经瞧不起孔子的学说,屡次冒犯欺负孔子。为此孔子设计出少许礼乐仪式慢慢加以引导,这对子路很受用,所以最后,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成为孔子的学生。

孔子众多弟子中,子路是侍奉最久的。

仲由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捍卫或努力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很大。

孔门十哲和五圣(孔门十哲子路不得善终)(3)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就已形成,他在言语上从来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子路无宿诺。”

意思就是: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还需听双方证词,并且找到证据才能断案。而子路呢?他听到一面之词就知道谁对谁错,因为他脑袋瓜好使,不需要按照一般人的方式来判断是非,是大智大勇之人,在他的刚毅、公正的谋断下,涉案众人都非常信服。

所以孔子也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意思就是:“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孔门十哲和五圣(孔门十哲子路不得善终)(4)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到各诸侯国游学,仲由就是众弟子之一。由于他极勇武,起了保卫者的作用,所以孔子评价子路时说:“自从我有了仲由后,我就没有再听到的恶意的言辞。”

因孔子的观念在当时乱世是难以践行的,因而在各国都受到冷遇。相传一次孔子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可想而知,孔子在推行儒家政治主张的初期是多么艰难。

孔门十哲和五圣(孔门十哲子路不得善终)(5)

子路一开始是在鲁国做的小官,在邵这个地方当首长。后来跟随孔子周游到卫国时,孔子任鲁国司寇,他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大夫孔悝的宰相。

当时的卫国,有一位很美丽的女人,叫南子。

她是春秋时期女政治家,河南商丘人。原是宋国公主 ,后嫁卫灵公为夫人。据史书记载,南子生性淫乱,因宋国公子朝(宋朝)容貌俊美,于是便和他私通。 她丈夫知道这个事情,却不加阻止,甘愿戴上绿帽。

孔门十哲和五圣(孔门十哲子路不得善终)(6)

卫灵公三十九年(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卫灵公为南子召见公子朝,让二人在洮地约会。

当时卫灵公的太子蒯聩(kuǎi kuì)把盂地献给齐国,路过宋国野外时。听到野外的人唱歌道:“已经满足你们的母猪,何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母猪是指南子,公猪是指宋朝,意思是说,已经满足南子,为什么不把宋朝归还宋国。

太子蒯聩感到羞耻,对家臣戏阳速说:“跟着我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我,我一回头看你,你就杀死她。”戏阳速同意。于是二人前去朝见南子。南子接见太子蒯聩,太子蒯聩回头看了戏阳速三次,戏阳速后悔刺杀南子,所以没有下手。

太子蒯聩频频用眼睛向戏阳速示意,南子觉察到太子蒯聩的脸色异常,知道太子蒯聩要刺杀自己,南子害怕,号哭着逃走,跑到卫灵公跟前说:“太子蒯聩想要杀我。”卫灵公因此大怒,太子蒯聩怕极了,就连忙逃亡到宋国,卫灵公将太子蒯聩的党羽都赶走。

孔门十哲和五圣(孔门十哲子路不得善终)(7)

几年后,卫灵公死了。

卫灵公生前曾想立儿子公子郢(yǐng)为太子,卫灵公死后,南子遵照卫灵公的意愿,想立公子郢为太子,说:“公子郢必须做太子,这是国君的命令。”公子郢回答说:“郢和别的儿子不一样,而且我伺候国君到死,如果有这话,郢一定会听到。并且还有逃亡者太子蒯聩的儿子辄在那里,我不敢即太子位。”于是便拥立辄(zhé)为国君,是为卫出公。

逃亡在外的蒯聩知道自己儿子当了王,心里很不痛快,就要谋反当王!就勾结孔悝的母亲伯姬(蒯聩的姐姐),让伯姬去拉拢其他人,拥护自己为君!

孔门十哲和五圣(孔门十哲子路不得善终)(8)

在孔悝身边当宰相的子路,知道后义愤填膺!当即进城去见蒯聩,劝谏蒯聩不要谋反,免得百姓遭殃。但是蒯聩不听劝,反而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要将他杀死!子路知道自己这次要死了,就说道:“君子死,冠不免。”意思就是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在系好帽缨的过程中被人砍成肉酱。终年六十三岁。

子路后在卫国的蒯聩之乱殉难,孔子听闻他死了之后,伤心流泪,死前不吃肉酱。

现在的子路坟,在濮阳县城北5公里,今京开大道西侧,其西南半华里是戚城遗址。相传戚城曾是卫灵公的外孙孔悝的封邑,所以俗称孔悝城。坟的东北1华里有蒯聩台遗迹。

孔门十哲和五圣(孔门十哲子路不得善终)(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