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1)

执笔:陈芳

主编: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二胎政策开放以来在年轻家庭中遇冷,可是在中年家庭却受到欢迎。不过生育二胎没有那么简单,就女性的生理因素而言,超出一定的时间,也不宜再进行生育。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2)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3)

女性当妈的“最晚期限”,错过最好别生了

研究发现:女性适合生育的时间是绝经前十年,如果一个人55岁绝经,那么45岁就是适合生育的节点,超过这个时期则不适合再进行生育。

有的妈妈可能会觉得有疑问,常常在新闻上都看到五六十岁甚至六十多岁的高龄产妇还能顺利生产,这就是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绝经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女性甚至六七十岁才会出现绝经的现象,生育的时间也会延长。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4)

当然就生理上而言,只要没绝经都是可以怀孕的,但是绝经前十年到绝经这个阶段并不适合生育,主要是因为——

  • 卵子存在被污染的可能。到这个阶段再进行生育,卵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出现染色体异常,导致胎儿发育异常。
  • 易引发妊娠问题。这个阶段怀孕的产妇通常容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等问题,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和孕妇的安全。
  • 容易出现难产。女性随着年龄增大,产道也会逐渐变硬,子宫收缩的能力和会阴张弛力度变差,分娩用时会延长,增加了难产的风险。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5)

因此一旦超出这个年纪,没有特殊原因,妈妈们最好不要选择生育。当然这个时间只是适合生产的时间,最佳生育时间通常是在23~30岁。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6)

二胎生育时间太晚,会出现这些问题

1、产妇身体伤害大,恢复难

通常年纪越大,产妇卵巢功能退化也就越严重,怀孕本身就相对困难,很多人还会借助一些辅助生产手段。

在整个孕期需要比适龄孕妇注意的事情更多,因为早产、流产的几率比较大,孩子出生之后出现一些先天性问题的概率更高。

即使顺利生产,产后需要更高的长时间来进行修养,恢复的周期也会更长,即使各方面都进行了良好的护理,身体素质仍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下滑的趋势,对母体的伤害比较大。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7)

2、没有足够精力陪伴孩子成长

通常生育二胎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父母没有照顾一胎那种活力和精神了,身体方面也并不强健,但是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很辛苦又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的。

这种矛盾的现象导致孩子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陪伴和照顾,父母的身体也可能被拖垮,对父母和孩子而言,都是一种伤害。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8)

3、家庭负担加重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也大幅度增加,养育一个孩子需要花费高额的资金。有的家庭可能资金充足倒还好,可是有的家庭资金并不充足,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很多家庭甚至把这种负担转嫁给家中的老大,让老大来承担抚养弟弟妹妹的责任,这样不仅会加大老大的经济压力和负担,同时会造成巨大的家庭矛盾。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9)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10)

为了避免以上矛盾,生育二胎时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身体素质需达标

在计划生育二胎的时候,应该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自己的身体素质是适合进行生育的,如果各项身体素质达标,则可以开始进行积极备孕;

如果身体各项机能已经减退,不适合进行生育,那么最好不要考虑生育二胎。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11)

二、一胎二胎间隔时间不能过长

生二胎的时候应该考虑家中老大的感受,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太大,会造成两个孩子在相处过程中会出现不知道以什么方式相处的情况。

并且如果老大已经成年了,那么父母通常年纪也比较大了,这样在照顾二胎的时候多少会有些力不从心,老大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担帮忙照顾的责任。

因此如果家中的一胎已经成年或者年龄已经较大,那么父母最好不要生二胎;如果孩子比较小,父母可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来进行考量。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12)

三、按时产检,谨遵医嘱

虽然二胎妈妈有过生产的经验,可能在很多方面都会比初次生产的妈妈经验丰富。

但是产检不可少,因为这是对胎儿健康发育的检测,特别是一些年纪偏大的产妇,本身卵子质量偏低,胎儿出现问题的几率偏高,更应该通过产检实时了解发育情况。

女性生二胎最晚年龄(女性到了这一年龄段)(13)

贴心小提示:

对妈妈而言,孩子就是天使,但是孕妈也应尽量做到在自己适合生育的范围内进行生育,以免对孩子和自身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