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的我们看惯了世间的罗生门(叹息桥里没有对与错)

《叹息桥》用罗生门的方式,帮我们打开了接近世间真相的一扇门,它完美诠释了人作为个体在面对生活时的狭隘,而正是这狭隘让我们有了悲与欢,爱与恨,原罪与忏悔,欲求与不满。

固执的我们看惯了世间的罗生门(叹息桥里没有对与错)(1)

《叹息桥》里的欲求与不满,因不在他,而在己。

爱情里的罗生门,个体记忆的偏差性,人性里最真实的趋利避害,这部剧可谓讲得淋漓尽致。人们温良着错过了,冰冷着接受了,然后我们自以为变成智者,谁曾想我们只不过是刚刚走过一段孽缘,然后再踏上另一段迷途。

《叹息桥》可能恰如其分地长在了我的成长轨迹上 —— 情感里都是罗生门,映照在生活中又是何其相似。用角色视角的记忆偏差制造罗生门,情节随角色视角变换从而产生了罗生门效应,时间线里故事穿插得太巧妙,结局也没有落入俗套,甚至角色形象丰富到不需要交代每个人的结局。

固执的我们看惯了世间的罗生门(叹息桥里没有对与错)(2)

恋爱中的每个人都能对号入座

《叹息桥》就这样以一种罗生门的方式,从每个人的视角分别分析大家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最终演绎出事情的全貌。不同人看一件东西连颜色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两个人回忆同一件事都会从自我的角度去呈现着不同的动作和状态,你能说是谁的记忆是错乱的?

彼此相识于叹息桥,彼此之间即使各有车票,也终究会失散于繁嚣,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双脚的鹦鹉,究竟能到哪里落下归巢?爱过是福份,最终成了别人口中的缘分。叹息桥不是想试图去说明如何去爱,而是如何接受不爱,甚至是错爱,当感情消耗殆尽,会如何抉择呢?人生苦短,学会放下,或许是我们看完这部剧最大的收获了。

剧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细节更是处女座般的细思极恐,错过的人也许是时机不对;也许是命中注定,让你看清楚真正爱的是谁;也许是嘴太硬,死扛着不表白;总之九成以上是人为因素,本来可以不用错过的。最终也承认了人性的本质就是利己,仔细想想,其实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

固执的我们看惯了世间的罗生门(叹息桥里没有对与错)(3)

记忆偏差下,没有一个人不在说谎。

可以说片子每一集都是从不同角色视角来拍摄同一个时间线,所以在每个人面前的其他人都会有所不同在李子勇的眼里,自己对女朋友体贴,女友却总是漫不经心;在Ken眼里,女友对他总是冷嘲热讽,百般挑剔。在乐儿眼里,这两个男人,一个不细心体贴没有情趣,一个不顾他人感受太过自我。所以只听一方的说辞不可能知道事情的全部,所谓修养,无非爱时体谅,爱后放手。

整部影片和《绿豆》很像,一些小细节,远近镜头还有人物对着镜头的说话就把人物的性格展现出来了。咖啡店还有家居装饰还是简约风;画面还是冷色调有些压抑;特别是镜头语言和画面构图,某些片断有种韦斯·安德森上身的惊喜。比起《绿豆》,少了些慨叹式的感同身受,却更像是进入这个精心设计的故事,旁观他人的人生。感情的停滞、积攒的失望、错过的爱情……叹息桥承载的,是终将放下的枷锁和决意前进的固执。

固执的我们看惯了世间的罗生门(叹息桥里没有对与错)(4)

一个什么都想试一试,一个只想终生选择一个口味

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似乎与之后发展又密不可分,每个小人物的生活透射出人性的各个面貌 。或许这是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但几乎每一分钟就那么难忘似乎意犹未尽的剧,一部关于爱自己,爱世界,爱他人,能在心丧中包裹希望的剧。也许给别人的伤痛只有亲自抚慰才能平复,自己的伤痛与人分担才能治愈,更重要是你永远要成为一个让自己认可的人。善良地活着,幸福地活着,也成熟地活着。

KEN与母亲的关系是《叹息桥》故事的核心基石。KEN几乎没有一次挣扎和抗争是真正意义的独立斗争,更像是下一个保护和供养者的寻找之路。自小被控制欲极强的母亲长期高压管理,KEN不仅变得懦弱和怕事,还患有一定程度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长期被精神迫害的他一方面他极力想逃脱母亲的控制,另外一方面又不断自愿地回到母亲身边,有意无意之间都在享受着母亲的精神虐待,成为自己心理扭曲的最大帮凶。

固执的我们看惯了世间的罗生门(叹息桥里没有对与错)(5)

巨婴的养成,作为单身母亲难辞其咎

父母自然有无私奉献的人间大善,同时也无法摆脱始于自私的主观控制,大多数家庭会在孩子的叛逆期完成磨合,而Ken与母亲在这个没有父亲而更为纯粹的母子关系里畸形的生长着,一个没有主见习惯依赖,一个自私武断习惯控制,这注定了一个巨婴的悲剧。

我们看过不少讲原生家庭之祸的电视剧,但是他们设计了大量的场景和桥段,竭尽全力想要展示这些家庭的扭曲,导演恨不得通过不断的争吵和打闹来展现这个人有心理疾病,那个人有精神固疾,但《叹息桥》不是,它的争吵桥段很少,导演用非常克制的镜头语言,将这种扭曲和不幸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Ken表面配合度极高下,懂得配合别人到任人摆布,实际上却极度自私。他和何乐儿同居,不是因为多爱何乐儿,而只是因为想逃离自己强势专制的母亲。从不被母亲认可到被面试官认可的价值转换,高级的地方在于,这个不认可与认可,都是因为……他听话。

固执的我们看惯了世间的罗生门(叹息桥里没有对与错)(6)

这部剧导演的剪辑手法炉火纯青,前几分钟为过去时间线,后面是现代时间线,我们每一集看到的都是一个局部的角度,通过多个视角串联放大,来还原起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间加串联交错的剪辑手法,从两个时间点出发,最终过去与现代相交。

其实《叹息桥》根本没打算展示所谓的“真实生活”。故事无法豁免于讲述人的视角,我们都活在自我视角里的“真实”。一个角色展示的故事就像他做的一个白日梦一样,它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探寻客观事实,而是展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的真实面貌。

固执的我们看惯了世间的罗生门(叹息桥里没有对与错)(7)

你看与我看不同,但是我们又在同一个环境里,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悬疑剧,我们既不了解彼此,也永远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甚至连我们的亲眼所见也未必真实,我们都太习惯自己的主观判断了。带着这个逻辑继续看,请时刻保持怀疑。

李子勇看出一个顾客出轨,女厨师却觉得他们很幸福。之后女厨师盘货发现橄榄油的消耗不太正常,店里的伙计从容解释到用的快说明生意好。李子勇听着他们的对话,然后他冲镜头说了一句台词“一个人有没有说谎很容易就能看出”。这里有个点,剧中的李子勇打破了故事空间里的第四面墙。虽然我们的屏幕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但是故事中的画面表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三维空间,这第四堵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镜头的玻璃,剧中角色在玻璃的那一边我们在这一边,而李子勇冲着镜头说话就穿透了玻璃,原来我们和剧中角色在同一空间。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同样的经历中,自己与其他人的表达甚至记忆却不完全一样。或者是,你的朋友们对一件事,会讲述两个不同的版本给你听。每个人因为教育背景、性别、性格、成长环境等不同而对同一件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这种无意识的、有差别的感受一般不会当场就会形成强烈的对质,但当矛盾真正爆发的时候,争论双方常常被当前的点火线所引起的情绪波动遮蔽了眼睛和理智,罗生门就此打开!

固执的我们看惯了世间的罗生门(叹息桥里没有对与错)(8)

黑泽明的《罗生门》透过一场惨案,令自私的谎言将真相陷入漩涡。

每个人对爱、人性的定义和界线不同,相互之间产生的冲突,真实到可怕。每次尝试去感同身受的时候都会毛骨悚然,如果发生可能会让一个人毁灭、重生,变得更加漠视。日复一日消灭的是肤浅的新鲜感,加深的却是对人性弱点的洞察与体谅。

感谢生命中爱得隐忍爱得深情的那个人,没有你的出现,也不会懂什么叫爱情;平淡没什么不好的,静水流深,就是这部剧带来的最大收获了。

如果你想接近生活的真相,推荐你看这部《叹息桥》,如果你想惬意轻松的生活,还是不要踏进《叹息桥》里云遮雾绕的罗生门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