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

带孩子从小花园回来,楼道前一个妈妈正在训斥孩子:“和你说骑车骑慢一点,你就是不听,现在把人家叔叔的车子刮了这么大一个口子,要赔很多钱知道吗!”

妈妈嗓门比较大,惹来一群邻居围观,孩子低垂着头一言不发,车主在旁边站着一脸尴尬。

妈妈还在这边吼着,那边孩子的爸爸也下来了,见到孩子就是一个巴掌。孩子终于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走在街上,经常看见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而孩子通常有两种表现:一些号啕大哭,还有一些面无表情。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1)

《超级育儿师》里曾跟拍了一对母子,孩子蛮不讲理,动不动就哭;妈妈脾气暴躁,时常大声责骂孩子。

在家里的时候,孩子弄出了一点声音,妈妈就大喊大叫:“你不许发出声音了!我最讨厌吵了!”

为了让妈妈换位思考下孩子的感受,节目组让她到体验场所,听一下她责骂孩子时大吼大叫的声音。

当听到自己责骂孩子的声音时,这位妈妈蹲下来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她说:对自己的声音感到恐惧和害怕。

那如果换做是孩子呢?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2)

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有用吗?

朋友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陪儿子写作业每分每秒都是煎熬。每次想吼孩子,就拼命掐自己手指,孩子写完作业,问他:“咦,爸爸你手上怎么这么多红杠杠?”

即使吼完了,孩子会乖一阵子,但是该有的问题还是一样在,不是变成了地下活动,就对家长的吼叫麻木。

所以,吼叫有用吗答案是有用,但是要用在危急关头,比如孩子过马路,前方有车的时候;或者遇到遇到各种紧急情况,父母的吼叫都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不乖的时候想吼他,但是真的吼完了自己又后悔。来回横跳在吼叫和愧疚两个层面,时时刻刻都在体会冰火两重天。

其实,吼叫会被外部特定的情境触发,当这个情境出现,就好像一种会让你采取行动的指令,你的想法就会升级,你会无法抑制自己想发火的冲动。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3)

拿我自己举例,我冲我儿子发火通常在吃饭的时候,我儿子这磨磨唧唧的性格,在吃饭的时候体现

淋漓尽致。

喊他吃饭,通常叫一遍是没有用的。恨不得买一个大喇叭循环播放“吃饭啦,吃饭啦,快来吃饭”。

好不容易把他弄到座位上,他又是要带玩具又是要带拼图,自己吃饭还不动手,给他喂个饭要飞越千山万水。

最令人崩溃的是,很多时候他吃了两口就说,自己吃饱了要下去玩。往往到这里,我就绷不住了,勺子往桌上一拍问他有完没完,能不能好好吃饭。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4)

其实,心里当时的感受是,孩子的爸爸不在身边,自己要管孩子,还要居家办公,做不好两边都没法交代,心里很有些抱怨的情绪。

孩子吃饭磨叽,就是我吼叫他的“触发器”。只要一出现这个情境,我的想法会逐步升级到,因为孩子的爸爸不在,大部分时间要独自带娃,进而产生不满的情绪。

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通过改善孩子的胃口,和加强孩子的锻炼,让孩子在吃饭这个行为上得到了缓解。

最关键在于,要接受自己想大喊大叫的情绪,与自己和解,才能一步一步去寻找根源的问题。而不是误入“踢猫效应”,把坏情绪宣泄在比自己更弱小的一方。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5)

现在,暂时放下家长的角度,让我们切换到孩子的角度。

父母冲孩子吼叫,有用吗?

当父母冲着孩子怒吼的时候,孩子的表情通常是呆呆的。这一刻,孩子的智商为零。

或者说,他想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爸爸妈妈会不会打我。在这个状态下的孩子,听不见家长说的任何内容。

美国儿科学会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骂、侮辱一样,会让孩子的应激素水平增高,从而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

还有一种情况,时间久了,孩子麻木了,父母的吼叫成了孩子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孩子在察言观色方面,是很出色的。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6)

比如:孩子在打游戏,妈妈刚开始对他和颜悦色,让他不要打游戏赶紧做作业。但是,孩子就像没听到一样,眼皮都不带抬一下的。

过了一会,妈妈又说了一遍,“不要打游戏!”。这次,孩子挪动了一下身体,看起来像要起来,其实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继续打。

意识里,他知道妈妈还没有对他大吼大叫,那他就还能打一会儿游戏。最后,等妈妈真的开始怒吼,他才放弃打游戏,去写作业。

从父母每一次的吼叫中,孩子判断出了父母的底线。于是,在无数次的试探中,父母的怒吼成了孩子的闹钟,他没办法养成好的习惯。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7)

既然吼叫对孩子没用,那父母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式呢?

吼叫背后的原因

1、可能来自于遗传,父母吼出来的孩子,大多数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2、“踢猫效应”,老板骂员工,员工回家骂老婆,老婆很生气骂邮差,邮差出门就踢了猫,那个猫一生气挠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老板。

把自己的怒气宣泄在比自己更弱的一方,孩子比父母弱小,所以父母会冲孩子大吼大叫,而不是冲自己的老板。

3、当孩子做错事之后,父母会觉得孩子给我丢脸了,这种羞愧的情绪产生力量,当吼叫过后,这种情绪就得到缓解。

4、父母本身和孩子气质不同,比如父母本身是急性子,孩子是个小磨蹭的性格;又或者父母本身大大咧咧,孩子比较敏感。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8)

父母如何减少吼叫?

一、低声教育

北师大教授钱志亮说过: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的就越认真,教育效果也就越好。

就像上文说的,当父母在对孩子怒吼时,孩子智商为零,他完全不知道父母说了些什么。

演员陶曾在一档节目中,分享了自己教育女儿的经历:

第一次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陶虹本能地朝着女儿怒吼:“你怎么回事!”

当时女儿吓得一哆嗦,动也不敢动,陶虹知道自己一定吓到女儿了,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9)

又过了几天,女儿又不小心打翻了牛奶。

这次,陶虹再也没有对女儿怒吼,而是跑过去抱住女儿,低声安慰:“没事没事,怎么这么不小心呀?”

女儿也马上冷静下来说:“因为手滑,下次会注意”。用正常的语调和孩子对话,他们会明白你的意思。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10)

二、选择和坚定

我儿子看动画片,我叫他吃饭,他会当没有听到。当我叫了他几遍后,免不了对他大吼大叫。

我想了想,如果是我在投入地看电视,而且是自己喜欢的,我也不希望有人把我叫走。

后来,我给我儿子出选择题,在“马上来吃饭”和“这集结束了来吃饭”中让孩子选。

选择,给孩子留出了一些空间,也让气质不同的父母与孩子,踢出了同样的步伐

但是,孩子也不是总是按照选择走,就算他选择了“这里结束了来吃饭”,他也可能看完了这集又接着看下集。

这时,如果家长觉得这件事没得商量,就不要再去问孩子“行吗”、“好吗”。而是坚定地告诉他,“你已经看了一集,5分钟后来吃饭”。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给孩子定基调的人,坚定自己的选择,不拖泥带水。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11)

三、利用幽默和创意

一位男子回忆自己叛逆的十几岁,他冲着自己的妈妈破口大骂:“臭老婆子”。

没想到,这位妈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开心得不行,笑逐颜开向丈夫报备:“孩子终于成长到叛逆期了。”

晚上一家人还烧了好吃的庆祝,他意识到他这样叛逆,他妈会更高兴。于是,他的叛逆期结束了,仅仅一天。

原本可能出现的吼叫,在幽默中轻松化解,不要把孩子当成敌人,孩子是给父母提供特别多欢乐的盟友。

大吼大叫的父母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是养育孩子的下策)(12)

如果父母和孩子较真,把他们当成大人,自然就会生气了,没法调动幽默感。

我们希望做平静的父母,但往往把更多的宽容和耐心,给了朋友和同事,对待自己和孩子过于苛刻。

幽默,给孩子轻松氛围;低声教育,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坚定自己的选择,是教育的根本。

没有孩子不喜欢父母,好好说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