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和兔子的故事(农村纪事与牲畜为伍的日子)

农民和兔子的故事(农村纪事与牲畜为伍的日子)(1)

现在在我们河北省廊坊一带的农村,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大牲畜的影子了,曾几何时,它们已经离开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队时期,由于生产力还非常低下,农业机械化还远未实现,为了完成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劳动,每一个农村生产队,都饲养着一些大牲畜来承担着人力所不能及的繁重的劳动任务。

农民和兔子的故事(农村纪事与牲畜为伍的日子)(2)

我是六零后,记得小时候正赶上生产队。生产小队部是一个大院落,有牲口棚、粮仓、杂物储藏室等。牲口棚是坐北朝南的一排低矮的泥顶土坯房,里面拴着许多大牲口。清楚地记得里面有马、骡子、驴、牛,加在一起有十好几头。生产队有专门的饲养员,就住在饲养棚一头的小屋里,不论白天黑夜地伺候这些大牲口。添饲料、饮水、刷毛洗澡。生产队有许多劳动任务是离不开大牲畜,比如拉大车运肥料,运庄稼,拉犁耕地,拉耙耙地,拉豁子豁地,拉碌碡轧场,拉粮食交公粮等。所以每天早晨社员们在生产队饲养棚集合劳动时,生产队长都会分派任务,总有“车把式”的活计。除了牛犊马驹,大牲畜闲着的时候很少,每天有活。收工后,社员们各自回家吃饭休息。大牲畜们也都归到牲口棚,饲养员在马槽里添上草料,牲口们也开始吃饭。麦场秋收时节,活又多又累,饲养员还要给牲口们加料,就是在草料里加些炒熟的黄豆或黑豆。有时上工早的时候,就去看牲口吃草料,不论是牛马驴骡,吃起东西来都是大腮帮子咔咔地,看着它们吃得是那样香,使得我们这些孩子都有了想与牲口抢吃草料的冲动。

农民和兔子的故事(农村纪事与牲畜为伍的日子)(3)

说实话,我虽然生长于农村,似乎与大牲畜无缘。我是最怕跟着大牲畜干活的。尤其是怕牛。耕地或豁地,有时队长就让我牵牛,我就怕牛朝我瞪眼,万一发牛脾气,晃起它的牛角,我是承受不住的,所以牵牛的时候总是离牛远远的,为此牲口把式没少骂我。我还更怕大骡子大马,因为它们太高大,力气有比我大,总是控制不了,害怕它们猛不丁咬我一口。还怕大叫驴,如果你牵着叫驴在路上或地里走着,突然遇到一个干活或拉车的草驴,它就会呜哇呜哇的亮开它的大嗓门,朝草驴冲过去,又是啃又是咬,我根本驾驭不了。生产队干活挣公分,必须要到16周,劳动一天挣6个工分。干活牵牲口的任务全是刚参加劳动的小青年。我们生产小队里的牲口中,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一头灰色草驴,它老实善良,从它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来,干起活来不愠不火,总是那么一弓劲,很是温顺听话的。

农民和兔子的故事(农村纪事与牲畜为伍的日子)(4)

再有就是生产队的那匹枣红色的老瞎马。那匹瞎马是双眼瞎,马龄又老,平时在槽头站着的时候,总是低着头,默默地在吃着草料。它很听话,驾、喔、吁、啃着的指令它都懂。它干活不惜力,可能它自己心里知道,作为一匹马,如果双眼瞎了,干活再不尽力,可能就离汤锅不远了,所以,它干起活经常是大汗淋漓的。记得有一次牲口把式让我牵着瞎马豁地,快到地头的时候,我一步没有错开,瞎马的一个前蹄,正好落在我的脚面上,幸亏脚下的土壤比较宣,而瞎马也感觉到了是踩在我的脚上,并没有用太大的力气。可这对于我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当时我推开瞎马,抱着我的被踩的脚,原地用单腿跳了半天。晚上回家脚面都肿了,幸好没伤到筋骨。后来生产队长就再没有派给过我牵牲口活。后来就是节假日和周六日在生产队劳动集合时,总会在饲养棚里,用手抚一抚它的脸庞,它知道是我在抚摸它,它便点点头,静静的在那里静默或者吃草料。

农民和兔子的故事(农村纪事与牲畜为伍的日子)(5)

我1978年上大学离开了家乡的两三年后,生产队解散了,听说这匹勤劳隐忍的双目失明的枣红马,被生产队提前卖到了汤锅上。我知道消息后,心里压抑了很长时间。很是心疼这匹辛苦劳累了一生的枣红瞎马最终还是进了汤锅。

这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生产队里的大牲口依然留给我很深的印象。那头灰褐色因为腹胀而死大骡子,那头长着将只弯弯牛角的大黄牛,那头可恶的白嘴头的黑色大叫驴,温顺的像淑女一样的灰草驴,那匹懂事的辛苦善良的枣红瞎马,还有那几匹高高大大令我望而生畏的大枣红马,大马骡,大驴骡,还有一头调皮的小马驹,一头小黑毛驴,一头刚刚长出牛角的小黄牛……

农民和兔子的故事(农村纪事与牲畜为伍的日子)(6)

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视频,其中有几个人围着一头黑驴,把它当成一匹马在评论。难道现在的人们真的到了驴马不分的地步了吗?现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机械淘汰了农村大牲畜,导致过去农村中数不清的大牲畜不知所踪。所以我想,有人指驴为马,或马骡不分的情况频频出现,实在是不足为怪了。

以后的人们,真的有可能只会在书籍中去认识马、驴、骡了吧。像生产队那样,人们与牲口为伍,一同劳动的情形,只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了。

农民和兔子的故事(农村纪事与牲畜为伍的日子)(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