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记录我的童年生活)

忆苦思甜“ 肥正月,瘦二月,饿死人的三四月” 春荒难渡,饥肠辘辘,想起那食不果腹的年代,至今仍心有余悸仿佛童年生活就在昨天,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记录我的童年生活)

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

忆苦思甜

“ 肥正月,瘦二月,饿死人的三四月。” 春荒难渡,饥肠辘辘,想起那食不果腹的年代,至今仍心有余悸。仿佛童年生活就在昨天。

阳春三月,房前屋后接榆钱;暮春四月,田间地头挂银链;夏收五月,喜迎新粮胜过年。又到忆苦思甜的日子。

在集体大跃进的年代,集体生产,按工分配,多劳多得。然而在我们这个八口之家,父亲为支援三农建设,背井离乡,在建设镇旬公路上,一呆就是三年。

那时,我们兄妹六人,都是阶梯似的半壮小子大姑娘,正在上学。家里仅靠母亲一人的劳力养活我们,真是杯水车薪,举步维艰。曾经一度被定为“老缺粮户”。好在有木匠大叔的帮衬,替我们挡缺粮钱,才分得免强糊口的粮食。

在那饥荒的年代木匠大叔用他的善举,救活了我们一家。然而,“半状小子吃穷老子”,靠生产队分配的那点微薄的口粮,远熬不过青黄不接的春荒。无论母亲如何精打细算,即使熬过了饥饿寒冷的严冬,也熬不过春播夏收。

那时候,每天晚上饿得我们打牙祭,肚子呼噜噜直叫唤。母亲望着面黄饥瘦的我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万全之策。于是,心急如焚的母亲,把目光盯到荒山秃岭,盯到了田间地头,盯到河滩坟园,寻找可以充饥的食物。

正月滋溜溜的冷风吹得满目萧索。一大早母亲便带上我,提上箩筐就出门了。她忽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左顾右盼,搜寻隐藏在枯草丛中,那一株株粉白嫩绿的茵陈。当她披荊斩棘拔开荒草,瞥见那深藏不露的害羞的嫩茵陈,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眼里充满惊喜,脸上挂了花似笑出声来:“多好的一窝,胖乎乎,嫩闪闪的”。她小心翼翼的将它连根拔起,掐了嫩芽,撂进箩筐。不离地方就是一箩筐,母亲提着箩筐,走起路来分外起劲,大脚小步的跑回家。她将茵陈倒成一堆,我们围成一圈,仔细挑捡,母亲在案板上揉了一小团面,将捡好的茵陈洗净挤干,加上佐料,滴点油花,包成包子,等锅内水开了花,上锅开始蒸。大约得十五分钟,一锅白胖圆实的茵陈包子就出笼了。我们,你一个,他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不到十分钟,一锅包子便吃个精光。听母亲说茵陈能清肝明目,预防肝炎,母亲用她的智慧将我们养得十分健壮。

然而时序更迭,眼看到了二月,正月的茵陈长成了茅草,再也吃不成了。聪慧的母亲,又把目光聚焦到田间地头,坡坎渠道,寻找王宝玔在寒窑时,度饥荒的荠荠菜。母亲带领我们全员出动,挖荠菜。她把挖来的野菜沃成酸菜,剜成团子,捏成饺子,供们充饥。

春雷一响惊蛰到。转眼间,又到了春播的阳春三月,然而依旧缺粮,母亲仍然为生计发愁。谁说草木无情?“没粮吃的孩子天照管”。老天眷顾我们,我们的救命粮来了,它不是政府发放的,也不是土地公公馈赠的,而是屋后的老榆树动了恻隐之心,为我们备好了度春荒的救命粮。老屋后的那几颗耸入云天老榆树,今年异常繁茂,满树都挂花了。那银钱挂柱的榆条上,一疙瘩,一嘟噜,一串串粉绿的榆钱,像金元宝似的,闪啊闪,亮得直逼人眼,亮得使人产生“望梅止渴”的幻觉,口水不自觉地顺着嘴角渗出。有天我实在饥饿难耐,悄悄地来到树下,抱住树杆,像小猴子似的“哧溜"一揪,爬上树梢,叉开双腿,立在树杈上,捋上一把,塞进嘴里,正陶醉在绵密如泥的清香里,忽然脚下“咔嚓”一声,树枝劈成两截,防不胜防的我打了个趔趄,一把抓住旁枝,两脚悬空荡秋千似的,荡了两个几回合,终于踩到了老树杈,这才有惊无险的躲过一劫。吓得站在树下的母亲目瞪口呆,两腿发软,像被磁石吸住了一般,动弹不得。半响才回过神来:“妈呀,吓死我了,赶快下来,别为嘴伤心”。年少的我从来没有感到后怕:“妈,没事,别担心"。顺手折下一枝,扔给母亲,“妈,你尝,香甜着哩,好吃的很”。母亲捡起一枝,用手使劲一捋,将大团的榆钱揉进嘴里,细嚼慢咽,时不时提醒我注意安全。我站在树上向下俯视,母亲那苍老清瘦的黄面皮上,豪无血色,一脸病态的样子,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后来她又捋了一大把塞进嘴里,狼吞虎咽的嚼起来,看来母亲饿极了,瞬间我泪奔了,泪花蒙住了我的双眼。

四月的东风,力大无比,吹得树木东倒西歪,吹得野花摇头叹气,吹得小草皱起眉头,吹得千树万树槐花开。我们的救命粮又来了。母亲不再为生计忧愁。她带着我们扛上夹杆,背着背笼,拎上簸箕,过桥下沟,爬坡越坎,捋槐花去。

大老远,就看见山坡上,白霜似的东一片西一片。定眼看,似有白云飘动,有白雪覆盖,靓煞风景。我们快步来到树下,那洋槐树粗壮的老干上,碧叶间挂满串串白色风铃子,在微风中荡来荡去。我似乎听到了槐花娘子的昭唤,双手抓住一枝粗干,向上一跃,在空中打了一个旋,双脚钩住了树枝,来了个“倒挂金钟”,再用力向上一翻,再来一个“老妪浮水”,然后慢慢起身,伸手攀高枝,卸下那一串串排列有序亮白如雪的洋槐串。那朵朵槐花,像白梅,像白玉,像蜂蜜,甜香醉人。我摘一朵捏在手心,仔细一看,那白色的花朵上,还带了一顶浅褐色的尖顶帽,那花瓣莹白,花蕊微黄,闻起来香香的甜,吃起来微微的苦。据说洋槐花有毒,不能多食。倘若多食,身体“发福”,全身浮肿,整个人像棉花包似的,浑身僵硬。

熬过了四月,终于迎来了五月的麦收,终于看见麦浪翻滚的田野,沉甸甸的麦穗,低头弯腰,虔诚的等待闹饥荒的人们来收割。每当麦收过后,新粮凉干,磨成面粉,母亲总要为我们蒸一顿结结实实的,没有掺杂任何杂物的白面馒头,让我们尽饱吃,尝个鲜,吃个够。

在饥肠辘辘的年代,母亲用她的处世学问,把苦难熬成一锅甘甜的密汁,超然物外,置身其中,把满屋子里的愁苦,用她的智慧驱散了。她从来不因为苦难而哭泣,她眼里有光,心中有欢喜,因为她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她看到了未来可期。

现如今,世道变了,好日子来了,闹饥荒的孩子们长大了,慈祥的母亲却走了,善良的木匠叔却瘫痪了。曾经盼望的白米细面,已成为家常便饭,曾经陪伴我们一起度饥荒的茵陈包子,荠菜饺子,榆钱团子,槐花美饭,却成了美味佳肴。

每当春和景明的春天,和孩子们一起外出游玩时,我都会忆起和母亲一起度春荒时的情景,便将那段苦难的经历告诉孩子们。要他们学会忆苦思甜,珍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