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四大原则(如何应对需要知道这几点)

崴脚(踝关节扭伤)日常多发,常发生于下楼梯不慎踏空、打篮球跳起落下时踩到队友脚上、走路时看手机等等,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崴脚后四大原则?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崴脚后四大原则(如何应对需要知道这几点)

崴脚后四大原则

崴脚(踝关节扭伤)日常多发,常发生于下楼梯不慎踏空、打篮球跳起落下时踩到队友脚上、走路时看手机等等。

崴脚并非小事,会把维持脚踝稳定的韧带结构损伤,如重视程度不够,早期处理不当,可遗留慢性踝关节不稳等后遗症。长期慢性踝关节不稳会导致踝关节行走、奔跑时软骨磨损增加,久而久之,软骨磨没了,就形成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疼痛导致无法正常行走。

崴脚后的急救处理(伤后3天内)

许多人都对踝关节扭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养两天就好了”,其实不然。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再次损伤的可能性是经正规治疗患者的3-4倍。建议大家早期采用POLICE原则处理。

保护(P-protect)

当发生急性损伤时,首先强调对受伤关节的保护措施。应及时休息,减少或避免受伤下肢负重,可用手杖、腋拐等辅助负重,防止受伤处再受创,避免情况恶化,但保护并非一味休息,应该合理地进行轻柔的活动。

适当负重(OL-optimalloading)

倡导适当负重与运动,康复应该是在受伤后立刻开始,僵坐不动不仅不利于恢复,而且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肌力下降、本体感觉缺失等等,进而产生更多的问题,所以在受伤后适当保持轻柔舒缓的活动是有好处的,但忌活动后出现明显肿痛。

冰敷(I-ice)

受伤后应该立刻在肿痛显著处冰敷,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减轻疼痛,刺激损伤处血管收缩,让组织液和炎症因子渗出减少,控制受损组织的肿胀、炎症。切记冰敷时需要垫干毛巾,避免出现冻伤。一般单次冰敷以15-20分钟为宜,两次之间至少间隔2小时。

加压包扎(C-compression)

加压包扎患处,也可以和冰敷结合,利用合适的护踝,将冰袋放在护踝外即可加压,也可避免冻伤皮肤。护踝松紧程度应该适中,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肿痛加重;过松则起不到加压作用。

抬高患肢(E-elevation)

将患侧下肢抬高,平卧时稍高于心脏水平即可,以减少流向损伤部位的血液,从而减少软组织内出血和损伤部位的组织液渗出,有利于减轻踝关节肿胀,促进恢复。

另外还需要结合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Modalities):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使用无热量的超声波或短波等物理治疗仪器,对于局部挫伤的软组织和韧带有消肿促愈合的作用。

药物治疗(Medications):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NSAIDS类消炎止痛药,这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不同于激素,主要功效是消炎。急性损伤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无菌性炎症,疼痛大多建立在炎症基础上,通过药物控制炎症后,疼痛自然得到缓解。

另外,在做好POLICE原则的情况下,针对急性运动损伤处理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HARM原则,就是告诫患者在伤后早期(一般指伤后24小时,肿胀明显时指伤后72小时)禁忌热疗、酒精、跑动和按摩。

①Heat热疗:不能使用热敷,以及会发热、有刺激性的药膏或者膏药等物质,会造成局部炎症及出血水肿更加严重。

②Alcohol酒精:不能饮酒,酒精的作用下反而容易增加肿胀,不易消退,同时酒精可能刺激血管影响血供。

③Run跑动或者训练:受伤后应该尽量使损伤部位得到充分休息,如果跑动或者再参加训练,会加重受损组织。

④Massage按摩:损伤早期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局部按摩。但是急性期过后,可以采用一些轻柔的手法按摩。

崴脚后的康复训练

在崴脚一周之后,此时肿胀消退,带护踝下地疼痛不明显时可行康复锻炼。

01

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加其灵活性。分别向上、下、 内翻、外翻牵拉脚至极限并停留5秒,每个方向重复10次,每天锻炼1-2次。动作要慢,幅度要大

,时长00:12

,时长00:11

02

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力量锻炼,保持踝关节稳定性。主要是踝关节抗阻勾脚、绷脚、内翻、外翻四个动作,每个动作坚持5秒,放松,重复10次,每天锻炼1-2次。

03

本体感受器训练。崴脚后脚的本体感受能力会降低,很容易造成踝关节二次损伤。

受伤的脚单腿站立,保持平衡5-10秒,慢慢放下,每天重复10次。

总之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以锻炼时及锻炼后夜间无明显肿痛为度,如果感到疼痛不适则暂停活动,如无缓解建议咨询医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