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对学习没兴趣)

很多的父母反映说,为什么孩子上学以后对学习渐渐提不起兴趣了呢?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他与生俱来的,那为什么孩子现在都不爱学习了呢?

我想通过下面的几句话来看看我们父母不经意间说的话是怎么把孩子的学习兴趣打消掉的。

第一句话:“宝贝,上小学了,不能像以前那样玩了,把玩具都收起来吧,有时间多学习,多看看书。”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把玩和学习这两件事情对立起来的时候,那孩子能不讨厌学习吗?

第二句话:“抓紧时间啊,期中考试快到了,得赶紧复习了。这个考试很重要,关系到你将来小升初。”这话听着是不是耳熟,尤其是那些小学高年级的家长,家里相处永远是考试考试,父母每天要么不和孩子说话,说点事情都会绕到学习上,孩子会觉得你除了关心我学习,我心里想些什么,你根本就不关心。

第三句话:“这次你考试考多少分?我们班最高分是多少?你从这多少分?隔壁某某某多少分?”学校成了孩子的竞技场,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时刻在和别人作比较,那孩子怎么能喜欢上学习?

第四句:“你看看你考试成绩,爸妈辛苦赚钱给你报辅导班儿,支持你学习,不知道你每天都想些什么,成绩还那样,你说你对得起谁?”父母的这种埋怨,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为了对得起父母。不是为了自己,从而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还有第五句,我们不详细说他父母这些不经意间说的话,来自于父母的价值取向,还有他的教育理念,理念这个东西是慢性的,咱们看不到,但是在孩子的教育当中却时刻的弥漫在里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当孩子的学习兴趣被应该打击掉以后,他就没有办法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对学习没兴趣)(1)

我们希望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希望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这当中需要下面我说到的几个要素。

第一个:我们要提到的是给孩子一个好心境。因为没有这个作为基础,我们后面要说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都没有意义。当孩子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时,他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心情不好呢?坏的心情来源于三个方面,一个是父母的,一个是孩子自身能力的原因,还有一个是环境的原因,外界环境我们主要说老师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说一说父母给孩子的这个心境造成了哪些影响。第一,安全感的缺失。父母之间有矛盾,如果时不时地冷战,吵架,甚至有的还会动手,那孩子整天是提心吊胆的,他脑袋上面悬着一把剑,时刻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那这种伤害对孩子来说是就是一种灾难性的。

孩子是由父母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当自己两个最爱的人被否定,那么孩子的内在状态一定不会好,那他怎么能安心学习呢?还有一点,父母过多的控制会让孩子失去自主能力。我们会发现哈,父母对孩子提的要求越多,那孩子对自己越是没有要求,因为孩子认为这是你的要求,不是我的,而且这个要求对我来说不是很迫切,所以他就不愿意适应父母。

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表现会更为明显。还有,孩子很清楚,我满足了父母这个要求,他还会有下一个,再下一个,我不可能都做到的,所以我就一个要求都不满足你。那么,什么样的孩子会对自己有要求呢?得到父母尊重,有自主能力的孩子对自己才会有要求,那这样的孩子才会拥有向外探索的意愿,才会有好奇心,才会想我怎么能找到成就感,怎么去寻找乐趣,将来怎么样才会幸福。

第二个原因是孩子自身能力不足,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不愿意面对学习,出现了畏难的情绪。父母要学会别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不爱写作业,写作业磨蹭,不注意听讲,情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是他听不懂,学不会导致的。

有三年级的孩子就和我说他自己是差生,他学不好,那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他本来就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喜爱,如果父母在批评指责,那孩子更是雪上加霜。学习当中孩子会遇到很多的挫折,每次考试以后,我们在微信群当中,老师都会发孩子的这个考试成绩,那么父母把孩子每科成绩最好的那个图片给他保存下来,孩子在学习上,学习当中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拿给孩子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啊。宝贝你看你以前也取得过这么好的成绩,说明我宝贝有能力把这科学好,没问题,你肯定行。

最后一点我们来谈谈老师带给孩子的压力。在学习当中,孩子爱其师才会信其道,才会爱上学习。那如果发现孩子的确对老师有看法,那么作为父母,千万不能说老师都是为了你好,所以才怎么怎么样。

比如一个孩子放学回来以后大发脾气,说因为它背诵没完成,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让他很没面子。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说,孩子,我不知道这件事儿具体经过是怎样,但我能感觉你很生气,你觉得没有面子,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因为我小时候也有过这种心意。后来长大我知道,其实这件事儿你和老师都要承担一部分责任。首先课文没有背下来是你不对啊,这是这件事的起因,结果是老师当众批评你,让你自尊心受到打击,这是老师处理问题、处理方式的问题。所以我们先做好自己,人无完人嘛,老师有它自身的问题,就像爸爸妈妈一样,有时也会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谢谢爸爸妈妈,你能包容我们。相信老师通过这件事情也会考虑自己的不足,以后尽量不发生这样的事情。

家长事后一定要与老师沟通。我们希望能从老师那里了解一下孩子的状况,那这个也是有方法有技巧的。在与老师沟通过程当中,父母要让老师关注孩子,发挥我们上面提到的老师期望效应的积极作用。

比如可以这样和老师交谈,老师,我的孩子最近有没有进步啊?这样老师就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积极的方面,看到孩子闪光的地方。但如果父母和老师说说,老师,我的孩子上课小动作还多吗?这样老师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孩子每节课的小动作上,就会经常挑孩子毛病,给孩子贴标签。

所以,积极的师生关系需要父母发挥一定的作用,孩子摆脱情绪的困扰了,他才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去发展。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对学习没兴趣)(2)

分析完情绪问题,我们再来谈谈如何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父母要有这个意识,小学生学习要有兴趣引导,同时呢,也要分享孩子的劳动成果,让他有成就感。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母女俩拿着购物清单到超市购物,孩子想买一个叫劲嚼的口香糖,妈妈说这样一段话,说宝贝儿,我们今天没有准备买这个糖,买这个就超出我们预算了。不过呢,如果你认识这两个字呢,妈妈就可以奖励给你。这个孩子很无奈地说不认识,结果他妈就给他念了一遍,然后说,说你记住了,下次来超超市,如果你认识这两个字,妈妈就奖励给你,这样孩子自发的就会努力记住这两个字。

父母不能天天口头上告诉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而是要找到方法,抓住孩子的兴趣和他的个性特点,在不知不觉当中让孩子学到知识。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学习当中体验到成就感呢?

我们注意到,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我们经常会想,如果这个专注力能用在学习上该多好,他在学习当中是否也能设置这个程序,让孩子乐在其中呢?

首先我们要分析游戏为什么会如此地吸引孩子,除了它的画面感,它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游戏当中玩得好的时候,屏幕当中会自动跳出几个大字,说你太棒了,你已经超过了多少多少以上的玩家,于是孩子就会更投入地玩游戏。

这实际上在告诉我们,孩子在取得一点成绩以后,父母需要立即给予孩子认可和赞赏,尤其是那些成绩差的孩子,一个人长久的做一件事情总没有成就感,他是没有动力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妈妈可以私底下把孩子的课本拿出来看一下,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内容,在和孩子一起聊天的时候,请教一下孩子一些和书本相关的问题,那么孩子帮你解答以后,你好好谢谢他。在一个班级当中,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就那么几个人,成绩中等或者以下的这个孩子,他是没有成就感的。所以你这样和孩子交流以后,孩子会觉得成就感的来源不只是靠分数,从这里也可以得到成就感,所以他就不会讨厌学习。

游戏还有这样一个好处,如果输了这局,输了这局也没有人批评自己,大不了重新再来嘛。游戏当中会设置这样的关卡,把难度降低,让失败者瞬间就满血复活。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在孩子学习当中少责备,多想办法把难度降低,让孩子轻松地找回自信。同时适当的物质奖励会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努力程度,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孩子,没有学习动力,那么父母就不要排斥物质奖励这种做法,奖励时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呢?

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出每次考试考得好的原因。那么当孩子取得了成绩以后。他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就会越来越强,慢慢地就不需要再靠外部的物质刺激来学习,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以后,慢慢的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内部动力。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孩子对学习没兴趣)(3)

父母另一个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帮助孩子找到未来的职业目标,把他的兴趣和他的职业目标之间建立联系,现在我们要告诉零零后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已经不可能激发学习热情了。

可是兴趣呢,却可以引领孩子,成为他成长的动力。父母要意识到,孩子的目标可能与我们预设的这个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孩子。想当飞行员,想当服装设计师,开个淘宝小店,无论是什么孩子,在实现目标过程当中培养出来的职业素养确实可以让他受用一生的,比如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注力、决策力、沟通能力,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都是孩子内在驱动的结果。

不要怕孩子的目标未来会变,担心这些不确定性,把孩子喜欢的事当儿戏,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相反,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这个目标表现出兴趣,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发展这些想法,那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认可的力量。

爸爸妈妈一定要记住,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小学阶段,我们的定位应该是一个陪伴者和引导者,多给孩子支持,认可和鼓励,真心实意地欣赏孩子,这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最佳途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