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读懂香港保险 香港保险好不好

十分钟读懂香港保险 香港保险好不好(1)

香港保险好不好?

上篇文章我们讲解了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以及香港保险相比内地保险有哪些优势,没有看过的朋友点击这里《壹保典|香港保险好不好?这是最全香港保险优缺点总结(上篇)》

本文将继续讲解香港保险,主要内容为:

● 香港保险的劣势!

● 香港保险的几点误区!

● 哪些人适合买而哪些人不适合买?

● 买香港保险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三、香港保险的劣势

(一)、理赔出问题会比较麻烦

上篇文章讲过,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环境的不同,对于不熟悉的内地人来说,理赔万一出了问题解决起来很麻烦。

1、监管与投诉机构权责差距很大

内地保险是由银保监会监管,权利很大,颁布的政策相当于保险业的圣旨,而且特别偏向消费者,行内人称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可赔可不赔的保单,很多都能通融赔付全额或部分。

香港保险虽然也有保险业监理局,及为消费者提供帮助的索偿局,但是,这两者与保监会相比权责差距很大。比如索偿局超过100万港元便不能受理,而只能找律师打官司!这个时候,频繁来回的路费、耽误的时间(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怎么办?动辄三五千港元每小时的律师费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得起!

2、有限告知与无限告知

不管是内地保险还是香港保险,发生拒赔最多的原因是没有做好如实告知!

内地保险遵循有限告知,香港保险遵循无限告知,这个区别很大。

有限告知:即健康问卷里问到什么就如实回答,没问到的就不用管。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六条: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当事人对询问范围及内容有争议的,保险人负举证责任。

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了对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概括性条款的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该概括性条款有具体内容的除外。

无限告知:又叫客观告知义务,即保险公司认为可能影响承保的重要事实客户都必须告诉。何为重要事实?解释权在保险公司,且不管客户实际上知不知道这些事实,都推定客户知道

而且香港投保的时候录音录像,后期没有任何翻盘的余地。内地保险只有60岁以上等情况才需要双录,且限制少得多。

所以,无限告知对于非健康客户、对保险不太懂的客户来说,是比较不利的。

(二)香港保险癌症保障有限制

1、原位癌只保指定器官

香港保险对于原位癌并非都赔付,而是列举了可以保障的种类,指定器官8-12种,相比内地保险而言,保障范围缩水较多。

某热销香港保险的规定:

早期恶性肿瘤:是指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的早期恶性肿瘤情况:(a)甲状腺肿瘤(TNM评级为T1N0M0级别);(b)前列腺肿瘤(TNM评级为T1a/T1b级别;(c)被分类为RAI级别Ⅰ或Ⅱ的早期慢性淋巴白血病;或(d)非黑色素瘤的皮肤癌。

原位癌保障包括下列任何受保器官群组之原位癌:

(a)乳房;

(b)子宫或子宫颈;

(c)卵巢或输卵管;

(d)阴道或外阴;

(e)大肠或直肠;

(f)阴茎;

(g)睾丸;

(h)肺;

(i)肝;

(j)胃或食道;

(k)泌尿道或膀胱;或

(l)鼻咽;

内地某热销重疾险的规定:

极早期的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指被保险人生前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被明确诊断为下列恶性病变,并且接受了相应的治疗。

(1)原位癌;

(2)相当于Binet分期方案A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相当于Ann Arbor分期方案I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

(4)皮肤癌(不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及已发生转移的皮肤癌);

(5)TNM 分期为 T1N0M0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

原位癌:指恶性细胞局限于上皮内尚未穿破基底膜浸润周围正常组织的癌细胞新生物。原位癌必须经对固定活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对比下可以看出,上述香港保险原位癌只含12个部位,而胰腺、淋巴、胆囊等部位都不包含。

2、甲状腺癌赔付限制

甲状腺癌是一个非常高发,治愈率又很高的癌症(占所有癌症发病率20%左右,目前内地癌症理赔率占据前三,治愈率95%以上)。

在香港保险里,TNM 分期为 T1N0M0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只算做轻症。而内地保险只要是确诊为癌症,就是按重症赔付。差距多大呢?假设100万重疾,轻症20-30%保额即20-30万,重症100%保额即100万!

需要解释清楚的是:香港保险中高于TNM 分期T1N0M0期的甲状腺癌,也是按重症赔付。之所以要把低分期的甲状腺癌列为轻症,是因为甲状腺癌的发生部位在身体浅表,发现更容易,治愈率更高,且花费相对低很多。

不过,保典君发现内地已有重疾险把T1N0M0期以下的甲状腺癌作为轻症了(赔付20%保额),而保监会2018年5月又对癌症定义做了全行业整改通知,未来内地保险业的甲状腺癌是否也会“轻症化”实在看不清楚

(三)、中症保障

2018年内地保险很重视中症责任,将一些难以恢复、具有后遗症、或比轻症更严重的疾病作为中症,额外赔付50%保额。

比如脑中风:脑中风疾病对于大脑有极大的损害,难以恢复且有很多后遗症。这个疾病还特别高发,目前内地重疾险中轻症轻微脑中风占据60%的理赔率!

很多新的重疾险把脑中风加入中症,或者中症里加入脑中风后遗症初期,从赔付20%-30%保额,到赔付50%保额,对于患者及时治疗、预后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香港重疾险是否有中症?主流产品还没看到!

(四)、轻症预支赔偿

香港保险主流重疾险赔付轻症叫做预支赔偿,什么意思呢?不是提前给钱,而是假设轻症赔付了20%保额,则重疾还剩80%保额。

而内地保险目前主流重疾险都是轻症、中症额外给付,不管轻症、中症赔付了几次,重疾保额永远是100%(有些内地险种轻症发展成重症,赔付重症时会扣除已赔付的轻症保险金)。

(五)、豁免条款不如内地险

豁免就是当投保人或被保人达到一定条件,保单后期保费就不用交了(视作已交)。

内地保险很多都可以做到被保险人轻症/中症/重疾豁免,投保人重疾/疾病终末期/全残/身故豁免,甚至一部分产品可以做到投保人轻症豁免。而香港保险一般投保人全残、身故才可豁免,且往往有很多限制。

如某香港热销重疾险投保人豁免条款:

免付保费附加契约:若受保人于60岁前,因受伤或疾病导致永久及完全丧失双眼视力,或丧失一肢及一眼视力,或丧失双肢,我们将会豁免相等于此附加契约保障额的该部分基本保单保障额之应付保费。

免付保费附加契约之权益只给予一般标准受保人,并且本公司保留最终批核权。

受保人于此附加契约,于基本保单或其他保单附加之任何免付保费附加契约及特级预支保额及免付保费附加契约之个人总保额不可超过美元300000/港元2250000。

本附加契约并不承保因自致的伤害而引起的残废。

可以看到,此款香港保险投保人豁免有年龄限制全残包含责任不全,豁免额度与其它额度关联并且有限额(内地保险也有风险保额限制)。

有些香港重疾险也有轻症豁免,但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赔偿轻症后豁免1年保费,有的是豁免相应百分比保费,少数重疾险是轻症豁免后期全部保费。

(六)长期险种的保费也可能变化

内地长期性保险一般承保后,缴费期间保费不变。而香港保险大部分保单规定:此基本保单之保费率并非保证不变,我们保留不时检讨保费率之权利。

影响香港保险保费改变的因素有哪些?一份友邦保险的彩页上印了这么几句话:

1、此计划下所有保单的理赔成本及未来的预期理赔支出。(意思是理赔太多,加钱)

2、过往投资回报及产品相关资产的未来展望。(意思是投资亏损,加钱)

3、退保及保单失效。(其它人退保太多,加钱)

4、与保单直接有关的费用及分配至此产品的间接开支。(意思是运营成本上涨,加钱)

看到这样的鬼逻辑,保典君的三观受到了冲击。

话说回来,虽然香港保险有调整保费条款,但大部分公司主流产品还未听说调整过保费。不过,总感觉心里不踏实,个人拙见,买保险就是为了确定的保障

四、香港保险的几点误区

1、香港保险保障病种多?

早期内地保险重疾病种为40-50种,相比香港保险重疾80-100种确实少得可怜,但最近几年内地保险发展日新月异,主流重疾险80-100重疾病种,50种轻症和中症已经是标配。

还需要清楚,重大疾病并非病种多就好,内地重疾险中,癌症理赔率占70%,25种标准重疾的前六种高发疾病占理赔率90%,所有25种重疾理赔率占98%以上。所以,25种重疾以外的病种再多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当然,核心疾病不变,其它病种肯定是越多越好,因为风险不确定。

2、香港是法制社会,理赔宽松

保险行业历来口碑不好,加上少数拒赔案例闹得大,更加剧了内地消费者对保险的排斥,甚至以为保险就是不容易理赔的。

而香港保险销售员以此为突破口,宣扬香港是法治社会(谁不是法治社会了),香港保险严承保、宽理赔,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但要清楚的是,香港保险无限告知原则已被当地消费者认可,且双录制度更让投保者丢掉侥幸心理,所以不如实告知的比例要相对低得多

而内地保险发展时间相对较少,过往发生拒赔的最大原因就是不如实告知,其中包含消费者不懂业务员误导。而只要合规投保,风险发生符合约定责任,拒赔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前面我们讲过,内地保险公司是“弱势群体”。

事实上,保险是按合同讲话的,合同是受法律约束的,两地保险在这上面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目前,内地保险的理赔已经越来越人性化、便捷化,很多公司都开通了线上理赔、微信理赔,客户只要上传资料,小额赔偿金甚至可以几分钟到账,这点是暂时领先香港保险的。

3、人民币贬值,所以要配置香港保险

香港保险可以选择港元、美元计价,所以能抵抗人民币贬值?

这里面有几个误区:首先配置外币资产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值得考虑;第二保险是一种长期配置,而货币贬值升值并不稳定,即使坚挺的币种也有涨跌周期,人民币并不总是在跌,美元也并不总是在涨。

储蓄性、理财性保险是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底层,但实际考虑的时候可不仅仅是看一时单一币种的涨跌。

4、香港保险分红收益高?

上篇文章关于分红的部分已经仔细讲述过:分红不确定

额外小科普:分红保险把“分红保单业务基金中不少于90%的可分配利润拿来分配”,这句话隐含了两个意思:

第一,分红分的是分红保单的利润,而不是整个保险公司的利润,也就是说如果本款分红保单是亏的,不代表保险公司其它业务亏了;

第二,分红分的是可分配利润,什么叫可分配利润?就是除去运营成本、股东分红等项之后剩下的利润,具体多少由保险公司定。

5、香港保险能避债避税?

保险的避债避税功能已被吹的虚高了,人寿保单确实有一部分合理避债避税的功能,只是需要专业合理规划,且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保险的避债避税功能是一样的,并不以内地保险和香港保险来区分。

五、哪些人适合买而哪些人不适合买?

讲到这里,香港保险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误区都解释清楚了。

其实,香港保险最大的优势还是分红,虽然它不确定。而其它优点缺点与内地保险互有胜负,谁也别说谁更好。

所以,个人浅见,适合购买香港保险的人有以下几种

1、流动性资产较多(500-1000万以上),且没有更好的理财规划的人。

2、有移民、留学、长期出国等需求的人。

3、需求高保额(500万以上),且嫌多家投保麻烦的人。

4、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合理搭配也是个选择。

对于没有以上需求的普通大众(90%以上的人),内地保险已经足够挑选了,真心没必要为了一点点差异去买香港保险。

六、买香港保险一定要注意的问题!

1、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想要诉讼,只能求助香港律师,在香港打官司。

2、要做到无保留的无限告知:事无巨细,觉得只是个小感冒也有可能留下隐患。

3、买保险必须亲身赴港:不在香港本地保险公司柜面签约的保单,叫地下保单,两地法律都不保护。

4、汇率风险:美元虽好,但谁能保证一直坚挺?

5、外汇政策风险:投资类保单可能存在政策风险,大额寿险保险金想要进入内地也可能有麻烦,万一遇到外汇支付政策变化无法及时交保费也是个风险。

总结: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在本质上并无不同,也不能说谁好谁不好,更多的在于是不是适合个人或家庭。

何况,保险配置本就需要根据个人及家庭实际需求量身定制。

请理性购买香港保险!

END.

本文如果对你有用,请点赞并转发,你的朋友很可能因此而受益哦!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