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为什么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经典话剧茶馆是这样炼成的)

茶馆为什么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经典话剧茶馆是这样炼成的)(1)

茶馆为什么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经典话剧茶馆是这样炼成的)(2)

1899年立春时节,老舍出生于北京一户落魄的旗人家庭。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取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他自己改名为舒舍予,寄寓“舍弃自我”、“忘我”之意。老舍的一生,的确是忘我工作的一生。他于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青岛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来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1946年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9年底返回北京。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模”,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正红旗下》等。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编辑:王文婧

茶馆为什么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经典话剧茶馆是这样炼成的)(3)

▲ 2019年2月26日至3月5日,话剧《茶馆》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火热上演。

近日,为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经典话剧《茶馆》正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火热上演。“对演出市场而言,这本是淡季,但《茶馆》总能让淡季不淡”,北京人艺原副院长崔宁曾说。自1958年首演至今,《茶馆》已走过61个年头,在海外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为何这部戏能跨越时代、民族而经久不衰?这要从1956年说起。

1956年,在北京人艺的导演、演员们的帮助下,老舍创作了剧本《秦氏三兄弟》,这部以小人物为主角,反映人们在革命道路上产生的思想转变的剧本可以看作是被废弃的《茶馆》“前本”。初稿完成后,老舍来到北京人艺为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等人朗读剧本,老舍的儿子舒乙清楚地记得当听到第一幕第二场,在“北京裕泰大茶馆”发生的那一段,曹禺突然站起来说了声:“classic”(经典)。曹禺曾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如此众多的人物,活灵活现,勾画出了戊戌变法后的整个中国的形象”。在场的所有人都一致认为茶馆的这段戏最精彩,因此,形成了统一意见:请老舍按第二场的路子重新写一个以茶馆为中心的戏,以小见大,反映社会变迁。老舍当即表示赞同。三个月后,一部新戏——《茶馆》诞生。

茶馆为什么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经典话剧茶馆是这样炼成的)(4)

▲ 1962年,老舍(左)与曹禺(右)合影留念

《茶馆》全剧共三幕,上场人物70余个,以老北京裕泰茶馆的衰败为背景,以茶馆掌柜王利发为线索,展现了戊戌变法后、军阀混战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的社会变化。用老舍自己的话说,要表达“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

1958年3月,《茶馆》首演后,不少朋友来信,打听这出戏是怎么写的。有人问,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老舍回应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除了精巧的戏剧结构,《茶馆》中平民化的语言也是其他剧本无法相比的。它不光真实,而且真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舒济说,老舍的写作讲究“人到话到,话到人到,以语言立人物,以对话画精神”。正如老舍所说,“没有生活,掌握不了语言”。

茶馆为什么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经典话剧茶馆是这样炼成的)(5)

▲ 1958年,北京人艺彩排《茶馆》后,老舍与导演焦菊隐、夏淳及演员于是之等人讨论剧情

由于对老北京市井生活的熟悉,老舍在这部戏的排演上也提供了不小的帮助,再加上导演焦菊隐排戏的“较真儿”,《茶馆》的舞台化呈现艺术水准很高。据“秦二爷”蓝天野回忆,老舍喜欢亲自给演员朗读剧本。“他一边念,一边给你讲,这个人物为什么会是这样……讲着讲着还站起来给你比划。听老舍先生念剧本,是一种享受。”在看完《茶馆》连排后,1958年3月,老舍又来到演员中间,对表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独特角度,坦率地谈了谈自己的看法:王掌柜的口要“老”点,少年老成,能干的不得了;穿灰大褂的不要坐在门口,这样没人敢进茶馆;松二爷的话要“润”,说得有滋味,寻着人叫好的意思,恍然自得;二德子走路不对,架子大,不像一般戏里的打手……焦菊隐对老舍写人物的大手笔和看人世的眼光极为推崇,欣赏老舍稳、准、狠的点评,认为这些三言两语恰恰能帮助演员们开窍,有一通百通之效。

茶馆为什么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经典话剧茶馆是这样炼成的)(6)

▲ 首版《茶馆》剧照

1963年5月,《茶馆》复排上演,由于当时受到来自“左”的干扰,在重压之下,剧中加进了所谓的“红线”。同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乘飞机外出前观看《茶馆》后,临走前曾告诉焦菊隐等人,《茶馆》这个戏没问题,是一出好戏。如果还有些意见的话,那就是选择的时代背景不够典型,建议写成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二七年北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据说,当焦菊隐向老舍传达意见时,老舍坚持了原作。

“文革”初期,《茶馆》被打成“黑样板”“大毒草”。老舍被诬陷为反动文人和黑线人物。1966年8月24日,老舍自沉于北京太平湖。如今,太平湖已不复存在,在七十年代修建地铁时,这个不大的湖被填平,修建了大片的厂房,成了如今地铁积水潭站西北方的一个停车场。从王府井附近的老舍故居坐车来到这里尚需花些时间,老舍当初是走着来的。

茶馆为什么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经典话剧茶馆是这样炼成的)(7)

▲ 老舍晚年最后的留影之一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称号。《茶馆》再次掀起狂潮,而这次的轰动比之前来得还要大。自1980年起,《茶馆》先后出访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观众穿着中式服装走进剧场以表敬意。

茶馆为什么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经典话剧茶馆是这样炼成的)(8)

▲ 老舍

“什么是雷鸣般的掌声,什么是响彻云霄,那天你就能感受得到。”童道明在回忆中激动地说。在日本,演出三场之后,800个座位的剧院为《茶馆》破例加售出200多张站票。作为第一部走出国门的中国话剧,《茶馆》博得了全世界的肯定,“通过《茶馆》,外国人发现中国竟有‘世界上最好的导演和演员’”。郑榕回忆道。

光阴匆匆流逝,犹如被填平的太平湖。但人们依然会记得老舍,记得《茶馆》等经典作品给人们留下的感动。这位始终谦称自己为“写家”的人民艺术家曾说:“在我入墓那天,我愿有人赠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茶馆为什么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经典话剧茶馆是这样炼成的)(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