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四大目标(宏观经济学是个啥)

过去一百多年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若干次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石油危机等,一些国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也有一些国家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以下。各个国家都经历了经济发展的起起落落,通货膨胀、失业、股市下跌、外汇枯竭、债务违约、老龄化等宏观经济事件和宏观经济问题的声音每天都充斥在我们的耳畔,并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政府的责任就是要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解决这些宏观经济问题,保持宏观经济状况的平稳有序,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而宏观经济学家的责任就是基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诸如收入、价格、失业等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并尽可能形成一般性的宏观经济理论,来解释经济事件、指导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

Part 1

至此,我们可以对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 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 研究内容: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等的决定与变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是三个至关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和指标。尽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问题,但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宏观经济学的四大目标(宏观经济学是个啥)(1)

1900-2019年美国人均实际GDP

这张图显示了1900-2019年美国人均实际GDP。一百多年来,美国人均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在大多数年份是增长的,但这种增长并不是稳定的。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人均GDP出现了严重的下降,二战后及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也出现了下降。

宏观经济学的四大目标(宏观经济学是个啥)(2)

1900-2019年美国通货膨胀率

这张图显示了1900-2019年美国通货膨胀率。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两次石油危机期间出现了明显的通胀,而在一战结束后和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又出现了严重的通缩。二战后至目前,美国经济基本以通胀为主,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胀,而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通胀。近两年,后疫情期间又经历近10%的高通胀。

宏观经济学的四大目标(宏观经济学是个啥)(3)

1900-2019年美国失业率

这张图显示了1900-2019年美国失业率。在经济中,失业是常态,经济衰退和萧条与高失业率紧密关联。过去一年,美国经历了40年来最高的通胀率和最低的失业率,这一经济现象尤其值得研究。

  • 研究基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主要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的四大目标(宏观经济学是个啥)(4)

供给与需求模型

上图为供给-需求模型。我们以匹萨的供给和需求来解释这一模型。向上倾斜的曲线为供给曲线,向下倾斜的曲线为需求曲线,显示了供给量和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关系。随着匹萨价格的上涨,需求量会减少,因为匹萨贵了可以吃烧饼,烧饼是匹萨的替代品。而随着匹萨价格的上涨,匹萨的供给量会增加,因为生产匹萨变得有利可图。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就是市场均衡点,价格为均衡价格,此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当然了,以上只是一个简化后的供给与需求模型。

  • 研究方法:经济模型,确切地讲就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研究经济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工具,当然不限于经济问题,交通运输问题等也常常利用数学模型来研究和解释。

Part 2

数学模型看起来很高大尚,事实上,模型可以复杂也可以简单,主要看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数学模型对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们来讲很重要,正如“宏观经济学”之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言,一个经济学家某种程度上是一名数学家。没有一套自己的经济理论模型,恐怕没人敢自称为经济学家。现在在网络上经济学家似乎被叫滥了,这里所说的经济学家不同于当下网络上的经济学家。

数学模型和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并非完全的违和感。我们初中学过的一元方程、二元方程等这些数学表达式也可以理解为数学模型。当用函数的形式来表示某种关系的时候,就出现了变量。模型就是用数学术语的形式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

数学模型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量化研究经济问题,而且避免了实际经济不可控的情况,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具体经济问题。

模型是经济学家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型,回溯和拟合历史上发生的经济事件和经济问题,模拟和预测未来不同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及可能发生的宏观经济问题。

当然了,任何模型都是建立在某些假设前提下的,这些假设尽可能地逼近真实世界。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无论是模型假设还是模型本身,都无法重现历史,因此所构建的模型不得不进行简化。可见,如果模型的假设出了问题,即便是模型构建等很完美,最后输出的结果都可能与现实相差千里。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经济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连接和钳制在一起。

因此,对于经济模型,要辩证的来看,普适性的模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与西方世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直以来,西方的一些学者和政客兜售中国经济崩溃论,抛开其政治偏见,这些人基本上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中国经济的运行机理。世界需要中国经济理论学家,他们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对中国经济运行规律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把握,能够构建具有中国经济特色、反映中国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能够对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给出恰当的指导和建议。

我们普通人自不必关心这些数学模型了。多了解一些宏观经济学与经济运行的常识问题,可以让我们少些被一些所谓的专家忽悠,少些被割韭菜。

Part 3

现在,回过头来,我们来回答宏观经济学是否可以称为一门科学这个命题。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科学的定义是一种建立稳定关系的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所研究问题的客观性、过程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稳定性。

  • 从研究问题的客观性来讲,宏观经济学家通过收集历史数据,然后根据一些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其中的规律,从而证明或推翻自己的假设,因而宏观经济学具备这一科学的特征。
  • 如果从过程可重复性、结果稳定性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学很难被称为科学,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学家在实验方面受到很大制约,经济系统几乎无法重复,难以在受控的情况下进行试验获得数据,来证明或推翻自己的假设。

因此,宏观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称为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许多基本原理的应用受各种不同的社会、政治或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的,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也就不一定成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经验学科,由广泛的经验推动和指导。当然了,许多宏观经济理论仍然可以用于研究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