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最有名的一首诗(文章传千古德行万人诟)

卢照邻在初唐四杰中功力比较深厚。杨炯曾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杨炯是因为不服气自己在四杰中的排名,拉卢照邻垫背做遮羞布,虽然是违心话,但也能看出卢照邻在诗歌上是实力派。卢照邻在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上面造诣很高,使其他人望其项背。清朝有个很能装的文学评论家叫陈仅,这个家伙在自己后院种了一片竹林,整天在竹林里面故弄玄虚,摆出出一副出世清高的架子。好像古代文化人都喜欢在竹林里面装神弄鬼,搞得竹林成了文化人的标配。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经常聚集在河南辉县一带的竹林下聚会,喝酒唱歌,喝醉之后,鬼哭狼嚎。这七个大都是政府公务员或者官二代,还有人政治出身不干净,当时人避而远之,称呼他们为"竹林七贤",其实是想和他们划清界线。唐朝王维隐居在西安蓝田的辋川别业,买的是同朝代宋之问的产业,整天"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就是在竹林里弹琴、鬼哭狼嚎。宋代苏东坡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陈仅似乎觉得不在竹林闹腾就不是文化人,所以他写了本文学批评的书就叫《竹林答问》,实际上就是和侄子的聊天记录,聊到初唐四杰故作深沉地说:"六朝之为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唯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这个评价也算中肯。

卢照邻最有名的一首诗(文章传千古德行万人诟)(1)

图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也是一个神童,十岁就能写文章。长大后名声远扬,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当不了官。邓王李元裕是李渊玄武门兵变后生的儿子,排行老十七,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十七叔。这个邓王是个很爱学习的主,很是器重卢照邻,把卢照邻招进王府当了自己的秘书——王府典签。王爷在卢照邻面前没有架子,视为朋友,新唐书说为"布衣之交"。王爷喜欢卢照邻,经常在王府大会小会上表扬卢照邻,说这是寡人的司马相如,可以看出邓王对卢照邻评价之高。

邓王是个爱学习的人,府中有很多藏书。卢照邻在邓王府读了很多书,自以为才华横溢,可以经天纬地,胜任一方大员。663年,在邓王的关照下,卢照邻升任益州新都尉。虽然从私人秘书升为新都尉,其实还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在任期间,卢照得了风病,是个什么病呢?史书记载不明,大概是类似小儿麻痹症吧。669年,卢照邻任期满了,无功无过。本想着功成名就,封妻荫子,没有想到奔波半生还只混了芝麻官,还染上了疫病,卢照邻看不见希望,就辞官不做了。卢照邻的辞官不是不想当官,而是不想当小官,觉得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赏识。虽然辞官了,但是心理不甘心,牢骚满腹就在诗文中发泄。卢照邻的代表作《长安古意》就是这样一篇发泄牢骚愤青文章。文章借古讽今,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是官场腐败无能所致。《长安古意》由于词章华丽,场面盛大,因此被人们广泛传颂。这也给卢照邻带来了灭顶之灾。

卢照邻最有名的一首诗(文章传千古德行万人诟)(2)

张瑞图《卢照鄰长安古意诗》 纸本 28.2 X 466.5CM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诗歌词藻华丽,铺排盛大,尤其黑字部分已经称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诗歌传到武则天的弟弟武三思的梁王府中,梁王武三思一看,勃然大怒,心想你个卢照邻,你以为你文章写得好就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骂我,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注意诗歌红字部分)卢照邻不是当过邓王典签么?邓王现在意图谋反则天皇帝,卢照邻就是同党。一封秘奏给武则天,卢照邻马上以逆反同党罪名关到监狱。毛主席都说过:"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可惜卢照邻生的太早,没有机会聆听毛主席的教导,但是我们聆听了,就要吸取教训,不要乱发牢骚,卢照邻就是现成的例子。幸亏朋友们四处奔走,说借给卢照邻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造反。武则天其实也知道卢照邻就是个愤青,发发牢骚,但是乱说话是要教训一下,既然教育达到了目的就算了吧,卢照邻因此捞回了自己的小命。

卢照邻最有名的一首诗(文章传千古德行万人诟)(3)

图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卢照邻出狱后,就隐居太白山专心养病。在太白山,他碰上药王孙思邈,拜了药王为师,想寻求治病的方法。药王说:"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药王的意思是要卢照邻不急不躁,要注意个人道德修养的培养。不要满脑子都是当官,要沉下心来不要浮躁,疾病自然可以愈合。可惜卢照邻没有听进去,他要走捷径。药王只好给他吃了付药保他不再犯病,可是他父亲死了。卢照邻嚎啕大哭,把药吐了出来,从此之后病越来越厉害了。后来卢照邻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靠着朋友接济总算饿不死了。病魔先是报废了他一只脚,后来报废了他一只手。卢照邻晚上躺在床上就是想不明白,自己怎么这么背运,高宗当皇帝时候喜欢提拔官员,自己却在读圣贤书;武则天和李治并称"二圣"时候喜欢严酷的刑法,自己却在研究道教长生不老,后来武则天嵩山封禅当皇上后,多次寻访名士贤臣,自己却成了残废。自己怎么老跟不上趟,老是慢半拍,越想越难过,又写了一篇愤青文章《五悲文》阐述了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原因是政治的不清明。卢照邻看看自己残疾的手,萎缩的脚,家徒四壁,天天还要忍受病魔的折磨,还有一些小人拿着小鞋等着给自己穿,觉得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拖着病歪歪的身体,跳颍河自杀了。

卢照邻的品德在四杰里还算好的,但是还有缺陷。范文澜先生总结了卢照邻德性和行事"浮躁浅露"就很具有概括性。浮躁体现在他做什么事都急于求成,不能静下心来修心养德。比如他做官就一味想做大官,看不上小官,须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养病也是这样,总想一下子把病根去除,忘记了病去如抽丝。古人常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时读书人在人生逆境和顺境时候的两种人生态度,反映了古代文化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卢照邻在这点上做的不好,一旦处在人生的逆境,不从自身找问题,不提升自己道德修养,总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因此范文澜先生对卢照邻 "浅露"地评价是非常贴合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