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工难与就业难(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招聘会 送岗入户 线上直播……为了促就业政府可真没少花力气

专家出点子:高校可改革专业设置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共享用工试点解决招工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方面维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关系着群众美好生活的物质需要。

企业招工难与就业难(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1)

春节过后,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人力主管王登伟奔波各地参加了20余场招聘会,努力为公司节后大规模招工储备人才;已经从学校毕业8个月的李天也是各场招聘会中的常客,为的是寻觅一份理想工作……求职市场活跃的背后,却仍然存在着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现实矛盾。连日来,记者对话企业招聘人员、求职者、人社部门及高校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就如何破解“两难”矛盾,进行深入调查。

●招工难在哪?

“两端”用工的缺口难题

今年春节后,以生产LED通用照明为主的江西鸿利光电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罗省林穿梭在各大招聘会上,同时还密切关注着线上招聘平台的求职者咨询信息。

“目前招工难题还是存在的,主要是两端用工难——一端是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另一端则是高技术人才。”罗省林坦言,不同地域间的招工竞争以及用工形势的改变,都给招工带来了一定的难题。罗省林说,许多在广东、浙江打工的江西老乡,总是对老家的薪酬待遇心存疑虑——回来之后,工资待遇低了很多怎么办?“这种疑虑其实大可不必,以我们广州总部和南昌公司的待遇对比为例,在广州的一线工人月薪在六七千元,而南昌的收入也有五六千元。”

一线工人有缺口,高技术人才也不好招。“企业对于研发技术人才是渴求的,这部分人才在我们这里的月薪水平能达到1万元,但现在要找到相关专业对口的毕业生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专业不对口,又无法符合我们的需求!”罗省林如是说。

经验能力和薪酬“成正比”

“不少年轻人来面试销售岗,想的只是自己能拿多少月薪、多少年终奖,却不考虑自己的经验能力等情况!”谈到招工难题,江西新曙光照明工程公司人事经理梁莎莎有些感慨。她认为,与其说“招工难”,不如说是“用工难”,除了能招聘进来,还要让人留得下来。

“当下不少年轻求职者,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希望能有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还能拿到不错的薪酬!”梁莎莎称,成功就业人士光鲜的背后,是与其工作能力密切相关的,不少应聘者问及跑业务一个月能不能拿到1万元的薪酬时,她总是感到有些诧异。她认为,要拿高薪就必须用业绩和能力来说话!

作为南昌招工大户的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节后准备招聘2000人,奔波于20余场招聘会的人力主管王登伟表示,招工还是以年轻求职者为主。但是他担忧的是,许多大学毕业生会认为进厂进园不够体面。

●求职难在哪?

一次就业失败后会更慎重

智联招聘调查报告显示,从企业春招对象来看,58%的受访企业同时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和应届高校毕业生,39.1%仅针对有经验的职场人,2.9%仅招聘应届毕业生。此外,近九成的企业在春季校招时,同时面向2021届和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多名受访高校毕业生袒露了求职难的心声。

失业就像失恋,有了失败的经验,下一次就更慎重也更“挑剔”了!去年6月大学毕业的李天坦言,因为缺乏经验,在面试了几家单位后,与一些有工作经验的竞争对手相比,感到了自己的劣势。“我之前通过了一家公司的应聘,但试用期第三天就辞职了。一方面是公司安排的工作与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比较难适应;另一方面是感觉公司领导的态度不是很好,有些打压下属的意思。”谈到这次失败的就业经历,让李天感到求职的压力。

专业不对口的就业则难在坚持

老家在山东日照的申龙震即将在今年6月走出大学校门,他找的第一份工作是房屋经纪人。申龙震所学的专业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之所以选择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是因为感受到了工作比较难找。他忙碌了两个月,发现在这个领域自己毫无竞争力可言,打算于3月份离开,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找工作不难,但找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满意工作就难了!”申龙震的说法,也代表着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心声。就业实际上是一道“双向选择题”,你在选择工作单位的同时,工作单位也在选人,一旦选择的不是自己中意的工作,或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要在这一行积累经验、站稳脚跟,往往难以坚持下来!

“再就业”人群面临尴尬的年龄门槛

今年刚满40岁的郑女士,原本是上海一家外贸企业驻江西分公司的财务人员,去年年底,因为公司业务调整,撤掉了江西分公司。郑女士考虑到念高中的孩子需要人陪伴,所以没有跟随大部队去上海,选择辞职“再就业”。走入人才市场,郑女士才发现就业环境对自己不太友好,就业的年龄门槛基本都在35岁以下。

年龄真的已经成为“再就业”人群的求职门槛么?记者发现,不少企业招聘都要求“年龄限35岁以下”,热衷于收割“青春红利”。这种状况,导致“35岁 ”与“40岁、50岁阶段”人群一起,成了“就业困难人群”。

在走访中,记者注意到,江西安德力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生产型企业招聘一线工人,均希望能招聘35岁以下人员。安德力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付希解释称,现代化生产企业的技术迭代频繁,一线工人的操作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年龄偏大的员工学习能力就差一些,所以即使是招工,也更偏向于年轻人。

●破解出击

政府搭台从招聘会、送岗入户到线上直播

今年春节前后,我省启动“春风行动”破解就业难题。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在推进传统线下招聘会的同时,针对重点人群在乡镇开展送岗入户活动,直接为困难人群、返乡人员送上适合的岗位。同时,针对年轻人青睐的招聘模式,开展了多场“直播带岗”活动。

覆盖更多人群和企业,由政府牵头举办的招聘会,为不少求职者和企业搭建了沟通平台,实现了面对面的高效就业。2月12日,由南昌市人社局主办、南昌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承办的2022年“春风行动”新春招聘会首场火爆开启。据统计,招聘会组织141家企业进场,提供岗位8000余个,吸引了3000余人进场咨询,初步达成意向489人。

在送岗入户方面,九江彭泽县组建送岗下乡“小分队”,通过“群众不出镇、岗位送下乡、政策送上门”方式,组织55家当地企业深入乡镇开展招聘,共提供了近4000个岗位。

招工上门也是新探索的招聘新模式。抚州市“春风行动”暨比亚迪等企业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并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重点行业企业持续开展服务。2月9日,7辆满载着350余名务工人员的“送工专车”从抚州出发,开往长沙比亚迪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

在吉安市泰和县,企业HR变身网络主播“直播带岗”,求职者云端在线“淘”岗,现场解答求职者提问,提高人才招聘效率。同时,积极邀请业内权威创业导师、劳动保障相关人员、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对就业、创业、社保等有关政策进行在线解读,通过现场互动问答回应热点问题。

以上种种,都是人社部门破解就业难题,采取的实实在在的举措。当下,“招工难”“就业难”确实并存着,但政府部门没有少花精力。

●谈点子

高校可改革专业设置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求职大军中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破解就业难的重点之一,今年“春风行动”,南昌还将返乡学子的就业纳入重点。

为何毕业生成为就业难的主要人群呢?南昌交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方平深有感触。谈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情况,他重点谈了关于高校专业设置的情况。方平认为,高校专业设置上存在错位、脱节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脱节,高校的专业培养是根据自身定位而非市场发展,盲目设置同质化专业。例如,此前一段时间土木工程专业非常火爆,而随着经济形势变化,现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就没有以前那么迅猛。”方平认为,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教育部门可以从改革高校专业设置方面着手,进而设置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为匹配的人才力量。

方平还认为,用人单位的学历门槛设置越来越高,反过来会促使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中专学生大多选择单招,大专学生选择专升本,本科学生则选择考研。毕业生的就业观、升学观发生变化,校内选择考研、考公、考编的比例越来越高。“我所在学校的学生选择继续升学的比例已从此前的10%~20%上升为现在的50%。很多学生第一年落榜会选择‘二战’,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培养毕业生应该面向市场,当前毕业生数量上是有保证的,但大部分都盲目追求升学以规避就业难现状。”

“总之,毕业生就业是不难的,但毕业生想要高质量就业是难的。”方平认为。

引才企业首先应提高核心竞争力

谈及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矛盾问题,江西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院院长夏秋成认为,就业难实际上是就业观念固化的难题,比如年轻务工者对技术工人的认可度低,他们认为当工人进园区不如在写字楼上班体面,也不愿约束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一旦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就开始考研、考公(公务员),导致出现了就业“空窗期”,因此真正的就业难题出现在就业理念方面。“要改变这一理念,估计还需要政府层面进行引导,也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不过招工难问题,在夏秋成看来,似乎更为严重一些,他认为,现在不少企业招工,都希望能招到马上能上手干活的,而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培养一名技术人才,也就是经验这种条件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企业应该放低姿态,以培育技术人才为基础,去招聘员工,在招工方面不能急于求成。

另一方面,企业在面对招工难的问题上,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为抓手,就能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打造出全国响当当的知名企业,还会愁你的企业招不到员工么?”夏秋成认为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是吸引人才的最关键一步。

共享用工试点解决招工难

早在2020年下半年,人社部就发布《关于做好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的通知》。共享用工,即为解决稳岗压力大、生产经营用工波动大的问题,生产经营暂时困难、稳岗意愿强的企业,以及因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长期停工停产企业,可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短期内用人需求量大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

根据要求,各级人社部门要指导员工富余企业(原企业)在将劳动者安排到缺工企业工作前征求劳动者意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共享用工期限不应超过劳动者与原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剩余期限。原企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将劳动者安排到缺工企业工作,不改变原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共享用工属于灵活用工的一种,比如利用农村闲散的劳动力,半天忙农活、半天进厂上班。共享用工如果能推行下去,或许能更好地解决招工难题。”夏秋成表示,不过共享用工的试行在江西还没真正展开,未来希望能通过试点这一模式缓解招工难题。同时,在共享用工的开展中,人社部门的决策非常关键,需要人社部门建立共享平台,协调双方企业共享用工,也要界定万一工作当中出现工伤的责任应该如何划分的问题。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实习生林子雁 张文琪 王鹏旭 毛旭辉 简承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