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县飞霞公园唱庐剧(大别山方言中有)

在数年大别山方言土语的搜集和研究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居然土生土长的戏曲形式已经潜移默化地植入老百姓的脑子里了。

安徽舒城县飞霞公园唱庐剧(大别山方言中有)(1)

大别山(东方IC)

六安人说戏当然指的是庐剧。

有些人做事不干脆,婆婆妈妈的,身边的急性子可耐不住了,便开始了催促,一遍、两遍,甚至更多;还有些人请客、规劝等等,要反复多多,死磨硬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诸如此类,都会在最后,用上一句话,“就和‘劝小姑’一样”。对了,《劝小姑》就是庐剧的传统剧目,这是庐剧名家李玉兰老师的看家戏。我看过李老师演唱《劝小姑》里的《十劝姑》一段,我算是明白其中的意思了。话说,小姑子出嫁时,嫂子和哥哥劝小姑子过门后,要贤良淑德、知情达理等等,确实耗费了一些时间。后来,听过此唱的人们,就引用“劝小姑”并延伸为不停重复劝说、解释、告诫等意思,久而久之,约定俗成,成为方言中的俗语了。

庐剧《劝小姑》

一位名人去朋友家做客,因有洁癖,习惯性用手掸掸板凳,方オ坐下。朋友没好直说,便笑道,“哟,今天‘二嫂子’到我家来了啊!”庐剧传统剧目《借罗衣》,可谓家喻户晓,曾进京为毛(MIN)主席演出,里面的一号女主角“二嫂子”在回到娘家时,为了显摆自己的好衣服,用手掸已经很干净的椅子,在现实中确有鲜活的例子。这里的‘二嫂子’,后又被延伸为故作清高,拿腔作势的人。

安徽舒城县飞霞公园唱庐剧(大别山方言中有)(2)

1957年安徽省庐剧团赴京演出

安徽舒城县飞霞公园唱庐剧(大别山方言中有)(3)

庐剧《借罗衣》(作者收藏)

至于“梁呆子”(出自庐剧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薛凤英妈”(出自庐剧传统剧目《薛凤英》)等等,在此不赘述。


  • 作者:管亚伟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融媒体运营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