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说心脏受不了(这电影很许鞍华)

7月1日看了许鞍华导演的《明月几时有》,想了想觉得将这部电影定义为抗日电影来说有些牵强了,严格来说更像是香港沦陷后的浮世绘,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很许鞍华,很有她的个人风格,在优点和缺点上都非常的明显,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会大呼看不懂,个人评分的话这部电影可以打到6.5分,及格分,多出的0.5分给了在电影中奉献了精湛演技的一众影后们。

许鞍华说心脏受不了(这电影很许鞍华)(1)

至从《天水围的日与夜》以后许鞍华似乎找到了新的自己的风格,就是那种清润式的记录式的叙事风格,《夜与雾》《桃姐》《黄金时代》都是这种风格的延续,其中桃姐发挥得最为完美。

别人家的电影是文似看山不喜平,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一个矛盾跟着一个矛盾,通过不断的矛盾的叠加和剧情的冲突来激起观众的无限的观看欲望,而许鞍华不是这样,她擅长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喜欢从一个最平时的角度出发来讲述一个非常平淡好似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平凡故事,平凡到看到电影的时候我们都会惊讶这有什么好拍的,不就是我们身边的事么?可是在许鞍华敏锐的触觉之下,这些平平常常的小事情就愈发有一种真实的力量,好似润物细无声,等你看完电影你好像忘了自己看了什么,但心中却总有一股隐秘而伟大的力量在心中萦绕,在某一个时刻就突然跳出来吓你一跳。用文章类型来做比较的话,杜琪峰,徐克等导演的电影是小说,而许鞍华的电影是散文诗,而这部《明月几时有》便是这种散文诗式的文艺电影,这很许鞍华。

这部电影的介绍说是东江纵队”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了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其实这电影里没热血,也没有什么抗争,几乎没有什么枪战,打斗的场面,稍微还能引起点矛盾冲突的大概就是保护文化人离开的那段情节吧,但在电影四分之一的时候就结束了,剩下的篇幅全是日常零碎的散落事件,许鞍华将笔墨着重放在了香港沦陷之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没有过度的渲染悲苦,没有哭天抢地要死要活,只有乱世沦陷区下的各种小事,参加婚礼,去酒吧,为了米粮发愁等等,这些日常小事体现出了许鞍华风格中的平静的力量,比如在酒吧调个情顺便传个情报,比如参加个晚宴顺便发个传单,别人都是在加法,而许鞍华在做减法,减少了戏剧的冲突,将冲突融入到生活的日常之中,这种不经意间的插入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头总能荡起你心中的涟漪。

许鞍华说心脏受不了(这电影很许鞍华)(2)

周迅与叶德娴这对母女在乱世下的温情,对于周迅抗日的担忧与不舍,母亲独自守着房子的孤苦,看到女儿回来的喜悦。叶德娴将母亲的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而周迅不亏是大荧幕脸啊,那双灵动的眼睛实在是太适合电影屏幕了。

许鞍华说心脏受不了(这电影很许鞍华)(3)

在剧中周迅的戏份最多,而周迅的完成情况也非常不错,从少女时的灵动,到大队长的坚韧,从母亲的小女孩儿,到市中区队长,周迅在电影中的形象有了好几次变化,有村姑造型,有学生造型,有旗袍造型。周迅也压得起来形象上没丢分。

而演技上周迅在剧中的完成度是非常高的,其中有几场印象比较深刻的戏,比如周迅念着茅盾的散文诗出现的两次,但两次的意却有着不一样的情绪这需要细细的揣摩才能发现,然后一场放弃救母的戏中情感爆发,从讲述她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开始长达近5分钟的近镜头讲周迅脸上那种隐忍,心疼,愧疚,坚毅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的感觉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可以说凭这一点周迅就不愧为影后。而其他女演员都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剧中的角色,蒋雯丽的沈太太,鲍起静的表姨,甚至春夏的地下抗日者他们的完成度都非常高,看他们彪戏真的是一种享受啊,女演员们出色的演技给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而本片我觉得另一个优点就是镜头的运用以及取景的角度,色调 ,不管是构图,还是整体布局,还是景色都非常的优美,非常适合拉片的时候一帧一帧的分析,可以说里边的镜头运用和布局许鞍华 导演是非常用心的,每一帧都精细到可以拿来做桌面的地步,再加上久石让的背景音乐给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许鞍华说心脏受不了(这电影很许鞍华)(4)

说完优点再来说一下缺点,许鞍华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导演,而这部电影中因为题材的原因显得尤为突出:

一个就是散,在整部剧中不但节奏散,剧情也很散乱,砍掉霍建华的戏份对整部剧毫无影响,整部剧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就是一连串的大小不一的珍珠散落在你面前 ,你却不能把它们串联出一条珍珠项链,虽然有周迅扮演的方姑作为主线串联起了所有的人物,但和其他的人剧情几乎没啥交集,以文人撤退为中心点,电影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分割得太过明显,剧情上也有点乱。

过于分散而又没有明显主线的模式让很多人观影很是困难,难以理解。的确我们日常生活就是散乱无章的,所以许鞍华的拍反应现代生活的《桃姐》很受观众欢迎不会产生观影困难,但是抗日的年代离我们太久远 了,如果没有一条主线串联所有的话,估计很多观众会呈现呆滞脸。

二是男演员的表演比起一众影后来说显得稍弱,梁家辉的戏非常OK,但是对于他以作为回溯的老人的出场方式出现我不喜欢,而且莫名的插入回溯和旁白将我从剧情中唤醒这种感觉很不好,其他郭涛戏份太少,在剧情前半段就早早结束,两个男主,彭于晏的表演勉强及格,但在与周迅的对手戏面前是完全被碾压,我的注意力几乎完全被周迅吸引过去了,一点都注意不到彭于晏在干嘛,而且他的台湾腔真的很让人出戏,至于霍建华,他与周迅之间的距离大概相隔10个彭于晏吧,在电影里他负责凹照型,帅帅的就好了。

许鞍华说心脏受不了(这电影很许鞍华)(5)

关于其他很多人说电影太平,好似莫名结尾的事,我倒觉得还好,因为许鞍华的风格一向是这样叙述平淡,于平淡中见伟大,这部电影总的来说就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许鞍华风格的文艺电影,没有特别的突破,但也可以去看一看。适合一个人默默的拉片,同样这部电影的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剧情的散乱等让我来总结的话就是一部抗日版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于平凡中见伟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