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漫长需要心存善良(遥远的救世主一一不显山不露水的圆融世故要不要)

《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杀富济贫破坏市场规则,虽合了国法,却不知合不合佛法。

为讨个心安,计划去五台山寻经问道。小丹歉意表示因工作繁忙不能请假陪丁元英一同前去。丁元英表明请了假也不能去。

他没有圆滑虚伪的假意遗憾,对小丹说:“这就是圆融世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行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个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岁月漫长需要心存善良(遥远的救世主一一不显山不露水的圆融世故要不要)(1)

这本书翻阅几遍,唯这一句,深刻尖锐,甚至莫名有刻骨铭心之感。

仔细品味、认真思考,更是心生惭愧无地自容。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经历过、也表演过,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圆融世故。

在表演时自以为聪明绝顶,在表演的过程中喑暗窃喜,在表演完后为自己高超的演技得意洋洋。心里预判所作所为皆是善意的谎言,不伤人害人,各得其所,各自欢喜有何不妥。

可不曾想,每一次的表演已经是缺了个角、裂了个缝;每一次表演就离品行的塌陷更近了,量的堆积在不觉中最终形成质的变化。

圆融、世故二词,原本不是贬义词。

圆融是佛教语中的词,原意是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我听过一个佛教徒朋友说,佛教中以修行增智慧终可达自性圆融无碍的境界。

世故原指世俗人情习惯,待人处事圆润周到、富有经验。《老残游记》中有“只因但会读书,不谙世故,举手动足便错。”

可见,圆融世故本是褒义赞扬,演变至今天却本末倒置。

有人要说做人要圆融不世故。可见在多数人心里圆融可以而世故却不行。如今世故被我们理解成待人处事圆滑懂得灵活变通,而过于圆滑就会变得世故了。

在日常生活中,幼小稚嫩的儿童、青春飞扬的少年、刚入职场的小白、性格沉静怯懦之人、不善交际不巧舌如簧之人,我们都不会缘起“圆融世故”的认知。

如果我们说一个人世故,那必定他是聪明的、心机的、伪善的、不诚实的,带点狡猾、有点手段、且老谋深算。在任何场合、任何事件、任何人物面前,如鱼得水也或游刃有余。

中国的文字和智慧也给予我们无数的想像、辩解、开脱,于是就有了“我这样做不是世故而是成熟的行为”。聪明如斯的我们于是又把“世故”演辩为“成熟”。

鲁迅曾经说过: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可品行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个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