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婚俗(叫一声500元巴山婚俗中的)

奇怪的婚俗(叫一声500元巴山婚俗中的)(1)

被人叫一声,就要拿出几百元来,对于大巴山区的很多老年人来说,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然,都是开开心心地“叫”,也是开开心心地“给”。之所以说是老年人曾经历过,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习俗逐渐消失了,不过部分山区还是存在。

国庆节,老家大巴山东部一个关系非常好的远房亲戚打电话说小儿子“订婚”,通知我参加。作为一个长辈,我当然得去。风尘仆仆地赶到亲戚家里,订婚仪式已经开始。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请到一排椅子上坐着,周边密密麻麻地围了很多人。

奇怪的婚俗(叫一声500元巴山婚俗中的)(2)

我扫了一眼,发现椅子上坐着的大多是熟人,而且都是亲戚家长辈。就低声问旁边一位熟人,这是做什么。熟人说:“你准备了红包没有?”我说:“订婚也要随礼啊?那我等会儿去礼房给现金就行了。”熟人说:“不是收人情,是搞‘叫喊’!”

一听“叫喊”,我就明白了,小时候见过很多,赶紧到处找人借红包盒,塞了三百元进去装好放兜里,心想三百元也差不多了,又不是结婚随礼。谁知旁边熟人问我,“你塞了好多啊?”我说三百。熟人说,我们先来的都商量过了,我们都是爷爷辈的,统一给五百元。

奇怪的婚俗(叫一声500元巴山婚俗中的)(3)

正说着,这对订婚的新人进来了,并朝我走过来,看样子要从我这里开始“叫喊”。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掏出两百元塞进红包里并拿在手上,刚完成这个动作,新人就到了我面前,男的对女孩说:“这是我二爷爷!”女孩叫了我一声“二爷爷”,我应了一声并将红包递上,女孩接过红包说了一声“谢谢”,然后就挨个叫了下去。

好多年没经历过这种“叫喊”了,感觉像回到了八九十年代。当年可特别流行这一套,男女结合至少要经历三个流程,首先是“看人户”,也就是相亲,严格说来这算第二个流程了,因为相亲还有可能不成功,但“看人户”是已经确立双方关系了。在大巴山区来说,“相亲”和“看人户”都是一起了。女方带着家人来,男方要送一些礼品,俗称“打发”。当然不是打发你走,是一种对送女方礼品的统称。

奇怪的婚俗(叫一声500元巴山婚俗中的)(4)

第二个流程是“拿八字”,也叫“发八字”,通俗说法叫“订婚”或者“插香”,就是男方到女方家拿女方的“生辰八字”,这在农村也相当隆重,场面几乎与结婚一样,只是不收礼。“叫喊’就发生在这个流程。女方到男方家后要认亲,与男方的长辈都要见一面喊一声,当然被喊的人是要当场给钱的。以前几十元一百元都可以,现在是涨价了。按当地风俗,凡是被叫喊了的,他们结婚时都会准备一份礼物,比如一双鞋子什么的。

奇怪的婚俗(叫一声500元巴山婚俗中的)(5)

第三个流程“结婚”就不用讲了,全国基本一样。不过现在前面两个流程基本都省去了,只有部分农村还保留着“订婚”流程,但“叫喊”就确实很少了,基本绝迹。

随着时代发展,在几千年的传统婚姻生活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同以往婚姻形态的、适合于自己生活状态的婚姻俗制,它包含着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婚姻观念、婚姻行为、婚姻礼仪等诸多婚姻范畴和模式。尽管这种婚姻俗制优劣掺杂,但均为中国传统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能完全说是一种陋习。“叫喊”收钱虽不值得提倡也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但亲人之间认识一下,比起那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还是有人情味多了。(文/刘应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