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湖南86个县2000万农民工)

县城,“城尾乡头”的中间地带,迎来新的想象空间。

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

我国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约2.5亿,乡村常住人口约5亿。县城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深刻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湖南拥有86个县(市),约2000万的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解读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湖南86个县2000万农民工)(1)

醴陵市。图源:华声在线

01

取消县城落户限制

《意见》颇受关注的一点,是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提出“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

早在2020年,湖南省《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的落户限制。这里面就包括了长沙以外的湖南绝大部分县城及县级市城区。

此次划掉了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门槛,全面取消县城落户限制,将吸引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县城。

它主要影响两类人的选择。第一类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第二类是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

湖南国调信息网披露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湖南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在2000万人左右。其中,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约为700万,外出就业劳动力约为1300万。

解读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湖南86个县2000万农民工)(2)

数据来源:湖南国调信息网,统计时间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

这2000万人,是未来县城流入人口的重要力量。虽然户籍在乡村,生计却不再依赖种田,如果落户县城,他们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02

五类县城划分

更多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是未来趋势。

湖南共86个县(市),哪些拥有更大的吸引力?《意见》将县城的功能定位分为了五类。

最为利好的是都市圈周边县城,将发展为卫星县城,承接都市圈疏散转移的人口、产业和功能。湖南省社科院发布的《2021年湖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行榜》显示,排在前四名的均为长株潭都市圈周边县城: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醴陵市。

地区的经济发展,亦反映在人口吸引力上。

据湖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浏阳市、长沙县、宁乡市在86个县(市)中,常住人口位列前三。醴陵排第10。

解读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湖南86个县2000万农民工)(3)

制表:主编有态度

第二类前景较好的是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的县城。

以县级民营经济发展的代表邵东市为例,邵东的皮具箱包、打火机、五金等轻工产品,走向了全球。在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邵东市确定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13个重点产业链,并提出到2025年打造3个300亿主导产业。

此外,县城定位还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人口流失县城。

对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意见》指出,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

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发展适宜产业和清洁能源。

人口流失的县城,可能是因为过去依赖某一种单一的资源发展,随着能源枯竭、产业萎缩,县城也逐渐收缩。《意见》提出,此类县城要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并有序引导人口向邻近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转移。

03

县域强则全省强

城镇化建设,未来的重要载体是县城。而湖南县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南城镇化率为58.76%。2025年,该数据要达到63%左右。

能不能推动农民进城,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扩大县城就业岗位。

解读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湖南86个县2000万农民工)(4)

图源:《湖南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

产业基础薄弱,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不强,也成为制约全省发展的一大短板。

据中郡研究所《2021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湖南在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仅占4席,相比江苏省少20席、比浙江省少19席。

县域强则全省强。湖南86个县(市),能否在这一轮城镇化建设中突围,吸引人们“用脚投票”,时机已到。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柴归

*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