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字白话怎么讲(福建风情闽字)

大家好,我是福建本地君,一个致力于传播福建风土人情以及社会民生的草根作家,希望能得到您们的喜爱与支持。

福建,简称“闽”,又叫八闽大地。

那么,这个“闽”字又有何说道呢?

按现代人从字体结构上的分析,闽字为“虫在门中”。通俗点说,就是福建人就如门中之虫,只有走出家门才能变成龙。此说法结合福建的地理环境以及福建人几百年来的出洋史,也的确是一种形象的描述,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不过,这只是一种现代人的理解,其实,“闽”字的由来是有历史的。

闽字白话怎么讲(福建风情闽字)(1)

闽字来源于“蛇崇拜”文化

虽说福建在古代是蛮荒之地,但是纵观福建的历史,在秦朝以前就有许多古越人居住,而闽字就发源于古越人的部落。

福建在中国东南沿海,山峦叠嶂,空气潮湿炎热瘴气多,蛇虫鼠蚁滋生。由于许多蛇类都是具有毒性的,富有攻击性与战斗力。因此,古越人就把蛇当成自己的保护神,供奉“蛇图腾”,以求平安。

闽字白话怎么讲(福建风情闽字)(2)

蛇图腾跟闽字的关系

根据相关文字研究,闽字中的“虫”,原本是一个"虺"字,而虺在古代就是一种蛇类。因此,“闽”字就是来源于古越人家中供奉的蛇图腾,及其信仰崇拜。

根据《周礼》中记载,秦朝以前在福建一带共有七个部落以蛇为图腾,因此也称为“七闽”。

或许很多人以为福建的“闽”是来自“八闽大地”一说,其实不然。“八闽大地”是自宋朝以后通过福建省各州府的建制而划分的,甚至在收复台湾后,称为“九闽”。

闽字白话怎么讲(福建风情闽字)(3)

相关考证

史料记载考证

对于“蛇崇拜”一说,有着许多文字记载,诸如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当中便说道:

“闽,东南越,蛇种。”

宋代著名的《太平预览》一书中还直接地把闽越人说成蛇的传人:

“闽州越地……皆蛇种。”

历史文化考证

晋代《搜神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庸岭下北有巨蛇,长八丈余,围一丈,里俗惧以为神,立庙祀之。”

从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庸岭指的是福建闽中地区;其二,为蛇立庙祭祀,在晋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在福建长汀县西面的罗汉岭上有一座蛇王宫,它出现的时间,比汀州府建立的时间还要早,当地有个说法叫“没有汀州府,先有蛇王宫”。到如今,蛇王庙已经广泛分布于福建地区,成为一种蛇信仰文化的标志。

民俗活动考证

在福建泉州有一种舞蹈叫“拍胸舞”,舞者戴的草箍上都会有蛇头与蛇信子装饰。南平樟湖镇有个蛇王庙,樟湖人民每年都会以蛇王庙为载体,举行春秋两祭的“游蛇灯”和“赛蛇神”活动。

闽字白话怎么讲(福建风情闽字)(4)

写在最后

福建是一个古代传统文化被保留得比较完整的一个地区,“蛇崇拜”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形态融入到福建人的生活当中。

从古越人“闽中之虫为蛇”开始,一直到如今民间的各种庙宇,也充分说明了福建人从古至今对信仰的追求。

现代人理解的“闽中之虫,出门方能成龙”,似乎也有着另外一种意义,那就是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福建#

大家怎么看呢?

文/福建本地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