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收复西域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焉耆和大月氏是否真的有关)

哈喽,大家好,我是沫沫。今天给大家讲讲古代西域的焉耆。“胭脂”,原产于中国西北的焉支山,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便得到了鲜艳的红色染料。第一个享受这一成果的,当然是当地最高统治者匈奴单于的妻子。

老祖宗收复西域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焉耆和大月氏是否真的有关)(1)

一天,匈奴单于与妻子宴请群臣与家属。单于的妻子一露面,便在贵族妇女中引发了一阵惊呼,因为她那苍白而粗糙的面庞,突然变得无比红润而生动,难道她施展了什么魔法?当知道了原因,她们便纷纷仿效,每次出门都要以这种颜料妆饰脸面。后来,这种颜料发展为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

老祖宗收复西域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焉耆和大月氏是否真的有关)(2)

从此,燕支被写成“姻脂”“臙脂”,成为古代女人的最爱与美丽的代名词。后来,焉支山被汉将霍去病攻占,匈奴有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唐朝李白也在诗中感叹:“焉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以美好的事物为自己命名,是人类千年不变的喜好,如桑弘羊、花木兰、温庭筠、李清照、朱元璋、左宗棠、王昆仑、关山月、琼瑶、柏杨、冯骥才、谢杏芳、张柏芝。于是,单于妻子的尊号变成了“阏氏”而且,这种喜好逐渐扩展到地名、国名,于阗、楼兰、燕国、云南、哈尔滨、吉林拉尔、乌鲁木齐。肯定是出于对南部的楼兰、于阗这些美名的羡慕,也受到河西有一座焉支山,单于妻子更名阏氏的启发,西域中部的一个国家取名焉支。

老祖宗收复西域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焉耆和大月氏是否真的有关)(3)

后来,焉支被写作焉耆。笔者之所以认定焉耆源于焉支,最早的根据是《汉语外来词词典》说“烟支”一词源于匈奴。河西走廊曾由张掖以东的月氏和张掖以西的乌孙占据着,“焉支山”是在匈奴进入前由月氏命名的。汉语史籍中“焉支”一语,是由东伊朗语、月氏语音译过来的是匈奴语中的借词。焉耆属大月氏乌绎部,又称乌夷、乌彝、乌耆、乌缠。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胭脂装饰的国度。这个结论成立吗?焉耆人是否是从河西迁来的大月氏呢?

老祖宗收复西域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焉耆和大月氏是否真的有关)(4)

关于大月氏西迁,历史早有记载。《史记·大宛列传》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汉书·西域传》进一步解释说:“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悬度,大月氏居其地。后乌孙昆莫击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徙臣大夏,而乌孙昆莫击之,故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云”可见,大月氏离开河西后,主力退却到了原塞人占据的伊犁河流域。问题在于,大月氏从河西走廊西逃伊犁走的是哪一条路呢?他们是否经过焉耆?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说:“大月氏为匈奴所破,乃沿天山北侧,而入伊犁。至于乌孙,复追逐其后,以进伊犁,经过事实当甚明显。”这一说法,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天山北麓的确有一条草原丝路直达伊犁,相对便捷,非常适宜身为游牧民族的大月氏行走。

老祖宗收复西域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焉耆和大月氏是否真的有关)(5)

但问题不在于路途是否便捷,而在于是否安全。史载,月氏早在河西游牧的时候,就血洗了邻居乌孙,迫使乌孙余部归顺匈奴,继而迁徙到了东部天山的哈密、巴里坤及天山北麓的吉木萨尔一带。现在月氏被匈奴打败后西迁,如果取道天山北麓,势必要向驻牧此地的乌孙借道,乌孙能答应吗?《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单于冒顿击败东胡,“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河南白羊王。”这里所说的匈奴西击走月氏时,正值刘邦与项羽相持时期,即汉高帝刘邦元年至五年(前206一前202)。既然说是“西击走”,月氏至少要离开河西故地,开始向西北迁徙。《后汉书·西羌传》说“月氏王为匈奴冒顿所杀,余种分散,逾葱岭”,正是指的这次袭击。所以,史学家苏北海推测,这时西域还没有匈奴,而乌孙则占有哈密、巴里坤、吉木萨尔一带,是以月氏西迁必然是沿着疏勒河西进,经罗布泊、楼兰国,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北上焉耆盆地,一路西去库车绿洲。

老祖宗收复西域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焉耆和大月氏是否真的有关)(6)

在那里,他们与同宗的古墓沟人汇合,顺便建立了焉耆国和龟兹国。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冒顿“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我们必须注意,这次不是“西击走”,而是“至西方求”,可见月氏被冒顿击破后,早已离开河西走廊,此时月氏所在的“西方”,应该是焉耆与龟兹。战争的结果,如匈奴单于给汉帝的信中所言:“(匈奴)吏卒良,马力强,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这段文字摘自《史记》,是匈奴西击月氏的第二次记载。匈奴第三次攻击月氏,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据推断,这次攻击在汉文帝六年(前174)或者稍后。

老祖宗收复西域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焉耆和大月氏是否真的有关)(7)

此时的大月氏,肯定在西域。经过后两次致命的打击,状如惊弓之鸟的大月氏,将一部分部落留下继续经营焉耆和龟兹,大部分人再次兵分两路,第一路北上焉耆盆地,进入天山,然后沿着草原通道,西经今巴音布鲁克草原、巩乃斯川到达伊犁;第二路沿塔里木河北缘西去,经过库车、克苏、乌什,穿过别迭里山口进入伊塞克湖周边。对于第二路的行进路线,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从龟兹北行,经黑英山盆地、阿克布拉克草原,穿越天山山口,从今特克斯县西行抵达昭苏草原——后来乌孙国的夏都。这条道路,不必翻越冰封的天山山巅,而且距离最短,应该是当时龟兹北部的游牧民熟悉的便捷通道。

老祖宗收复西域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焉耆和大月氏是否真的有关)(8)

西域都护府设立后,都护府大军曾屡次经过这一通道救援乌孙,因此,大月氏人应该不至于舍近求远,跑到西部去傻乎乎地翻越别迭里山口。进入伊犁河流域后,恰如亡命徒一般的大月氏杀败了当地的塞人,赶走了塞王,占据了美丽富饶的伊犁河、楚河流域。与此相印证,敦煌写本《西天路竞》说自高昌国“西行一千里至月氏国,又西行一千里至龟兹国”,显然是把焉耆地区说成了月氏国。

老祖宗收复西域是有原因的(历史上的焉耆和大月氏是否真的有关)(9)

案蕃国多因所亡之王立名,或随地随城立称,即今龟兹国也”,又把龟兹国指称为月氏,可见库车绿洲确有不少月氏人。各位读者朋友,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