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白喜事致辞(客家人的红白喜事)

客家人办红白喜事,规模较大的,要从本房中请人帮忙理事,即聘请先生,以图圆满,脸上有光彩。先生之职,得由有文化、懂礼节的长者担任。坐礼台,是先生的主要任务。所谓礼,是长期沿袭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公认仪节,含尊敬之意。台,狭义指桌子,意思是由先生代东家接受宾客礼仪。

客家人白喜事致辞(客家人的红白喜事)(1)

东家办喜事这天,先生得一早入门,选一张干燥、整洁的桌子,摆在下厅临大门边的左侧。如厅子小,可放置于大厅门口走廊下,与吹打乐队的处所隔壁相对,这张桌面便是礼台。

首先,先生应将文化用品放置台面上,装好礼簿。这装礼簿有讲究,婚、嫁、做生日、迁居、升学酒等喜事,应用大红纸,裁折装订成十福九全的格式,封面按竖式写法,从右至左,右边写时间与喜事的名称,中间写“亲朋家族礼簿”六字,左边是东家的名字与鞠躬等字样。

而办丧事的则不同,应用白纸装礼簿,簿面右侧写时间等,中间部分用蓝底红签条写“亲朋家族礼仪簿”七字。礼簿内每页的右上顶格,应写上文字编号,用来区分亲戚主次和便于对号拆礼。紧接着,应写执事人员的壁单,办喜事的直接写在红纸上,办丧事的要用黄纸为底,在红签条写名字。书就,立即贴在厅堂门口的左侧墙上,以敦促到位,阅后各司其职。

客家人白喜事致辞(客家人的红白喜事)(2)

客家很注重红白喜事对联的实用性。迎亲、嫁女、做寿、建房、小孩“三朝”“弥月”等都统称为红喜事,要用红纸写对联。它贴的时间相对长些,办完喜事仍可保留。办丧事为白喜事,要用白纸、黄纸或蓝纸写对联。这种对联只是昙花一现,办完喜事(即出了柩)马上要撕掉,有的还要即刻换上红联。白喜事在用纸上还有男女之别,除白纸通用外,黄纸和蓝纸不能乱用,用错了会闹出笑话。正确的用法是天(乾,即男)蓝(坤,即女)黄。

早饭后,先生与助理先在礼台上放置酒、水、香烟等,然后协同待客人员一起等待亲朋家族的光临。办喜事的一般在上午11时许贺客络绎登门,当催席爆竹响起时,贺礼扎堆而来,礼台上一派繁忙景象,常须东家协同接客。收红包、登礼簿,环环相扣,如有来现金的,还需代包红包,书写名字,编上编号。在震耳欲聋的吹打乐器干扰下,为防听错,产生误会,需在备用纸上写下名字与东家的关系,以免登错礼簿,这就是所谓“礼”和规矩。

办喜事的,到中午12时许,宾客到齐,坐礼台接礼事宜算是完成,在厨师的引领下,安席后即可让亲朋家族入席会宴了。但办丧事的则不同,来客的中餐是闲餐,要晚餐方为正餐。从上午起就有乡邻送蜡烛,先生配合乐队迎进来宾,送祭礼仪物者前前后后进入厅堂,直到傍晚时分,东家妇人的娘家一行人入府后,接客登记礼薄才算基本结束,礼台便可作为待客的饭桌了。

客家人白喜事致辞(客家人的红白喜事)(3)

所接的礼包(含现金)及礼簿,坐礼台者应妥善保管。办喜事的如只一个正餐的,待午饭后众宾客回去了,先生便可请东家和总理事等负责人一起到场,将提袋内的红包一一取出,按编号一捆捆地放到台面,让大家过目。拆礼时核对礼簿姓名,将金额写在名下,再统一算数,做到现金与礼簿上的数目相符,然后连同礼簿交给东家。

如东家办的是丧事,得等到次日老人“还山”后,亲戚大都告辞,俗话说“做好事了”,才可抽空请东家与总理事等负责人当面拆礼。“天地盘”相符后,先生将礼簿递给孝子中的长者,随口祝他们房房户户兴旺发达,富贵绵延。

至此,客家先生“坐礼台”一职方算功德圆满。有一首打油诗说得好:礼台坐了大半天,只做人情不图钱。两斤猪肉老规矩,一代一代往下传。

客家人白喜事致辞(客家人的红白喜事)(4)

置办酒席自然要请人帮工,客家人情义甚浓,只要你请他帮工,左邻右舍族府宗亲都会来帮工,因而要设帮工名单和成立礼房。坐礼房并非轻而易举任人可为之事,因为这场喜事的好坏与成败,社会反响如何,取决于礼房间人员处理事情和安排分工是否得当。安排帮工名单是一件大事。

在一般农家,规模大一点的红白喜事仅帮工就达70至100人,酒席正餐一般在30桌左右,有的40至70桌。仅帮工设置的岗位就有:理事、礼房(白喜事称库房)、司厨、知客、接礼、传茶、等。

客家人白喜事致辞(客家人的红白喜事)(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