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

第一个巧合:秦人、赵人与楚人之间数百年来互相坑杀,地点都在太行、崤山一带。

公元前627年,晋国名将先轸在崤山山谷(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一带)一举围歼了三万秦军,近四百年后,公元前260年,秦国名将白起又率领秦军在太行山的长平山谷(今山西省高平市城西谷口村一带)一举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兵。或许这些晋军的后代中就在这四十万赵国降卒之中,而那三万秦军的后代就有在白起军中。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1)

又过了五十多年,公元前207年11月左右,在崤函古道的新安,大概今天的河南义马市二十里铺村下石河一带,楚国上将军项羽又将秦国降卒20余万人坑杀于此,说一句,此地离崤山山谷、甚至长平山谷都不是很远。当年四十万赵卒白骨,仍暴露野外,森森可见;不知道这二十万秦卒与那四十万赵卒在另外一个世界相会后,会不会还征战不休,死了都要恨。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2)

一般人要是碰上这等事儿,恐怕早就对此生无望了,然而赵高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利用自己在宫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资源,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复仇之路。

他要扼住命运的喉咙,扼住秦国的喉咙,为故国复仇,为父母复仇,为自己复仇!

通过不懈的奋斗,赵高终于获得了秦始皇的赏识,先被任命为中车府令,也就是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又被任命为符玺令,也就是皇帝的贴身秘书;再被任命为皇帝少子胡亥的教习,也就是皇家私人教师;一步一步,进入到了秦国政治权力的核心与中枢。

看来赵高绝对不是个泛泛之辈。能当上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必然身强力大、御术精湛;能当上皇帝的贴身秘书,必定烂熟文字典章(秦文字课本《爰历篇》就是赵高所著);能当上皇子的家教,也是因为始皇帝看中了他精通狱法的特殊才能。可以说,除了军事上的能力,赵高才具一点儿不比蒙恬差。若不是因为身已去势,赵高何尝又不是另外一个李斯?一切都是命数,赵高的出身与遭遇,注定了他无法成为一代名臣,他只能去做一个复仇者,一个颠覆者,他他要将嬴政、李斯、胡亥、蒙恬、扶苏全部玩弄于鼓掌之间,亲手毁灭这个害他国破家亡的千古未有之大帝国。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3)

第三个巧合,赵国最伟大的君主赵武灵王赵雍与秦国最伟大的君主秦始皇嬴政,全都悲惨的死在了同一个地方,沙丘。而且他们死时都发生了一场惊天政变,赵国与秦国都由此政变而由盛转衰。

沙丘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河北平乡县,远古时是商纣王泡妞享乐的离宫,也是著名的酒池肉林所在地,战国时那里还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仓库和动物园,还有一座高台,两座离宫。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带着两个儿子在沙丘度假之时,长子赵章突然发动政变,赵臣李兑以兵平乱,杀长子赵章后,惧赵武灵王追罪,乃将赵武灵王独闭于沙丘宫,三个月后,赵武灵王饿死,其后赵国的政权便落在了权臣李兑的手里。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4)

八十多年后,公元前210年,另一场惊天动地的政变也发生在此,大秦帝国最伟大的君主秦始皇,在巡游到沙丘之时突然暴毙,李斯赵高便诈称受始皇诏,改立胡亥为帝,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而从此,沙丘这个地方无人不知,被称为“困龙之地”,以后的历任皇帝出行,都会绕行,避之唯恐不及。

第四个巧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然而亡秦之西楚霸王,却死在了五千秦人的手里。

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神奇预言,那就是秦末历史上一句很牛的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而这句气势磅礴之语,也引发了历史上多少文人的万丈豪情,如陆游的《金错刀行》: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又如蒲松龄的千古名对: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5)

不过,这话是很屌,但楚人究竟是哪里来的自信,觉得自己一定能灭掉强悍无匹的大秦帝国?

在战国后期近百年来,大秦一直是吊打六国的存在。所以,就连秦始皇也不相信“亡秦必楚”,当然,他也不相信其他五国有这个本事。真正让秦始皇担心的,是“亡秦者胡”这句话,所以秦始皇才派了蒙恬三十万主力秦军驻守长城防备胡人,结果导致内地空虚,民变陡然而起,星星之火顿时燎原。

当然,就算大秦帝国真不小心被六国灭亡了,那又凭啥“必楚”,而不是豪侠仗义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士或者文化繁盛经济发达的齐鲁贤达?

但事实就是如此,在三年亡秦战争之中,从以陈王陈胜、假王吴广、赵王武臣、魏相周市、大将周文为首的张楚集团,到武信君项梁、西楚霸王项羽、大将蒲将军、钟离昧、季布为首的项氏集团,再到汉王刘邦、丞相萧何、曹参,大将周勃樊哙为首的丰沛集团,以及卿子冠军宋义、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衡山王共敖、大将蒲将军等其他楚地豪雄可见,亡秦骨干基本都是楚人,最多也只有张良、张耳、陈馀这几个韩魏人还稍微有点贡献,其他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当然,给予秦国最大打击的,还是西楚霸王项羽。巨鹿一战,项羽全歼了秦军长城兵团二十万大军;漳水一战,项羽又在磁县西南的三户津一举击破了章邯秦军的防线,迫使章邯二十万秦军主力全部投降,算是应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项羽入咸阳后,又杀光了嬴秦宗室,再算上前两战杀死的几十万秦兵、以及新安坑杀的二十万秦兵,项羽一生杀死的秦人,至少也得有五六十万。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6)

然而,项羽在垓下大败后,率八百楚骑突围,刘邦便派出五千骑兵追击。巧合的,这五千汉军骑兵,竟然大多是秦人,为当年刘邦彭城大败后,总结经验教训,将分散在汉军中的旧秦军骑士集中抽调出来,组建的骑兵军团。而项羽最终就被这五千骑兵追到乌江之畔,力战后自杀身亡,这可真这是一段不死不休的宿怨与孽债。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7)

第五个巧合,宿命的楚国名将祖孙,相隔正好二十年,败亡在同一地方,且遭遇敌军都是六十万,结局都自杀。

这对名将祖孙,就是鼎鼎大名的楚国大将项燕和西楚霸王项羽。

公元前224年,秦国名将王翦率领秦国几乎全部的兵力,也就是足足六十万秦国大军,大举伐楚,历时一年余,终于大败楚军,楚军统帅项燕也在蕲县南部一带全军覆没,最终自杀身亡。

20年后,公元前203年,项燕的孙子项羽,同样被刘邦率领的汉军全部兵力,也是足足六十万大军,围困于蕲县南部的垓下。项羽四面楚歌、无力回天,最终也只得霸王别姬,自刎乌江。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8)

图:今乌江镇霸王祠右侧展室里的项羽和虞姬塑像

第六个巧合,宿命的秦楚两大名将家族,三世仇怨,世世不死不休。

据史书记载,项羽最后在乌江边与汉军追兵的血战之中,竟认出了一位老朋友,于是停住脚步,剑指着他高声问道:“尔非吾故人吕马童乎?”

吕马童听到项羽叫他,既是荣幸,又是吃惊,他不敢正视项羽,乃侧身对身边的战友王翳说道:“此项王也。”项羽不以为意,又对小吕说道:“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赏,万户侯。我便成全你!”于是拔剑自刎。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9)

历时五年的楚汉大战,至此宣告结束了。乌江边的数千汉军骑士们都觉无限感慨,过了会儿,大家又突然反应过来,天哪,什么结束!千金万户还没有着落呢!于是大家蜂拥而上,大打出手,哄抢项羽尸体,自相残杀而死者达数十人。吕马童与王翳也参与了哄抢,并与另外三位中级军官,一同将项羽乱刃分尸,然后带着这五块残尸,去向刘邦讨赏。当然,也有人傻傻拿着些自相残杀而死的汉兵尸块前去冒领封赏;好在项羽的身躯强壮而庞大异于常人,非常好认,所以一下子被剔除了出来;只有吕马童等五人带回的尸块被验明正身,拼凑无误,而最终被请上了刘邦的庆功宴。

按照原先的军令,接受悬赏的本来应该只有一个人,但已为天下之主的刘邦显然不会在这样的细微末节上去计较,于是他干脆将千金万户一剖为五,分赏五人:

中郎骑王翳,得项羽之首,封杜衍侯,采邑南阳郡杜衍县。

骑司马吕马童,得项羽一肢,封中水侯,邑广阳郡中水县。

郎中吕胜,得项羽一肢,封涅阳侯,采邑南阳郡涅阳县。

郎中骑杨喜,得项羽一肢,封赤泉侯,采邑南阳郡丹水县。

都尉杨武,得项羽一肢,封庄吴房庄侯,采邑陈郡吴房县。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10)

这段悲壮而精彩历史中的这一个小细节,给予我们无限遐思,项羽在死前说要将头颅送给旧友吕马童,吕马童又为何会把这头让给王翳?这位王翳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司马迁在惜字如金的史书之会突然提到他的名字,给这位小龙套一个小露脸,如此突兀而不着边际,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从吕马童在战场上特意介绍项羽给他来看,至少可以明确两件事:

第一:王翳并未见过项羽。

第二:项羽对王翳有着超乎寻常的意义,否则战场上那么多人,吕马童为何要单单将项羽指给他看。

再从《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王翳乃秦地下邽县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而在秦朝的历史上,也有一位王姓将军,也是渭南人,不过名气比王翳大多了。

这位王姓将军,正是秦国名将王翦。王翦乃频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渭南市富平县,与临渭相隔不过几十公里。

赵魏韩三国历史(秦楚赵三国间宿命般的六大巧合)(11)

所以王氏族谱里说,王翳其实就是王翦的孙子;这当然很有可能是牵强附会,但以吕马童的特殊举动来推测,王翳即便不是王翦的孙子,也很有可能是王翦的族人。战国末年王翦攻杀了项羽的祖父项燕,秦朝末年章邯又在王翦孙子王离的援手下击杀了项燕的儿子项梁,再后来项羽又在巨鹿之战中覆灭了王离,等于为祖父和叔父都报了仇!所以说,项氏与王氏之间有二十多年的三世仇怨,而作为王翦孙子、或者王氏族人的王翳,当然非常想见项羽一面,了结两大家族之间的这笔旧账。也正因为如此,项羽虽然有意成全故友吕马童,但很显然吕马童更想成全同袍王翳,结果最后让王翳得到了项羽的头颅,完成了家族的使命。

顺便提醒一下大家,王翦与王翳二人名字的下面,都是一个羽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