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生态旅游业(从盐碱之地变身)

近五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疫情的考验、脱贫攻坚的大考……松原市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依托湿地、河湖、乡村等节点,打造了一批精品生态旅游项目。

接下来,松原市还将继续坚持强一产、壮二产、兴三产,聚焦新农业、新旅游,建设生态秀美新松原。

位于前郭县的查干湖,是吉林省西部旅游环线上的重要一站。作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查干湖很早就提出打造“四季查干湖”的生态理念。

沙漠生态旅游业(从盐碱之地变身)(1)

立夏过后,查干湖上,雁鸭栖集、水面清澈,一派生机盎然。不少市民都在这里欣赏美景,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活动。

据悉,2022年,查干湖计划投放鱼苗110万斤,现已投放70万斤、约700万尾。通过建立“以鱼净水”长效机制,坚持“计划捕捞、永续利用”原则。

除增殖放流外,松原还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查干湖。近年来,查干湖周边全力消除影响环境的经营活动,东岸引来水库水,西岸修建农田退水自然沉降区,北岸启动建设湿地恢复工程。

沙漠生态旅游业(从盐碱之地变身)(2)

同时,湖区内种植荷花、蒲草、芦苇,发挥水生植物的降解作用;查干湖水体,与嫩江、松花江通连,“死水”变“活水”,3年就可整体置换一次。

通过实施“以水养鱼,以鱼净水”“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试点工程”等工程,目前,查干湖水质已由过去的五类水质提升到四类水质,候鸟品种也由原来的八十多种达到了现在的一百六十多种,实现了成倍的增长。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今年,查干湖将通过推动生态小镇等特色城镇休闲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景区整体水平。

沙漠生态旅游业(从盐碱之地变身)(3)

在松原,当地独具特色的冬捕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闻名全国。

每年的隆冬时节,这里都会展开为期40多天的冬捕作业,这个被称为最后渔猎部落的地方依然沿袭着马拉绞盘、冰下走网的古老捕鱼方式。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也给这座小渔村带来了冰雪经济的大文章。

沙漠生态旅游业(从盐碱之地变身)(4)

近年来,越来越宏大的冬捕场面,越来越完善的旅游建设,让这里持续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在电商销售的助力之下,极具地域特色的查干湖鱼也从这里“游”向了全国各地。

夏日碧波荡漾,冬日冰湖腾鱼。近三年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2亿元。2021年国庆假期,短短7天查干湖景区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9000万元。

沙漠生态旅游业(从盐碱之地变身)(5)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如今的查干湖,水更清,鱼更肥,景更美,人更富。

未来,松原市还将重点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发展要素,形成500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农旅融合、推动工旅融合,进一步擦亮生态旅游“金字招牌”。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刘姝琦

编辑:于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