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4)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5)

暮霭沉沉,华灯初上,鳌峰坊闽派艺术馆拉开了第四期“无锁不谈”的序幕。国柱七号文创空间的谢金星老师,带着一位师弟阿宝与三名高徒,前来参加雅集。谢老师从事古玩修复多年,业内人称“老金”。高水平的古玩修复,所依托的除了过硬的金缮,锔瓷等手艺,还要对古玩的品鉴与认知,对美学的执着与追求。只有唯美的布局与独到的眼光,才能真正令残缺的古物重新焕发艺术青春。金缮,锔瓷,都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手艺,如今却与我们渐行渐远,不禁令人唏嘘。而老金,阿宝和弟子们,正是坚守着这门民间手艺的“守艺人”。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6)

以“锁”为媒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7)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8)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9)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0)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1)

锁王涛哥拿出一把清代鱼锁,请老金开启今晚的“无锁不谈”。古锁年代久远,多少有些损坏或脱焊;当初这支鱼锁,涛哥就是请老金师傅帮忙修复的,因此今晚特意带来,请老金师傅开锁。鱼与“余”谐音,意喻“年年有余”;同时,鱼从不闭目,日夜常醒,也表示它时刻警醒地看护着主人家的财物。鱼锁身上细密的鱼鳞清晰可见,鱼尾上扬,栩栩如生,似游弋于碧波之间。涛哥还摆上了“无锁不谈”的金字招牌,招牌下方为祥云攀,攀上亦挂一把鱼状古锁,小巧可人。

錦灰古鎖博物館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2)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3)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4)

这只南宋乌金釉银油滴建盏,是涛哥十年前收藏的,入手时建盏边缘已用大漆修复;今晚带来,让老金展眼修复效果。老金仔细端详着这只撇口盏,点评道:此盏的修复,尊重原型风貌,用漆流畅,可见是用心修复的一只好盏。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5)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6)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7)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8)

老金表演一曲《女儿情》

在展示大作之前,多才多艺的老金先展露了一把音乐才华 ―― 吹埙。一曲《女儿情》柔肠百转,几声《葬花呤》凄婉忧伤,“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老金所吹之埙,是自己上的大漆,星星点点的金漆散落在深蓝的底色上,深沉之中不失跃动之感,甚是赏心悦目。

一把老金打造的威舞大刀,立于石上,石裂一缝,恰容刀刃,犹如刀劈石裂,又似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老金曰,此刀名为“金背砍山刀”,创作灵感来自儿时所读的武侠小说。是不是每个男人,都暗自怀揣着剑胆琴心,仗“刀”天涯的情怀?

一盏宋代的油灯,现可用作盏托。油灯黏窑处抑或是灯心处,被老金的巧手,修补成一只蟾蜍,衔来金币无数,名曰“金蟾献宝”。更有趣的是,这只蟾蜍非常“勤快”,衔来的金币多得铺到了盏托背面,所以又名“盆满钵满”。用这样的盏托品茗,应该可以财源广进的吧……

錦灰古鎖博物館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19)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0)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1)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2)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3)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4)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5)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6)

一把精致小巧的急需,清晰的回旋纹,银镶边的壶盖,用心修复的壶把,古拙可爱。配上土龙泉的壶承,可斟酒,可沏茶,随心所愿,皆怡然。

一个明清年代的碗,似哥窑开片;老金在残损处镶嵌一银光闪闪的“福”字,喻意“福在眼前”,瞬间化腐朽为神奇。

一只北宋金春窑的斗笠盏,出土时恐怕已是碎片一叠,却被老金的一双巧手,用金缮工艺修复得滴水不漏,而且在瓷器本身的青玉之色上,更增添了金碧生辉玉玲珑的富贵气象。

老金自用的茶具,一只黑褐色冰碛岩茶盏。盏底镶银龙,显示主人的生肖。冰碛岩是世界稀有石种之一,质量重,坚而脆,极难修复。冰碛盏后可见四枚锔钉,而盏面几乎完全不见锔钉踪影,老金锔瓷手艺之高超,真可谓指尖上的艺术。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7)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8)

老金表演福州评话

锔瓷精品不断,宾主相谈甚欢。兴致浓处,涛哥请老金再露一手 ―― 讲评话。老金并不推辞,来了一段儿《贻顺哥烛蒂》,福州话原汁原味,字正腔圆。还整了几句诉牌,要是再添上一块惊木,就是活脱脱的一位评话先生了。

涛哥一向用心,今晚邀请了老金师傅为嘉宾,桌上便特意摆出了老金打造的建水盖。建水盖呈圆形,圆形中间为锁状,暗合主人锁王的身份。最显匠心的是建水盖的边缘一角,呈祥云状,既便于取放,又更具美感。

过人的美学眼光,丰富的人生阅历,敏锐的文物认知,让老金声名鹊起。不少省,市,以及私人博物馆都请老金来做古玩修复。但老金并未止步于此,除了传统工艺之外,老金还在挑战一些更高难度的修复工艺,比如纳米修复,无痕修复等。民间商业修复对修复师的要求很高,不但要确保古玩在修复过程中不受损伤,修复效果还要令客户满意,这也是老金所挑战的高难度领域之一。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29)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0)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1)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2)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3)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4)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名声在外的老金,让许多学生,从五湖四海,慕名而来,拜师学艺。今晚老金带来了三位弟子,其中一位小帅哥年仅19岁,来自阿根廷。我们都恭喜老金,他的古玩修复大业已经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了!

同来的另一位帅哥,名叫陈成宝,业内人称“阿宝”,是老金的同门师兄弟。阿宝也带来了自己的漆器作品。釉里红工艺的白瓷茶具,雕有梅兰竹菊的戗金壶承,运用了变涂璁饰技法的白瓷侧把壶,上了菠萝漆的红艳艳金灿灿的葫芦,还有一对储茶罐的铝盖上,两只九色鹿昂首奔腾着。

大家正赞叹不已,阿宝又拿出一件茶则,红底金漆,艳丽非常。茶则后面可见三枚锔钉,正面却几乎毫无修复痕迹。通过阿宝的工艺讲解,方知茶则上每一圈红金相间之处,就是一道漆,而每上一道漆,都需要在恒温恒湿的阴房中静置24小时,待漆干透,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大家正在费劲地数着极细密处的金漆,细心的涛哥掏出了一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众人透过放大镜一数,最细密处的金漆竟多达十余道。年纪轻轻的阿宝,凭借高超的技法与细致的工艺,在2019年荣获闽台匠人大会颁发的闽台优秀匠人证书。

錦灰古鎖博物館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5)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6)

阿宝展示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蛋壳漆画,用乌鸡蛋蛋壳耗时三个月制成,可做茶盘,可为挂画。漆画上的玉兰花含紫,白,蓝三色,有的花蕾初露,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带露而绽,玉洁冰清,极富立体感。展示完毕,阿宝还将金灿灿的葫芦送给了锁王锁后,祝福他们红红火火,福禄双全。

錦灰古鎖博物館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7)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8)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39)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40)

观赏老金与阿宝的大作,自然少不了饮茶助兴。今晚喜悦姐带来的是一泡华祥苑的国缤茶,牛肉桂。此茶汤色红浓,口感霸气。留着第一泡的茶汤,称为“回魂汤”,待最后品赏。此汤入口,果然唇齿生津,神清气爽,确有回魂之感……

今夜的闽派艺术馆,汇聚了多才多艺的老金,年少有成的阿宝,求知若渴的弟子,再次光临的程校长,金牌搭档的锁王锁后,如此雅集,不亦乐乎!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41)

鳌峰坊闽派艺术馆,是集展览,书画,茶室,分享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展呈空间;环境清静幽美,艺术氛围深厚。欢迎有相关需求的玩友联系我们。如有古玩修复需求,或想订制大漆作品,也可点击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42)

“无锁不谈”主讲人锁王涛哥,资深媒体人,著名中国古锁收藏家,锦灰古锁博物馆创始人。

“无锁不谈”, 一个融合了茶道与古玩的艺术爱好者线下高净值社群。以锁为媒,以茶会友,以古玩为伴,以收藏为趣,共品雅韵,不亦乐乎!

良辰:每周六晚7:30

美境:鳌峰坊闽派艺术馆

嘉宾:一周一会,每会三人(预约报名方可参加)

雅集:收藏交流,资源共享,古玩鉴定

錦灰古鎖博物館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43)

老金花絮 守艺人老金(44)

锦灰古锁博物馆,馆藏一万多把中国各代古锁,品种齐全,数量繁多。

“锦灰”,即别人不甚重视,却又美好优雅的事物,一如博物馆中珍藏的古锁。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著有《锦灰堆》一书。

小小古锁,盈盈一握,方寸之物,锁住画堂朱户,锁住折戟沉沙,锁起春深似海,锁起清秋如梦。馆藏珍品,金碧生辉玉玲珑;诚邀雅客,高山流水遇知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