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水韵小镇(泗水缤纷美好生活入画来)

泗水县水韵小镇(泗水缤纷美好生活入画来)(1)

“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项目平安桥屯的美丽风景。凌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宽敞的柏油路穿过桑树林进村入屯,一栋栋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依桑而建,睡莲在村口的池塘里竞相绽放,崭新的图书馆、自然馆、屯艺馆漂亮舒适,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村子里步步皆景,处处如画。“平怀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平怀。” 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党支部书记郁再俭骄傲地说:“一切都归功于‘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中桑梓平怀的项目建设。”

“村里进行了风貌改造、新建排水排污系统、美化亮化绿化巷道,被评为3A级景区,群众幸福感爆满。”郁再俭指着村口景区的牌匾喜笑颜开。当地村民对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不少外出务工的青年返乡创业,在景区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共享产业红利。

目前,凌云县已经在田园综合体沿线创建了桑梓平怀、红色彩架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与凌云浩坤湖、泗城古府、茶山金字塔等3个国家4A级景区串连成线,形成凌云全域旅游示范带。在项目的带动下,村里一天一个样,一处处景观如优美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村里建了红薯粉文化体验广场,把红薯粉的制作过程进行展示,并介绍红薯粉的历史以及凌云手工制作红薯粉、吃红薯粉的文化,还设置了旅客参与制作红薯粉的体验活动。”平里屯村民林士植介绍,“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项目实施后,昔日平里屯群众随意搭设的红薯粉制作坊、销售摊被一排琉璃瓦的长廊所取代,着重展示红薯粉制作工艺及历史渊源。

除此之外,在田园综合体沿线的村屯还建设了油茶和白毫茶体验馆、红薯粉制作体验广场、自然教育基地、MIMO蚕宝宝剧场等文化体验场所8个,推进特色文化转变成可体验的旅游产品。独特的体验引来了大批游客参与,也拓展了群众增收的空间。

种桑养蚕一直是平怀村的优势产业,有了田园综合体项目,种桑养蚕也走上了“升级版”发展道路。“我们对桑园进行低产改造,蚕茧亩产从160斤提升到270斤,每亩增收2000元。”下甲镇党委书记万再华介绍,通过桑园低产改造,延伸采摘体验、桑葚酿酒、桑枝育菌等产业链条,桑蚕产业越做越大,目前建成覆盖周边彩架村、加西村1万余亩古丝绸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带动建成桑葚采摘示范园8个和蚕农特色产业园300多个。

“投资少、风险低、收入来得快,今年价格很理想,目前卖了80000多元。”下甲镇平怀村养蚕大户张桂林喜不自胜。

依托“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凌云县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以“专业合作社 基地 科技 群众”的方式让群众抱团发展、降低风险,提高蚕农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截至2020年末,凌云县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已初具规模,桑园面积达6万亩,总产值达2.64亿元。2021年凌云县荣获 “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在“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游客除了观赏美丽的风景之外,还可以骑行、游船、刺绣、织布、打糍粑、喂蚕、打卡红色教育基地……多姿多彩的游客文化体验活动让人目不暇接。

“嘎吱嘎吱,嘎吱嘎吱……”8月13日清晨,凌云县下甲镇弄福村,轻柔的织布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这个壮族村寨家家户户都保留着织布机、拉线机等织布器械,织出的花样品种达20多种。”弄福村支书韦德贤介绍,每到农闲时,随处都能看到村民织布、洗布、晾晒、捶布、拉布的场景,村民制作的衣服、背带、床上用品深受市场欢迎。

“我们深入挖掘每个村屯的历史、产业、民俗特点,形成鲜明主题,聚焦特色打造景观风貌、完善产业业态、丰富文化体验,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凌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石永存介绍。通过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和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打造集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人文于一体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美好家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2020年以来,凌云县在推进“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着力构建服务群众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乡村治理七大体系,总投资64.92亿元,涉及11个行政村2.35万人,“泗水缤纷”让泗水河沿河的村寨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