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三杰下场如何(首位与34)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哒哒的马蹄

在上一章(首位与“天王”交锋的钦差大臣(中):竭尽心力)我们讲到这个李星沅精心策划好了一切,但奈何"天公不作美",连着几天的阴雨天气使得进攻的时间不得不一再后退。当时李星沅看着自己这里晴空万里,再想到不远之处的前线却阴雨绵绵,心里的就别提多憋屈和上火了。可以说李星沅这边的天气有多好,他心里的火气就有多大。

西汉三杰下场如何(首位与34)(1)

就在这种情况下,前线的雨水愣是稀稀拉拉的下了一个月,清军也只好原地休整一个月。好不容易等到天气放晴了,这下不用李星沅提醒,向荣这些清军将领们也着急了,赶紧召开前线军事会议,紧急商讨具体进军计划,好迅速完成"围剿"。在商量好计划方案之后,集结在前线的所有清军同时对太平军发动进攻,企图一举将其剿灭。战斗的过程可以说十分激烈,官军和"会匪"各不相让,虽然一开始官军占据上风,但由于在继续进攻的途中遭到了"会匪"的伏击导致士气有所下降,再加上"会匪"所占据的地方较为坚固,官军一时不能迅速的将其攻占。面对这样的情况,向荣只好暂时下令撤兵,在"会匪"巢穴附近险要的地方安营扎寨,从而防止"会匪"的继续扩张。虽然这次围剿表面上看上去双方各有胜负,实际上对于官军来说这次进剿是一次失败,因为这次进剿并没有像李星沅预料的那样打破官军与"会匪"相僵持的形势,进而一举消灭金田"会匪"。

不过对于李星沅来说,虽然此次进攻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但也展示了清军的实力,因此李星沅并没有因此次的失败而动摇自己的信心。在他看来向荣在之前各地的剿"匪"中连战连胜,那么此次一定也不成问题,此时的僵持只是暂时的,等向荣重新整顿好后,只要再次对太平军发动进攻,最终必定会取得胜利。也正因如此李星沅在得知向荣等人进剿失利的消息后并没有严厉指责众人,甚至在他给向荣写的信中也只是提醒向荣趁着天气放晴的这几天抓住时机向金田"会匪"再次发动进攻,从而能够迅速将金田"会匪"剿灭,不给他们整顿的时间,从这些内容中便可以看出李星沅对于向荣这次进剿的失利并没有任何的不满之情。

西汉三杰下场如何(首位与34)(2)

但是这时候又有意外情况发生了,李星沅千算万算,计划好了一切,却没有算到领军统帅向荣因为此次交战的失利而对太平军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最开始围剿金田"会匪"时候,向荣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力主必须集结重兵才能对金田"会匪"展开围剿,在兵力尚未充足的情况下绝不主动出击,一直到了各路援兵到达后才开始积极主张出兵围剿,甚至因为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导致官军进军受阻而感到焦虑不安,使得暂署巡抚周天爵不得不多次进行劝告。

但是天晴后,向荣率军进剿金田"会匪"所遭受到的失利却是向荣进入广西以来的第一次失利,在之前的围剿中,向荣可以称得上是百战百胜的。可以说,这次失利使得向荣再次开始担心官军的兵力不足,不能够彻底击败金田的太平军,希望李星沅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再次调派各地的官兵前来广西进行支援。他的这一看法在之后给李星沅的信中也表现了出来,而李星沅在接到信后也发现了向荣态度的改变,向荣的这一转变让期盼"一战成功"的李星沅大为不满,在给向荣的回信中毫不客气的对其进行批评,直接指责向荣不应该将自己进剿失利的原因全部归于兵力的不足,前线的官兵人数已经足够镇压金田"会匪",而之所以会进剿失利则更多的在于其忽视了计谋的运用,仅仅是单纯的依靠官兵人数来作战。

西汉三杰下场如何(首位与34)(3)

在之后的信件中,李星沅再次对向荣的推迟进攻表示不满,甚至以"将乃兵之胆,未有将勇而兵怯者"来暗讽向荣,翻译过来就是"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的意思。同时,对向荣的缓进理由则予以批驳,要求向荣要坚定围剿之心,目前的形势仍对官军有利,只要抓住机会一鼓作气就能获得胜利。在李星沅的连番书信轰炸之下,向荣只得让步,在答复李星沅的书信中表示自己马上便会再次率军镇压太平军。在接到向荣回信后,李星沅从中看出向荣已经有所改变,于是投桃报李,自己也后退一步。写信给向荣表示宽慰,表示自己能够理解向荣的难处,同时在信中告诉向荣自己已经要求各地派兵前来援助,此外还委派劳方伯在广东为其所率官兵购买军械。随后,李星沅便要求向荣趁目前"连日天气晴朗"继续进剿。

但是李星沅没有想到在其回复之前,金田"会匪"便已率先对官军发动了进攻,然而此次战斗则以官军的胜利而告终,清军不仅击退了进攻的金田"会匪",甚至对金田"会匪"展开了追击。在追击途中清军不仅对金田"会匪"造成较大杀伤,而且还缴获了大量军事物资。在进剿接连失利后,这次的胜利可以说是来之不易。面对此次胜利,李星沅当然是高兴的,但是也只是高兴了一会儿,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问题等着处理。首先,金田的"会匪"虽然遭到打击实力受损,但是广西其他地区的"盗匪"却又再次发展了起来。其次,目前清军的剿"匪"兵力大部分都用来全力进攻金田"会匪",根本没有其他兵力可以分出以便围剿广西其他地区的"盗匪"。最后,李星沅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朝廷拨发的军饷根本不够支持官军的持续作战。俗话说的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军饷这些东西在行军作战中可是十分重要的,一旦这些东西缺失,那么整个军队的士气和行军计划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西汉三杰下场如何(首位与34)(4)

面对着种种问题,李星沅也觉得力不从心了,这个时候也只能上书清廷,请求支援了。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李星沅也知道清廷援助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的,所以在等待清廷援助的过程中,李星沅也只能强行支撑。然而,由于长期心力交瘁,其身体损耗过大已经无力支撑其继续工作下去。先是头目晕眩,接着 "即患足软不能步履",甚至言语也已不太清楚,"少见减而精神困惫,非初到时所见之光景矣"。尽管请医生治理,但已回天无术,在其患病仅仅半个月后便因药石无效去世。然而,李星沅虽然因镇压太平军而去世,但是由于他并没有完成清廷交待的任务,所以这就导致咸丰皇帝对其是极为不满的。这种不满就表现在李星沅死后翰林院呈进侍讲学士潘曾莹为其撰拟的祭文碑文上,这个碑文被咸丰帝直接认定为"祭文碑文奖誉过实,况辞藻太多",李星沅调度失宜,只是念其殁于王事故尔优恤,但功过不相掩之处,应在文中说明,令其另行删改。

西汉三杰下场如何(首位与34)(5)

至此,第一位与太平军掰手腕的钦差大臣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太平军则继续蓬勃的发展,而接下来与太平军交锋的就是曾国藩他们了,清廷也正是在他们的支持下才得以续命,但是这些就不是我们这篇文章需要讨论的东西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李文恭公全集》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