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

文:谢文孝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性问题的出现都是有缘由的,并且是客观因素促成了主观因素的转化。而“人口迁徙”永远不会破题。这个爱不爱家乡的话题很矫情。有不爱家和不爱家乡的人吗?没有,正常情况下绝不会有。

然而,亘古以来的人类都留下了大量迁徙的足迹。迁徙、流动成为人类历史性的永恒。其原因应该是人们向好的主张,和爱不爱家乡无关。这些年黑龙江的人口流失速度快了一些,这是实情。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大数据显示,十年间黑龙江人口减少了六百多万,都是从黑龙江流向了山东、河北或全国各地。面对这样的大流失,于是有人说黑龙江不可爱了,黑龙江大萧条了,黑龙江穷的一塌糊涂,黑龙江人不爱家乡了,如此云云,唱衰黑龙江。更有甚者,网上连篇累牍并且很愉悦地说了黑龙江足足有一百个不好。似乎是终于看到了黑龙江的“堕落”而幸灾乐祸、窃以为喜。只是黑龙江人不和他们一般见识而已。黑龙江人活的好不好当然只有自己知道,反正我感觉幸福感满满!

中国人的乡愁是共通的,是生生不灭的。尽管某个特定的时期,家乡已经不可能养活自己了,不得已的逃荒在外也是实属无奈,而一旦借助外地活过来之后,依然想着、念着曾经的、养活不了自己的家乡的那块土地,这甚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要回答黑龙江人爱不爱黑龙江?应该历史地看待和现实的认识。前提是我们要问,包括我自己在内,谁是真正意义上的黑龙江人?谁又是地地道道的的黑龙江人?估计没几个人可以肯定地回答——我是!倒是绝大一批人可以肯定地回答——我不是。这告诉人们,让一个外阜人抛弃原本的乡愁而重铸乡愁其实很难为情。尽管尽情地享受了这个地方重新给了他生命,重新让这户人家延续起来、发达起来的厚重条件,但要人从骨子里爱她,也只是历史阶段性的不自然,这本就不是强求的东西。这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无需再过度地解释。

黑龙江是绝对的移民地区,一直都是外来逃荒者的福地,成为闯关东人群的生息繁衍之地。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黑龙江甚至以几何级的有组织或无组织地批量接纳着开发北大荒的人群。这里面基本有这样几个层次:一是有计划地输送开发北大荒的大批建设者。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这是共和国的大战略,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让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二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共和国大项目建设,吸纳了来自全国的有识之士,这同样是国家的大战略。使东北成为国家的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地区,成为举世闻名的共和国长子;三是五十年代末的知识青年支边移民,这同样是国家的战略,曾经带动了东北农村的文化崛起,促进了教育启蒙,让乡村有了文化气息;四是文革前期就开始的上山下乡运动促使大批的城市知识青年来到了黑龙江,这更是国家的大战略,但很少人能感悟到这个战略点在哪,但终究锻炼了一大批城市青年的励志精神和立志方向,成为他们人生的骄傲;五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各个省份大批的逃荒者自发地涌向了黑龙江,这种撇家舍业是为了保全自己、保全生命、保全家庭、繁育后代的无可奈何。估计,没有黑龙江这片土地的滋养,没有黑龙江人的宽容大度和尽情的呵护,估计是没有他们的未来的,也就没有现在。这不是谁承不承认的问题,而是历史的过往。

不要说这些人在这里遭了多大的罪,付出了多少辛苦,做出了多少贡献。道理很浅显,奋斗的过程本就没有客人,都该是奋斗者在奋斗,任何地方的人不奋斗都没有好日子过,何况这里毕竟养育了他们,使他们活过来了,并且是幸福地活过来了,还繁育了后代,这些都是人生,走到天边都是不可以计较的道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毕竟有些人走了,甚至很大部分人走了。他们走的非常有道理,走的理直气壮,走的痛快淋漓。因为,现在的生活普遍好了,甚至生养自己原本的地方已经不比这里差,何况,乡愁无时无刻地在折磨着告诉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回家,落叶归根吗!这是人们理性回归的自然,谁能说这是错误呢?各种原因来自各地的人们,原本的乡愁是永恒的。身在异地,心依然在故里,所以,一直以来,他们都特别吃辛苦地淘金挣钱,然而因为乡愁,他们却把大把的票子“捐献给了”铁道部、交通部,每年回一趟老家是颠覆不破的道理,用句当时流行的话是“不舍得吃不舍得喝,省下钱坐火车”。新的一年开始后还是拼命地挣钱,如此交替着,何止是一辈子,很多都是“献了青春献子孙”,苦吧苦业地挣钱,到头来也并没有攒下钱。直到近些年,他们往往返返地看到原本的家乡真的好起来了,逐渐产生了回老家的念头,也便索性舍下这里,回到了故土。受到极大影响的子孙们,感受着祖国各地的美好和全国各地一派大美河山的吸引,也索性走出这个使他们曾经苦吧苦业的地方,不再回头地走开了。谁能说他们走得没有道理呢?于是,这个移民之地的移民逐渐地走了,回家了,或者去寻找新的更具挑战性的立足之地,走远了。他们或许也会有心酸,但比起落叶归根的甜蜜,永远不会是等量的。还能怨他们吗?谁能怨他们呢!

我没有走,也不会当“候鸟”,我理性地留在了这里。虽然我的祖辈也是移民一族,而我是黑龙江土生土长的人,已经近七十年了,对父辈所谓的原籍故土没有任何印记,心底里根本没有老一代故土的乡愁。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这里是自己永远不变的乡愁,所以不会走。还有很多操着外地口音的移民现在也没有走,他们说,习惯了这里,反而对老家的一切已经淡忘了,不习惯了。这不是忘记了祖宗,而是岁月使他们的心胸宽泛了。我祝福他们,当然也不忘祝福自己!更应该祝福的一定是大彻大悟、大美大好、富饶美丽、容人之地的黑龙江!

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1)

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2)

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3)

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4)

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5)

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6)

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7)

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8)

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9)

东北人口流出年份 暇议黑龙江人口流失(10)

注: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作者:黑龙江七台河城市文化研究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