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庙宇殿堂奉祀的妈祖(这就是拥有2亿信众的妈祖)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琉球、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考察妈祖的生平得知,这一信仰来自民间传说。首先是传说,然后是传说的历史化和神化,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

妈祖的影响力由福建湄洲传播开来,历经千百年,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全世界的妈祖庙共有5000多座,妈祖信众达2亿多人。

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各地庙宇殿堂奉祀的妈祖(这就是拥有2亿信众的妈祖)(1)

2经历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南唐清源军莆田县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岛),妈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点失望。

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默,父母又称她为默娘。

各地庙宇殿堂奉祀的妈祖(这就是拥有2亿信众的妈祖)(2)

默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历代褒封

多次授予褒封

从宋徽宗到清咸丰皇帝为止,妈祖受各代皇帝褒封多次,由“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

各地庙宇殿堂奉祀的妈祖(这就是拥有2亿信众的妈祖)(3)

  • 宋朝

  •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

  •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宋高宗封“崇福夫人”

  •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灵惠夫人”

  • 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 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诏封“灵惠妃”

  • 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封“慈惠夫人”

  • 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封“显卫”

  • 嘉定十年1217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 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 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

  • 开庆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显济妃”

  •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 元朝

  •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

  •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辅圣庇民明著天妃”

  • 延佑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惠宗(元顺帝)封“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 明朝

  •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 清朝

  •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 嘉庆五年1814年,清仁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祐天后”

  •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 咸丰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諴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3信仰源起

学者研究指出,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信仰(千里眼顺风耳)。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又纳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闽台海洋文化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各地庙宇殿堂奉祀的妈祖(这就是拥有2亿信众的妈祖)(4)

日本最大妈祖庙—横滨妈祖庙

自北宋开始神格化,被称为妈祖(当地人对女性祖先的尊称),并受人建庙膜拜,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成为朝廷承认的神祇。妈祖信仰自福建传播到浙江、广东、台湾、琉球、日本、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东、辽宁沿海均有天后宫或妈祖庙分布。

4信仰成分随着妈祖信仰的扩散产生了妈祖信仰与多种宗教混合的现象。

在东南亚,人们往往将妈祖与观音菩萨一起供奉,而妈祖的陪神千里眼和万里耳,明显是依据佛教“天眼通”和“天耳通”作为雕塑依据。很多佛教徒相信,妈祖就是观音的化身,甚至妈祖本身就是一位佛教女神。

5传播原因

妈祖作为一个古代汉族民间的神祗,为何她的精神能被海内外、世界上这么多人认可、赞扬和崇敬呢?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妈祖身上聚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妈祖她作为一个汉族民间的渔家女,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救危难,造福民众,保护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妈祖做了很多有益于民众的善事义举,因此受到了海内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莆田是对外移民的原乡。在潮汕民居门楼额匾仍可见到“莆田旧家”、“莆阳世系”等莆田印记。海南可考的入琼始祖有九十多个,数量为来自莆田为最。而莆田崇尚美德、坚守家乡传统的文化氛围,熏陶影响了这些迁移者,加上浓重的恋乡情结,来自家乡的妈祖崇拜自然而然就随着这些迁移者来到了全国、海外各地。

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

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在海外传播。

电视剧妈祖

各地庙宇殿堂奉祀的妈祖(这就是拥有2亿信众的妈祖)(5)

各地庙宇殿堂奉祀的妈祖(这就是拥有2亿信众的妈祖)(6)

各地庙宇殿堂奉祀的妈祖(这就是拥有2亿信众的妈祖)(7)

公元1842年建成的新加坡天福宫

各地庙宇殿堂奉祀的妈祖(这就是拥有2亿信众的妈祖)(8)

公元1567年建成的马六甲青云亭

各地庙宇殿堂奉祀的妈祖(这就是拥有2亿信众的妈祖)(9)

撰联颂妈祖

精品头条-来自微信公众号

北京民俗(bjminsu)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