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为什么保持这么稳(伊朗为何最终没走向现代化)

​欢迎捧场照理说事咱们连续做了几期节目,介绍了上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伊朗发生的白色革命,分析了这场经济社会变革失败的原因尽管巴列维国王发动的这场大变革失败了,最终自己也落了个客死他乡,但是在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当年的繁荣跟今天的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伊朗为什么保持这么稳?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伊朗为什么保持这么稳(伊朗为何最终没走向现代化)

伊朗为什么保持这么稳

​欢迎捧场照理说事。

咱们连续做了几期节目,介绍了上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伊朗发生的白色革命,分析了这场经济社会变革失败的原因。尽管巴列维国王发动的这场大变革失败了,最终自己也落了个客死他乡,但是在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当年的繁荣跟今天的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巴列维时期,伊朗先后推出了多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巴列维政府利用从石油天然气出口中获得的丰厚收入,大量投资工业建设,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从1959年到1971年这短短的12年,伊朗的国内生产总值从38亿美元暴增到107亿美元,足足增长了近两倍,年平均GDP增长率接近10%,这个速度完全不逊色于当年的亚洲四小龙。

我们知道,在1979年发生的伊斯兰革命赶走了巴列维国王,所以大家经常想当然得认为七十年代的伊朗经济肯定陷入了困境,甚至濒临崩溃。然而事实上,到了七十年代,伊朗GDP的增长速度不降反升,连续创造了世界纪录。

1972年1973年,GDP的增速达到了20%,1973到1974年更是到了47%,1974年到1975年更是创造了惊人的70%的增速,短短几年GDP翻了3.7倍。巴列维制定的三个五年发展计划都圆满的超额完成。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说了,伊朗经济的飞速发展肯定是得益于石油出口,的确,伊朗的工业投资得益于石油出口所赚取的巨额利润,但是这种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同样让巴列维十分担心,他认为石油总会有枯竭的一天,所以一直在努力调整伊朗的产业结构,扶持新兴工业。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伊朗的化工、钢铁、汽车、机械等工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伊朗已经建立起了中东地区最全面的工业体系,这个体系囊括了冶金、汽车、机械、化工等重化工业到纺织、食品、造纸等在内的轻工业部门,不仅如此,伊朗还开始了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投巨资开始建设核电站。

总之,伊朗的工业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在世界范围内一致被认为举世无双。在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伊朗还大力扩充国防,到了七十年代后期,伊朗的军费已经高达近百亿美元,军费开支占到了政府预算的近三分之一。

用卖石油赚来的大笔美元,伊朗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拼命进口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不仅坦克导弹大炮要买,一口气还进口了80架美军最先进的F14大雄猫战斗机,从美国订购了4艘基德级导弹巡洋舰。

到了巴列维倒台之前,伊朗已经建立起了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当然,做为当年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铁杆儿盟国,美国对伊朗的武器出口几乎是毫无保留,各种先进装备甚至美军还没有大规模采购,伊朗军队就已经装备上了。

与此同时,伊朗对国防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我们看到今天伊朗经常能自行研发各种导弹战车火炮等重型装备,其实根基还是在巴列维时期打下的军工基础。

巴列维深知仅仅买来工业设备还远远不够,支撑伊朗现代化的还必须有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从1963年到1977年,伊朗全国的校学生从164万增加到400万,中学生从37万增加到74万,大学生更是从2.5万直接翻了五倍到了15.5万,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国民素质大大提高。

不过遗憾的是,巴列维在给伊朗带来经济社会巨大建设成就的同时,却没有解决好社会变革所引发的深层次社会矛盾,伊朗最终未能成功走向现代化,反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节目中咱们提到了伊朗昔日的辉煌,我们准备了一些反映当年伊朗社会风貌的照片,感兴趣的朋友请到我们的头条号“照理说事”中私信回复“昔日伊朗”,我们推送给您看看,感受一下那个与今日反差巨大的伊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