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冬天的散文(乡情散文小河的冬天)

文:自牧

小河是南方山谷里一条中越两国的边界河,很少被外界知晓,算不上什么名河。流淌在热带峡谷的小河,冬天芦苇扬花、水花激荡,清悠悠地流向越南。我离开小河多年,在城里为生活不停地奔波忙碌,可不时想起小河那些与我一段难忘岁月相关的景象。

小河名叫藤条河,五年前初识小河是因一次调研,那时我一个人带着研究中越口岸边贸发展状况的任务跑到金水河镇那发,一路采访,感受了不少当地风土人情。我还穿梭在街市的人群里了解边境贸易,努力与两国的边民交流,了解两地边民的经济状况,搜集我所需的数字。一次,徒步走去海关的沿途中,突然发现一条小河流经金水河口岸,在芦苇丛中拐个弯便流进越南去。小河的两岸就是中越两国的疆土,两地边民来来往往,生计繁忙。我当时满脑都是一大堆与研究相关的数字,对小河没作太多的留意,印象中就是一条普通的边界河而已。

故乡的冬天的散文(乡情散文小河的冬天)(1)

乡情散文:小河的冬天

很巧的是,第二年早春,攀枝花燃烧河谷的时节,我被分配到金水河镇当新农村工作指导员。展开了为期一年的基层生活和工作,除了走村窜寨外,常去亲近小河。在那里工作的一年时光里,小河几乎天天成了我晚饭后调适心情的风景,只要时间允许,只要太阳落山后那一阵凉风吹动,我都往小河方向走步。所以看过小河春夏秋冬的模样,每一个季节的景象各异,清悠、湍急、深情、平缓。除此,河岸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受小河的润泽,一岁一枯荣,小河的美与它们有着亲密的关系。

故乡的冬天的散文(乡情散文小河的冬天)(2)

乡情散文:小河的冬天

小河的冬天不寂寞,她清悠而不平静,深情而不张扬,清丽而不妖娆。冬季的形象是别致的,保守的,朴素得像一位乡村的淑女。进入深秋后,夏天的模样早已远去,小河的水变成了碧绿,也清瘦了许多。但小河边上热闹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奔向小河,戏水的、捉鱼的、游泳的、闲步的,都被小河吸引而去。趁着冬天,一些修理河坝的机器轰隆隆地从越南内地相继驶来,准备在小河边上繁忙一冬。越南人很珍视国土,也擅长修理河坝,特别是河水拐弯处,砌起高高的石墙,以防国土流失,把河水引向中国方向,小河只好按人的意图流走。我不知道小河上游和下游的模样如何,也不知道小河的流域多长,只知道从元阳县地域里缓缓进入金平境内来,然后在芦苇葳蕤的拐角转身流进越南去。

小河的冬天水不深,尤其河床宽阔的地方很浅,只淹到人的膝盖处,不汹不急,人们喜欢她的这个特性。每到金水河镇的街天,背着山货前来中国赶街的越南边民趟过小河到金水河街上进行简单的贸易。越南边地贫民很多,他们为节约二、三十块的出境证费,常常涉小河来赶街,这样来来回回。如果不是特殊时期,河岸两边管的不是很严,贫民们有了一点点生活的自由和便捷,他们的交易近乎于以物易物,虽说偷渡,其实没什么影响,他们都是些朴实的山民,太阳还没落山他们就回去了。我曾看到一幕奇怪的现象,三个偷渡的越南边民老远就看见越南官方的巡查人员在河边车道上巡逻,就迅速找个稍微隐蔽的地方过河,靠岸后,钻进冬天的枯草堆里藏身,不断探出头去探望巡逻人员。最后等巡逻人员骑摩托车走后,才敢爬出草堆赶路回家。

故乡的冬天的散文(乡情散文小河的冬天)(3)

乡情散文:小河的冬天

小河的冬天不寂寞,连接着中越两国的友谊桥横跨小河而过,每天早上有络绎不绝的人车经过,稀奇古怪的越南土特产一车又一车地运到中国来。两地的边民拿着薄薄的通行证往返于桥的两头,进行探亲访友;水性良好的傣家男女常到小河里游泳,他们在小河里找到了轻松和幸福,把一天的劳累全部交给小河,他们与小河结下了特殊的感情,劳动一天后来小河里游泳,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有时会看到,一群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带着小孩来到小河边,一阵叽叽喳喳,然后跑到河滩上捡鹅卵石,在水边的芦苇丛里照相留念,不留意间,不知什么时候又走开了。另一拨人又来了,来了又走;有时,三五个背着捉鱼器光着膀子的男人从河湾处出来,拿着鱼网吃力地走在水里,把长长的鱼网伸进水深处网住被电触昏的小鱼;早上的河面鸟很多,有白色的,有黑色的,也有彩色的,它们顺着河面忽高忽低地飘飞,然后在无人活动的地方停下觅食或梳理羽毛。

我习惯在晚饭后到小河边上散步或看书,寻找一份安静,尽量使自己放松,在小河边上读完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欲望与幸福》和《我的丁一之旅》等名著。小河的宁静使我在书本中找到人与世界的本真,与作者产生了似是而非的共鸣。一个人在河边静坐,胡思乱想,小河好像一道哲学答案,让我突然明白一些事理,也让我想象着为什么人们总是为生活中的纷纷扰扰走向困惑,走向迷茫,走向失望。想想自己不也曾被这种生活困住过吗?再看看眼前小河上的景象,一只小鸟能在河面上或河岸两地自由地飞来飞去,芦苇能在两岸自由生长,河里的小鱼能自由游动,能从中国游到越南,也能从越南游到中国来。而人呢,为什么一定要分国界,为什么不能像动植物一样自由地生长或来去?其实小河不是什么国界,而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鸿沟,这条鸿沟是多么的难以逾越或消除。

故乡的冬天的散文(乡情散文小河的冬天)(4)

乡情散文:小河的冬天

小河安静却发散出你所想要的东西,看着河面一些魔幻的漩涡发呆,或自语,或哼歌,或被水边的一条水草引发了不切实际的思考;有时找到一块心意的鹅卵石,放在衣包里带走,放在床头边上赏玩;有时拎相机去拍照,拍一簇簇的芦苇花,拍那只飞倦了的停息在从水里伸出来的树枝上梳理羽毛的小鸟。风是拍不下来的,但可在水边感受风的清凉和细柔的声音。夜晚的景象就不必拍了,用心和眼去感受就足矣。芦苇花最美的时候是月夜,那时的河面只是一条略有微光的水线,草丛幽暗模糊,只有洁白的芦苇花在风中晃动,在月色中簇拥着发出生命的气息。如是遇到河边肥沃的湿地,芦苇就成片地铺展开去,顺风向倒朝一边,风在花中流窜,传来一些细腻的风与花的呢喃。最吸引人的要数独枝的芦苇,像一根巨大的白色羽毛,吸收了足够月光,变为一盏优美的荧光灯熠熠生辉,独自照亮小河前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小河的冬夜,虫鸣声突然少了,很多小虫回到大自然的怀抱里沉睡了,只有山腰上传来几声猫头鹰低沉的叫声,还有几声其它夜行动物的嘀咕,与小河的“哗哗”混成冬夜里特有的微妙天籁。时常,为了得到小河的一份宁静,等到太阳落山,等到月亮爬出山头,等到芭蕉林在夜风中欢歌的时候,我才与小河密切交流,聆听她的低声细语。还是月夜,河面清悠发亮,水面上泛起的一道道清波仿若浮动的微光,闪闪烁烁,整个天地出奇地安静了下来,小河早已落入山脚,落到一个遥远的谷底。人在小河边上遥望巨人般的山脉,四周都被他们围住,月亮薄得令人难过,月光却前所未有的多起来,虚幻的空间成了难以猜透的世界。邈远空阔的星空里,繁星点点,星月之光无声地落在小河的水面上,一时水天难辨。在幽静的夜色中,在热带河谷特有的晚风里,除了虫鸣,还回荡着小河的低吟,变成远近飘来的小小夜曲。听着小夜曲离开小河,走上回归的路,突然有种从梦幻走向现实的感觉,全身被小河的仙气所浸染。

眼下,冬天又到了,我不知道小河今天是否变了模样,河滩上那一丛丛芦苇扬花了没有?是不是还像当年那样很多人去小河里寻找轻松和欢乐?几年来,我对小河的怀想随时光流逝日愈递增,我相信有一天这种怀想会变为一股力量把我带到小河的身边去,到时不知会是怎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自牧,本名黄永臻,云南元阳人,云南民族大学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云南民族大学校园文学刊物《麦地》主编,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先后涉足英语教育、教育行政、民族文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育。散文集《在时光里行走》《行迹与记忆》和学术专著《哈尼族“昂玛突”的生态与秩序》及多篇论文散见于各级刊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