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当归黄芪调经(当归当归妇科人参)

中国当归城·当归甲中华

许多传统的中药方剂使用当归,所以在我国古代医药典籍中有“十方九归”之说,并被称为“药王”。

人参当归黄芪调经(当归当归妇科人参)(1)

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药农们把峻岭的山坡改造成了肥沃的梯田,分别种上了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在纪录片《本草中国》第一季《根脉》一集中,为我们呈现了当地的真实写照。早在唐朝以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一带是烧当羌族的居住地,又叫作“当州〞。岷县的平均海拔达到了2500米,常年高寒阴湿、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为当归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人参当归黄芪调经(当归当归妇科人参)(2)

《神农本草经集注》载:“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支、气香,名日马尾当归。”这一味“马尾当归〞被称为千古奇药,成了进贡朝廷的珍品。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如今,当地就有一个药材市场叫“中国当归城”,当归占到了出品中药材的70%,出口率更是高达90%。

妇科人参·“当”之无愧

当归,首见于汉代 《神农本草经》,又名干归,列于中品。《神农本草经》较早地记载了本药的功能:“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当归具有调经种子的药效出发,说明当归命名的由来。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人参当归黄芪调经(当归当归妇科人参)(3)

张仲景在其著作中,配有当归的方多达十余方。主要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下血,妊娠腹痛,胎动不安以及血虚受寒,手足厥冷等病证。如《伤寒论》当归四逆汤,治血虚受寒所致的手足厥冷,以及寒人经络,腰腿疼痛等。方中当归甘温补血养血,辛温散寒通脉,主血虚有寒证,最为相宜。

中医常用·补血要药

中药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釆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人参当归黄芪调经(当归当归妇科人参)(4)

中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

因而,当归是中医中的最常用药,特别对贫血患者是最好的。还能显著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适用于心肝血虚证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唇甲浅淡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

其中补血代表方当属“当归与熟地、白芍、川芎配伍”组成的“四物汤”,有调经补血之功,尤其适于产后血虚的调治。

人参当归黄芪调经(当归当归妇科人参)(5)

当归生姜羊肉汤·华妃娘娘最爱喝

当归的药性温和,味道香醇,由此常常会被用作药膳的配料。一道从明清延传至今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足能说明人们对于当归的喜爱。

人参当归黄芪调经(当归当归妇科人参)(6)

在明清时代,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一道药膳在宫廷中很受欢迎,而且十分珍贵,需要御医提请才能吃到。嘉庆帝的华妃候桂氏,长期情志不达,造成肝郁化火、耗伤阴津、气血不足,御医根据其病症,连续奏请嘉庆皇帝给“华妃娘娘上炒当归黄芪煮瘦羊肉”。

这道药膳原料很简单:炒当归30克、生姜60克、羊肉 500克,再加入红糖适量;做法也不复杂:羊肉焯水后切成小块,与生姜、当归一起放入砂锅炖煮,羊肉熟烂后再加入红糖即可。羊肉温中补虚、生姜散寒开胃、当归养血补虚、红糖温中调味,诸物合用,温补力强,有助于冬令暖身,调补虚劳不足,调治产后虚冷。

本文综合自:纪录片《本草中国》第6集《根脉》、《中国药典2020版》、《中国中医药报》。图片来源:网络。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食疗方、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使用,用药前请遵医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