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不振该怎么改善(食欲不振不想吃饭)

食欲不振该怎么改善(食欲不振不想吃饭)(1)

用餐的环境也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进餐时选择环境幽雅、清静而不过于喧闹的场合,有助于消化。用餐环境的宁静、整洁,对稳定人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喧闹、嘈杂及脏乱不堪的环境,往往影响人的情绪和食欲。

适宜的用餐环境能给人带来好的情绪和想象。让人沉浸在美好的浪漫的氛围中,心境平和、细嚼慢咽也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食欲不振该怎么改善(食欲不振不想吃饭)(2)

相反,如果处在快餐式的环境中,吃饭就像上战场,狼吞虎咽,大快朵颐,如果还有别的食客等在旁边,用焦急的目光看着你,那就更是心急火燎,一边吃一边心里还在注意别人,再好的味道也要打个折,而且囫囵吞下的东西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用餐时如听听轻松、柔和的乐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音乐对饮食的影响,据《周礼·天宫·膳夫》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意思是,周朝君王在进餐时,要奏乐助兴,只有在音乐的伴奏下君王才开始进膳。《寿世保元》中也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说明轻快的乐曲,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有助于消磨食物。

食欲不振该怎么改善(食欲不振不想吃饭)(3)

现代医学也承认音乐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在临床上还和西药治疗,比如吗丁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作对照,结果显示,加用音乐疗法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使用西药患者。

进一步分析显示,音乐对神经系统的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实现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所以,音乐是治疗消化不良的辅助手段,更是保证饮食健康的有效方法。

用餐时的心情也影响着进食。

乐观的情绪和高兴的心情可使食欲大增,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肝疏泄畅达则脾胃健旺。

反之,情绪不好,恼怒嗔恚,则肝失条达,抑郁不舒,肝气横逆犯冒,致使牌脾胃受其制约,影响食欲,妨碍消化功能,食欲是人之本能、没有情绪的人,任何美味住看吃到嘴里也味同嚼蜡,毫无兴趣,就像我们常说的“茶不思,饭不想”,现代医学认为,人的下丘脑有,专管食欲的神经细胞,叫食欲中枢、食食欲中枢在大脑控制之下,依靠胃部的反馈信息进行工作,因此也受人的情绪所制约。当情绪愉快时,吃什么都准津有味。

相反,人在愤怒、忧郁或苦闷时,勉强吃下也难以消化,正如古人所云:“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

任何紧张和不安都会破坏食欲。

现代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其中最著名的是现代心理、生理学家沃尔夫的实验:他用胃镜长期观察情绪与胃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现当病人处于恐惧、忧郁状态时,胃黏膜变成贫血状态,胃酸分泌低下,胃运动功能抑制;而当面临敌意、愤怒、焦虑时胃黏膜充血、胃运动和分泌亢进,并可见胃黏膜出血、糜烂。所以,在进食前后,应保持乐观情绪,力戒忧愁恼怒,不使其危害健康。

进食的节奏要从容缓和,细嚼慢咽。

民间早有“食不百咬,进食难消”之说。唐代名医孙思邈《每日自咏歌》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齿为肾之余”,进食时“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三餐饭后,上下叩齿36次,能固肾健脾,帮助消化。吃饭时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是养生的妙道。

食欲不振该怎么改善(食欲不振不想吃饭)(4)

明朝的《昨非庵日纂》云:“吃饭须细嚼慢咽,以津液送之,然后精味散于脾,华色充于肌。粗快则只为糟粕填塞肠胃耳。”在犹太教法典中也有:“慢食者长寿。”细嚼慢咽可使丰富的唾液包围着食物,不仅有利于消化,唾液还有中和胃酸、修补黏膜的作用,有助于防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多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

细嚼慢咽既有利于脾胃的消化,也是文明进食的具体表现,优雅、从容的姿态和周围环境形成饮食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进餐时要专心致志。

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食不语。”进食时,应该将头脑中的各种琐事尽量抛开,把注意力集中到饮食上来。专心进食,既可品尝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消化吸收,增进食欲。

食欲不振该怎么改善(食欲不振不想吃饭)(5)

倘若进食时,头脑中仍思绪万千,或边看书看报,边吃饭,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饮食上,心不在“食”,那么,也不会激起食欲,纳食不香,自然影响消化吸收,这是不符合饮食养生要求的。而且不专心进食,也影响陪餐者的情绪,让对方感觉索然无味,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文章采编自《海派名老中医养生之道》

专家简介

食欲不振该怎么改善(食欲不振不想吃饭)(6)

郑雪君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及调理;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等心脏疾患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