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

对于用香的人来说,一个称手的铜炉往往会陪伴自己数年甚至十余年。王世襄老先生所著《漫话铜炉》中说:“明清时的藏炉家每每得到铜炉后,都会日复一日的用炭墼“火养”,在长年的添炭培灰,巾围帕裹,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满足,最终成型的铜炉外观简练,铜色幽雅,不着纤尘,润泽如处女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养好一个铜炉至少需要十年八载的把玩温养,成型非常慢。古人日常生活十分清闲,有充足的时间温养一个器具,而现代制造中,为了追求成品率,掩盖瑕疵,会在补平铜具上的孔洞和凹凸后进行化学上色(仅仅是猜想,也有的通过物理上色,),试想,十年的悉心养炉,一个偶然的机会突然发现,自己把炉子表面的化学涂层给包出了一层厚厚的皮壳,褪去表层后还能看到不少用氩弧焊补平的沙眼。同时已消耗的时间也再也回不来了。(年轻时的火柴老师曾因此十年不愿玩新铜炉)

不久前,火柴老师认识了一位认认真真做铜炉的师傅,两人经过一番探讨后,火柴提出想用精炼铜复刻制作一批铜炉,并拿出了一些铜炉器形请他出样。这次制炉充分的运用了各种现代科技,通过3D精准扫描建模,3D打印翻模,加以人工修正外观,最后用失蜡法铸炉,(又叫溶模法:用蜂蜡做成铜炉的模型,然后用耐火材料将整个炉子从内到外裹上,加热烘烤后,蜡膜全部融化流失,而外层的耐火材料变成中空的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铜炉就制成了)。失蜡法始于商代中期,非常适合制作镂空器具。制作完成后,有沙眼和凹凸不平的成品全部作废,最终留下来的铜炉不需要任何的后期修补和上色,只需要打磨抛光即可,这样可以将铜炉所有的瑕疵全部呈现出来。试想,一个表面没有瑕疵的铜炉,自己盘玩温养数年后,会有怎样的惊喜?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2)

(图中铜炉有明显的修补痕迹)

昨天一大早,一看朋友圈就被火柴老师摆的9张图给带入了铜炉这个大“坑”,之所以说“坑”,是因为小编对于收藏界所知甚少,但平日却喜欢收集一些造型精美的小物件,看到这么精致的小铜炉,瞬间就有了收入囊中的想法。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3)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4)

说起铜炉,就不得不说“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老先生,王老曾多次提过他的养炉之法:“用杏干水煮之数沸,翌晨取出,泥垢尽失,灿然如新,置洋炉子顶面爇之,一夜而得佳色,且肌理光润生辉。”由于没有PH试纸对杏干水进行监测,小编只能猜测王老用杏干水的缘故是因为杏干水是微酸性,所以能够去掉铜炉表层的泥垢和绿锈。当然,这样烧炉也是有风险的,王老还说过:“有的铜炉,烧一夜就大功告成;有的则需要烧几天才有成效;有的烧失败了,那就放入杏水中多煮几次再烧;也有怎么烧也烧不出来的,那就只有淘汰掉了。”因为这样的风险,许多藏家都不敢使用这样的方法,怕把炉烧坏掉。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5)

王世襄袁荃猷夫妇

而小编是一个追求效率的人,让我等上一宿的话估计这一宿我都睡不着,更何况是用新炉子做测试,即使坏掉了没什么损失,于是一位小伙伴去买了另外一种酸性液体---老陈醋......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6)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7)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8)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9)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0)

大家都知道食醋可以去掉铜质器具上的绿色铜锈,但和铜不会产生任何化学反应。(铜锈的学名叫碱式碳酸铜,又叫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不溶于水,溶于酸、氨水及氰化钾溶液。)所以我们选用食醋来清洗掉小铜炉表面上的化学涂层,来检验铜炉是否有沙眼和瑕疵。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1)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2)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3)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4)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5)

浸泡1-2分钟,即可明显的看到铜炉的表层着色已经开始褪去。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6)

浸泡10分钟后,铜炉表层的着色几乎已经全部自然脱落,只有一些缝隙中还有残留。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7)

30分钟后,整个铜炉上的着色已经全部溶掉,轻轻一擦就可以看见铜炉本身的底色,整个炉身浑然一体,没有任何的后期修补痕迹。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8)

本次实验用铜炉的原材料有两种:合金黄铜(铜狮子炉)和紫铜(三足铜炉),黄铜的密度是:8.50*8.80*10^3千克/m^3,其熔点随着锌含量的不同而变化:黄铜H62,H68熔点为934℃,黄铜H80熔点为967℃。

醋洗过之后的黄铜狮子炉颜色呈微红,开始显现出紫铜的特点,紫铜是纯度最高的铜,密度是:8.9×103kg/m^3或8.9g/cm^3,熔点为1083 ℃。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19)

(左图为清洗前,右图为清洗后)

洗掉了表层的涂层后,整只炉本身的底色完全的显示了出来,呈土黄色,略带一些暗红。此时的铜炉表层无任何氧化层和化学物品,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一般,等着爱它的人去慢慢的温养它,“孩子”养大之后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但这种无法预料,变化莫测的神秘感不正是铜炉的魅力所在吗?

其实,制作、盘养铜炉并不是我们团队的强项,在这个领域中我们连‘小学生’都称不上,但铜炉也是香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团队愿意去探索、实践。

徐记炭火铜锅(铜炉扒皮记)(20)

下期预告:

清洗干净铜炉之后,应该做什么?没错,当然是开始‘养’炉了。小编今天学习了不少藏炉大家的养炉之法,并已经开始测试了,在下一期的文章中大家可以看到具体的操作方法。同时,如果各位看官老爷有自己养铜炉的小诀窍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小编都会一一尝试。

好了,不多说了,小编要去学习‘养炉’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