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古诗文字版(你不知道的诗词故事)

央视《经典咏流传》谭维维用独特且具有辨识度的声音深情演唱《敕勒川》,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随着歌声闭眼倾听,仿佛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牛羊无忧无虑悠闲地啃着青草,微风飘过,阵阵花香。远处的天空清澈地有点虚假,牧羊的姑娘正唱着情歌思念远在他乡的情郎。

敕勒歌古诗文字版(你不知道的诗词故事)(1)

尽管原诗《敕勒歌》并没有蕴含男女之情,但是谭维维在《经典咏流传》中加了儿女情长的部分,使这首北朝乐府变得更加饱满,意境也愈加深远。初读这首乐府民歌时,只是单纯地以为它只是描写敕勒川大草原的美景,就像汉族人民歌颂家乡一样,它是游牧儿女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但当我深入了解这首传入中原的乐府民歌后,才发现它背后深藏一抹心酸。

敕勒歌古诗文字版(你不知道的诗词故事)(2)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北朝乐府呈现出一幅辽阔苍茫的草原意境,和以往的乐府民歌大相径庭,它以包围着敕勒川的连绵不断的阴山为背景,自上而下勾勒出无拘无束的游牧族生活的画卷。辽远的长空就像巨大的毡帐笼罩着四方。天高风清云淡,轻风吹过,丰茂的牧草来回摇荡就像青色的海洋,随着青草起伏,专心吃草的牛羊便显露出来,引入眼帘。显而易见,这是一首北朝时期游牧于敕勒川的敕勒部民共同创作的民歌,不过为何会被选入乐府诗中呢?

敕勒歌古诗文字版(你不知道的诗词故事)(3)

据传,这首民歌最初的北朝 鲜卑族的歌曲,而后被翻译成了汉语,最早将其引入北朝的就是东魏时期权臣高欢的大将斛律金。斛律金是敕勒族,南北朝时期效劳于北魏、东魏和北齐三朝。自高欢逼走孝武帝,操控东魏以来,斛律金就在其手下任要职。东魏成立以来,屡次与同样是北魏分裂出来的西魏斗争。公元546年,高欢亲自率领大军进犯西魏边城,本想快速取得胜利,不曾想西魏的守城将领奋力反击,使得东魏大军久攻不破。高欢军队死伤惨重,无奈只得退兵。

敕勒歌古诗文字版(你不知道的诗词故事)(4)

在退兵过程中,西魏派人传出口信扬言高欢在战乱中被飞箭射中,奄奄一息,东魏败军本就士气低落,加上谣言四起不知真假,所以军心大乱。高欢为了稳定军心,只好亲自露面击破谣言。不过尽管如此,士兵们还是无精打采,如“丧家之犬”,垂头丧气。逼不得已,高欢请大将斛律金出主意。斛律金考虑到高欢手下将士和自己一样都是敕勒族民,所以他在军营中高歌北朝鲜卑族歌曲,就是这首《敕勒川》,以此鼓舞士气。他用饱含深情的曲调唱着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使得将士无不动容,他们仿佛看到了故乡,看到了故乡的亲人、爱人,想到了祖国大好河山,想到了昔日策马奔腾、驰骋草原的场景,故士气大振。

敕勒歌古诗文字版(你不知道的诗词故事)(5)

历来文学家都讲要写读懂诗词就必须结合诗人生平及当时的时代特征来分析,才能更好理解诗词含义,这观点用在乐府民歌赏析上同样适用。正如这首《敕勒歌》,但从字面上来看它只是一首歌颂游牧民族美好家园和悠闲的放牧日常,从天高云阔、群山连绵、山谷一马平川、牧草茂盛等方面为读者展示牧民生活环境。

敕勒歌古诗文字版(你不知道的诗词故事)(6)

但是,一旦结合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我们就很容易发现《敕勒歌》还起到战歌的作用。东魏战败,为了鼓励士气,只好用这首歌来唤起将士们对故乡、家国的向往和热爱。其实,一筹莫展、在外遍体鳞伤都会情不自禁想到“避风港”,毕竟家里有爱,故乡有情。这也是这首《敕勒歌》跻身乐府诗并得以流传至今的最主要原因吧!

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麻烦告知,立删多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