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之死未解之谜解析(地支岁名三千年未解之谜告破)

本文是原创作品首发,独立研究,仅代表个人观点,并非学界共识。笔者能力水平有限,但承诺所写没有雷同,必出新意,欢迎交流探讨。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协议及互联网道德,转发注明版权出处。图文引用如有异议,望提供据,及时告知,必加改正。有意合作,敬请私信。本文是笔者“中国上古史专有名词的动物图腾避讳研究”的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该研究环环相扣,所以必须顺序阅读,不便之处,还请包涵。

作者:金雨解古

天干地支岁阳岁阴

三千年语义未解之谜告破

——从支干阴阳语义破解到

上古史专有名词动物图腾避讳现象研究

金雨解古

一 引 言

续一

(4)十二州首字避讳的破解证明了岁阴部落的地理活动范围

李宗侗1935年说:“我国最古代的地名,大部分是图腾的名字。用这种图腾(姓)的团(氏族),因定居在某一地,就用图腾以名其地”[1]。王大有说:“这九州首字是该州居住的主体民族”。那么九州的另一个版本十二州恰好与十二地支生肖相对应。

《十三州志》:“昆仑(指地区而非山脉,笔者注)正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此处海读如河,指黄河,笔者注)”。戌地指西北偏南的地区,亥地指西北偏北的地区。

《隋书·五行志上》:“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太清元年八月十三,而侯景自悬瓠来降,在丹阳之北,子地”。子地指北方,准确说应指东北方,否则与下引丑地冲突。

《魏书·灵徵志上》:“庄帝永安三年六月甲子申時,辰地有青气,广四尺,东头缘山,西北引,至天半止。” 辰地指东南偏东的地方。

《水经注·洧水》:“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指东北偏北的地方

以上戌地、亥地、子地、辰地、丑地,在使用时无疑是指相对的方向,可是如果与十二州地理范围相结合,就变成了绝对的位置,即戌地梁州、亥地雍州、子地幽州、辰地徐州、丑地营州。而《十三州志》所指昆仑是梁雍二州(昆仑是族名,以族名地,族迁名随,所指非一)。不仅如此,地支是和生肖(部落图腾)一一对应的,那么至少可以推导出:亥地雍州居住的是猪图腾的鳳豨部落,雍州之“雍”避动物图腾讳“[豕庸]”。商末周初之庸国,应该就是其后裔之一。丑地营州居住的是牛图腾的[牛蚩] 翬部落,营州之“营”是避动物图腾讳“㹚”。

而且《国语·周语下第三》:“我姫氏出自天鼋”。而周处亥猪之地雍([豕庸])州,今赣语宜浏片萍乡读周为猪[tʂu],显然是避动物图腾讳“猪”。姫氏之“姫”,上古不应读[tɕi],而应读修熙之熙[ɕi],避动物图腾讳“蠵”xi1,龟属。

《山海经·海外西经》:“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山海经·海外西经》:“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诸夭之野,即豬「沃鳥」之野,也就是鳳豨部落之([豕庸])州。「」以下表示上下结构的合体字。四蛇并非是四条蛇,其“四”,又《集韻》息七切,音悉。也就是说“四”避动物图腾讳“蠵”(同音悉)。轩辕复姓公孫,疑是“蛇系”二字竖写之形讹。四蛇是蠵蛇、龟蛇,至于帝颛顼,四蛇卫之,仅仅是获得了轩辕氏支持之义,其图腾并非龟蛇。

岁阴大渊献别称天皇,“大”前面已证是避鳳豨之讳“鳳”,则“渊”应是避天鼋之讳“鼋”,大渊献即鳳鼋落。而天鼋之“天”不指上天,同样是通用动物图腾避讳字,避轩辕(蚿鼋)之“蚿”,蚿又《集韵》胡涓切,音悬,玄虫黑蛇也。蚿鼋、蠵蛇、龟蛇,又作玄冥,避动物图腾讳“蚿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修及熙为玄冥,䗛蠵也。

天皇之皇避动物图腾讳“凰”,则天皇之“天”,或避动物图腾讳“蚿”或“鼋”。所以黄帝轩辕氏应释为凰豨、蚿鼋氏,“黄”避动物图腾“凰”,“帝”也并非是君主的意思,而同上面的“大”、“天”、“长”一样,是通用动物图腾避讳字,此处避动物图腾讳“豨”。黄帝轩辕氏在历史文献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这两个氏族联姻的部落群体,只在“黄帝曰”的情况下才是指君主个人。一定有人疑问,黄帝不是又号有熊氏吗?其图腾不应是熊吗?其实这里熊虽然是动物,却不是图腾,“熊”避动物图腾讳“[豕厷]”,[豕厷]是公猪。同样的例子,还有“鱼”避动物图腾讳“虞”,显然“虞”上古义是虎。这样就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非图腾动物字可以用来避动物图腾讳,形成“伪图腾”。

以上证明了李宗侗的以图腾名地之说和王大有的九州首字是其居民之说,基本者是正确的。但要注意的是,颛顼以后新生的氏族部落正相反,贾公彦《周礼正义序》:“是以少皞以前,天下之号象其德,百官之号象其徵;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地,百官之号因其事,事即司徒、司马之类是也”,是以地名族。

2.进一步破解的难度加大迫使必须扩大研究范围

(1)第一次扩大研究范围:广泛收集可能与支干阴阳分星分野存在语义相关的语词

虽然以上对岁阴及其别称、地支、十二州首字,都找到了语义破解的突破点,并通过这些突破点总结了一些规律或者说假设,但是要想全面破解每个字具体语义仍然是十分困难的,比如岁阴中除了表示十二生肖的字,另一个字表示什么动物,就很难确定。因为这些词除了作为天文历法及地理名词外,文例语境实在是太少了,只能另寻他法。从上面破解岁阴及其别称、十二州首字的过程中,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以同种动物图腾避讳为纽带的关联,或者说是可以互训的。互训作为一种汉语训诂方法,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相互训释。如果能够找到它们的同义词或近义词,那么其语义就破解了。于是笔者扩大了研究范围,找出了与这几组词存在高度相关可能性的建除、月阴、星次、二十八宿、三十六禽、十二天将(暂时隐藏一组,因为涉及上古中华域外文化传播,后文在断代时再讨论),同时为天干岁阳组,找出了月阳、十煇、北斗九星。先假设这些词在语义上是关联的,在顺位上是对应的,然后试图从这些语词的义项集当中,找出相同或相近的交集,这个义项的交集就是其正确的语义。如果这些语词之确实没有任何关联,那么无论有多么高语言天赋和技巧的人,也不可能从始至终强行互训,而不露丝毫破绽。

结果是幸运再次降临到笔者头上,支干阴阳系统象概念上的加密黑箱,所以笔者应用试错法和排除法,通过猜测——反驳——更正——猜测的反复试错和排除过程,不断消除误差接近目标。一旦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不管多么难以置信,一定就是直相(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s , whatever remains , however improbable , must be the truth)[2]。作为表格,图1-1、图1-2、图2-1、图2-2的横行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属性,纵列是不同事物的相同属性。已知这个事物就是部落,则最重要的是找出这些属性是什么,属性就是约束条件或检验标准。反之,这些约束条件和检验标准本身也要通过表中词义的检验修正,错误的约束条件或检验标准必然无法始终适用。令人叹服的是,先民就像先知一样,预测到支干阴阳系统在漫长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丢失和错误理解,预先准备了“纠错码[3]”,即注解。这些组语词确确实实与天干地支岁阴岁阳九州十二州存在着语义上的关联,可以近乎完美地进行互训。第一次扩大研究范围的语词及其综合考释结果,列表如下。

神农之死未解之谜解析(地支岁名三千年未解之谜告破)(1)

神农之死未解之谜解析(地支岁名三千年未解之谜告破)(2)

神农之死未解之谜解析(地支岁名三千年未解之谜告破)(3)

神农之死未解之谜解析(地支岁名三千年未解之谜告破)(4)

神农之死未解之谜解析(地支岁名三千年未解之谜告破)(5)

图3 地支十二州示意图

(2)对存在顺序位置疑点的语词进行合理调整

显然图1-1、图1-2、图2-1、图2-2中各纵列语词之间即使真的存在语义关联,也必须按照相同的规则顺序排列,才能保证各横行语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否则要么错误释读,要么无法释读。初步观察就会发现:月阴陬zou1通星次娵訾的娵ju1,《经籍纂诂·尤韵》娵訾作陬訾;星次降娄与岁阴别称的降入都含降字,且另一个字娄、入和月阴如发音相近;月阴中陬与如又是相邻的。那么正常情况就应该是,陬和娵訾在对应横行位置上,如、降娄、降入在对应横行位置上。可是陬在正月子位,娵訾在亥位,如在二月丑位,降入在二月卯位(建正在寅),降娄在戌位。说明各纵列语词在漫长的历史中,相对的顺序位置是变动过,所以首先必须恢复其最初的正确的在横行上的顺序位置。

语词所在的顺序位置改变,最初是笔者非常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这样做会影响考释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必为人所诟病。可是反过来想,几千年甚至近万年过去了,如果语词所在的顺序位置完全没有变化,才最是可疑的。因为这不符合信息传播的基本常识,宏观时空中传播的信息,在没有近现代的加密、校验、调制解调传输协议等技术的情况下,发送端内容和接收端内容是不可能完全没有变化的。这就象电视综艺节目中传话游戏,信息干扰和信息丢失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具体的顺位调整是在大量的试错过程中完成的,总结顺位调整的理由主要有:①岁星纪年法到太岁纪年法的转换造成了逆序。②某部落成为联盟首领后,会从各方面提高自己部落图腾及发明的排位,造成了个别升位或整体顺移,比如王朝更替建正改变(年首的正月改变)。③族迁名随造成了个别变动,比如高辛氏时代,犬戎的一支从西南梁州迁徙到东北幽州,排在天干第一的甲位,而实际上犬戎在地支中排在倒数第二的戌位。④星官层级制(星座或星区存在包含关系)的破坏造成了生肖与分星不一致。⑤十二州首字的避讳造成了分野与生肖、分星无关假象。⑥古书在传抄过程中讹误。⑦中古对上古的不解、错解、曲解。具体的顺位调整是相当复杂的,为了不破坏文章结构,笔者在下文中随时进行具体解释,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说明了。

(3)由浅入深寻找突破,总结规律试错校验

扩大了研究范围以后,除了顺位调整以外,还要找出具体哪两组语词存在语义相关,这需要从中寻找特征明显且语义相对比较浅显的作为进一步考释的突破口。

  1. 建除是地支的注解,互训关系成立

上文已证地支午即杵臼之杵,语出《周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新增加的建除中,与之相对应的是“破”,杵臼之用,正是破皮脱粒。而地支丑是[纽加反匚]的简写,也可以写作“绉”,是弇兹氏族的发明的布,语出《礼记·礼运》:“治其麻丝,以为布帛”。新增加的建除中,与之相对应的是“除”,除者,治也。《易·萃·象传》:“君子以除戎器”孔颖达疏。“除”与治其麻丝的“治”相符合。于是可知,建除正是地支的注解,建除与地支恰可互训。

  1. 其他各组语词仍是动物图腾避讳,互训关系成立

比如岁阴降入、月阴如、星次降娄这三个词中,入、如、娄,字音相近且在戌狗位,故推测通“卢”。《诗经·卢令》中的卢义为黑犬,本字为獹。另二十八宿有娄金狗,应作獹金狗。“卢”在平话桂北片义融小片临桂(五通)音娄[lou]。r、l不分在方言很常见。“如”在客语宁龙片宁都县梅江镇读卢[lu]。显然,入、如、娄避动物图腾讳“獹”。

再观察戌狗位岁阴阉茂,简写作奄茂,很可能是“畎狨”之形讹误记。这种形近讹误或者形体混同在先秦秦汉时期的出土简帛中大量出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赵平安主编的《先秦秦汉讹字研究丛书》。其中原因除了当时复杂的社会原因外,最主要一点笔者认为是“隶变”。汉字由大小篆变为隶书楷书,字型由圆形变为方形,其中一些极端的为了书写便捷,更是接近了行书草书。许多形近讹误的错别字例子都出自楚简。笔者文章中为了避免主观臆断形近讹误,采用了一种特殊方法,隶变之后的字虽然变化很大,但仍保留了大小篆的主要特征,是一脉相承未曾中断的。因此笔者利用电脑手机的各种手写输入法进行判断,如果两个字容易形近讹误,那么即使在今天写错认错的频率仍然很大,而手写输入法正好收集统计了这方面情况,使高频错字出现在其联想备选字的清单当中。

岁阴降入、星次降娄的降字,又叶胡贡切,鸿去声。降水即鸿水,鸿通洪。降入、降娄避动物图腾讳“鴻獹”。那么上面畎狨之狨从“犭”就不对了,应从“鳥”,写作[鳥戎]也。[鳥戎]今记音song1,是错的,应该是同[松鳥]字混淆了,正音仍应读rong2。所以历史上犬戎部落的图腾是犬和鸟。而戌狗位的天将勾陈,显然避动物图腾讳“狗鶉”。所以我们得出了:月阴是岁阴的注解,是部落的简称,同样是由两个动物图腾本字构成,只不过省略了其中的一个字。星次、天将也是岁阴的同义词。

既然星次、天将也是岁阴的同义词,那么星次、天将中的组成每一个词组的两个字都应该表示两种动物图腾,是并列结构。就象上面提到的天将勾陈,避动物图腾讳“狗鶉”,狗和鶉都是动物图腾,是并列结构。可天将“青龙”中龙虽是动物图腾,青却是表颜色的形容词,是偏正结构。这就有些不合常理了,氏族部落外婚制,只有两个以上的氏族图腾才能构成合婚的部落复合图腾,只有一种动物图腾是构不成部落的。笔者在上博简《容城氏》中找到了答案,其禹九州[4]中有「竹膚」州,误释为莒州(之后笔者会以专文论解上博简《容城氏》禹九州,恕此处不详述), 其实「竹膚」字下部“胃”应是“青”之形讹,正字应作「竹虍青」,显然其义为黑虎,所谓黑虎,熊也。所以十二天将青龙之“青”并非是青色,而是省略偏旁意符的「竹虍青」字,青龙是虎龙、熊龙的意思。更难理解的是“六合”,别的天将都直接是动物图腾或动物图腾的避讳,可“六合”是天地四方的意思,完全不是同类,显得格格不入。查询“六”字的读音方才发现,“六”平话桂北片两灵小片灵川(潭下)读牛[niu]。而天将六合对应的岁阴恰为赤奋若([牛蚩] 翬落。),图腾牛和鸟。那么“六合”之“合”也绝不是集合之合,而是“[弇鳥]”字经过“省简偏旁意符”[5]和“形体截除”[6]两种简化方法的简化字。上古“六合”,是避动物图腾讳“牛[弇鳥] ”。而“六合”,却是天地四方的意思。这是上古中古异义,如同现在说古今异义。此外关于字形简化,先做一预告:上古汉字曾经出现过最极端的简化,即完全不考虑意符音符,形义关系脱离,构形理据丧失,一切只为简化,只保留两三个笔画,在小范围内与其他汉字能区别即可。这种最极端的简化,最典型的就是半坡陶符,半坡陶符是天干地支或替代天干地支的月阳建除,共计二十二个字的最极端的简化,并不是由简到繁发展的简单初文。这一问题在对天干地支进行断代时再详述。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星次、天将字面上意思如何,其实质都是并列结构的两个动物图腾避讳字。

戌狗位的二十八宿,獹(娄)金狗的第一个字与第三个字表示的是同种动物;而丑牛位的二十八宿,牛金牛的第一个字与第三个字也表示的是同种动物;稍加观察还会发现,亥猪位的二十八宿,室火猪的第一个字“室”,极可能不是“室”而是“豕”, 即第一个字与第三个字也表示的是同种动物!原来两三千年来,被解释成各种深奥含义的二十八宿首字,实际与第三字语义相同,同样是动物图腾避讳。

进一步分析丑牛位另两个禽星,斗木獬应作㸯木[牛解](俱从“牛”)。鳖也不应是鳖而应是鷩,锦鸡也,因为前面岁阴赤奋若即[牛蚩]翬落,是牛、鸟图腾。据此我们可以推论三十六时禽中,除了十二生肖以外的两个时禽大概率就是组成该部落的两个联姻氏族的图腾,其中一个与十二生肖是同种动物。三十六时禽的文献文物无论多么晚近,其实际创制年代一定早于二十八宿,因为三十六时禽是“完整版”氏族部落动物图腾体系,二十八宿是个削足适履的“删减版”。而且中国的星官,不同于西方的星座,它是有着“官阶等级”的层级制,四陆包含二十八宿,三垣也分左右垣。因此十二生肖应该就是十二宫,每一宫包含其他二十四禽中两宿,十二宫二十四宿,合计恰为三十六禽。这样天上分星与地上分野才完全对应,代表十二个部落二十四个氏族。

进一步推论,笔者虽然在没有考古实证的情况下,仍高度怀疑最早的上古星官全部是以氏族部落动物图腾命名的,但凡不是的,都是后世的传承出现了问题,因不明所以而强行修改的。比如危月燕,根据上面发现的二十八宿第一个字与第三个字表示的是同种动物的规律,“危”应作“厃”,“厃”是“危”的异体字,但“厃”又是多音字,又读 yan2,避动物图腾讳“[弇鳥]”或“燕”,是弇兹氏的图腾。那么三微垣,也应是三危(厃)垣,以对应地上三危(厃)山才对。既然有太微(厃)垣,那么天市垣最初就应该叫少微(厃)垣,紫微垣最初也应该叫兹微(厃)垣,兹厃即弇兹([弇鳥] 鷀)。三微垣的左右两垣,实际上鸟类两翼的象形。三微垣代表的是弇兹氏族三个分支的三种鸟图腾。关于这三个分支,后文再详解。

  1. 李宗侗:《中国古代社会新研;历史的剖面》,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2页。 ↑
  2. 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四签名》第一章。 ↑
  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十二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
  4. 马承源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
  5. 孙合肥:《战国文字形体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版,第99页。 ↑
  6. 孙合肥:《战国文字形体研究》,第86页。 ↑

(未完待续)

欢迎继续阅读下一篇:地支岁名三千年未解之谜——炎帝十二功(三)

金风细雨过,疑云迷雾开。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欢迎关注、回复、收藏、点赞、转发,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伟大复兴奉献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