侩子手口诀(为何侩子手一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

如果你喜欢看古装剧,一定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片段。每当主要人物即将被斩首前,总会有人拿着重要的物证或者皇帝的圣旨,策马狂奔到刑场,高喊一句“刀下留人”,这个时候侩子手就会放下手里的刀,等待着犯人被放走。

很多观众会吐槽,这是“主角光环”在作祟,主要人物都被斩首了,剧情肯定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不过“刀下留人”并不是简单的剧情需要,因为这个现象在古代是真实存在的。

侩子手口诀(为何侩子手一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1)

行刑前只要犯人喊冤,刽子手都必须及时收手。这是为了避免清白之人承受不白之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冤案。关于冤案,我国早在宋朝便有了相关立法,虽仅仅只有13个字,但是换你也不敢再下刀。

侩子手

侩子手就是指斩首或者腰斩时的行刑者,这个职业作为国家暴力工具最直观的体现,是非常让人害怕的,一般也很少有人愿意去从事侩子手这一行。

因为古代人认为杀生,是非常有损阴德的事情,他们连屠夫都不愿意去做,更何况是手刃他人生命的侩子手了。

侩子手口诀(为何侩子手一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2)

不过国家既然有需要,那么必须有一批人选择这个行业。能够成为侩子手的男人,一般都戾气比较重。除此之外,他还要做好打一辈子光棍的主意,因为没有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侩子手。

刽子手一般从二十多岁做起,干到四十岁左右就可以退休,二十年的工作时间够刽子手攒下一大笔的家财,让自己轻松活下来。相比其他行业来说,侩子手的“待遇”算是不错的了。

但成为侩子手的人仍旧很少,因为做这个行业条件非常苛刻,除了足够的凶狠之外,还需要有完美的刀工,能够一刀毙命以减轻犯人的痛苦。行刑时刽子手需站在犯人身后,所谓防前不妨后,等监斩官命令一下,便落刀。电视剧里的刀下留人,也都是在这时出现的。

侩子手口诀(为何侩子手一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3)

宋朝律法

我国古代的律法,有很长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秦律》到唐朝时期的《唐律》,到后来的《唐律疏议》,而宋朝时,更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律法也更加完善,甚至设立了提点刑狱司专门侦破疑难案件和积压案件。

宋朝最主要的法典《宋刑统》是在《唐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宋刑统》里有一条说到“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堪问其奏”。正是因为这一项规定,很多罪犯多次在行刑前喊冤,这个时候侩子手放下了手里的屠刀,主持行刑的官员也会安排官员进行复查。

当然了,这样的喊冤行为一个人大概只有三到五次的机会,一旦这些机会用完了都没有能够脱罪的话,那么这个人确实就属于罪大恶极的罪犯,不得不杀了。

侩子手口诀(为何侩子手一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4)

刑场喊冤除了拖延时间之外,让自己活得更久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等待皇帝大赦天下。

一般来说,古代官员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在处理案件时,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皇帝会时不时发布一些大赦天下的圣旨,让很多原本该杀的罪犯最终以坐牢、发配边疆了事,运气好的甚至能够直接从监狱里面出来,与自己的家人团聚。

因此,只要不是十分重要的罪行,在古代往往都能够顺利脱身,只有贪官和那些企图颠覆国家的叛乱行为才会最终被处死。

侩子手口诀(为何侩子手一听到刀下留人就停手)(5)

而如果侩子手在罪犯喊冤的时候没有停手,那么他很有可能杀错了人,这个罪过可就大了。所以说换你,你也不敢下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