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说话让人接受不了(为什么别人开口跪)

为什么有的人说话让人接受不了(为什么别人开口跪)(1)

关系够、交情深、场合对、有诚意、能包容、不计较,大家有面子,沟而能通自然水到渠成。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30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为什么有的人说话让人接受不了(为什么别人开口跪)(2)

身在人群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打交道,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决定人际关系好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沟通。

那些善于与人沟通会说话的人,一般人际关系良好,而不善于沟通的人,势必容易得罪人,甚至影响事业的成功。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沟通的三个层次,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说话沟通的能力,获得好人缘。

1

第一个层次:沟而不通

沟而不通的现象普遍存在。

沟而不通相当于没有沟通,浪费时间是小事,影响到以后的沟通,那才是大事。

说或不说,都可能沟而不通。

开口说话,有说得不对的时候,也有说得很对的时候。

说得不对,听的人可能很生气,就可能当面指责,使说的人下不了台。听的人也可能表面上装成无所谓的样子,心里却十分介意。

说得很对,实际上也相当危险。对方很可能因为我们说得很对而觉得没有面子。

对方觉得没有面子,就很可能会恼羞成怒,以致蛮不讲理;

修养好一些的人表面会很平静,但内心是听不进去的;

再好一些的人,表面上会表现得很高兴,却毫无我们期望的反应。

这些情况,都是沟而不通的常见现象。

那么,闭嘴不说呢?对方如果看到我们不开口,也来个不理不睬,连“沟”都没有,何来“通”呢?

就算对方开口说话,若是不在乎我们有没有反应,或者把他想要说的话说完了就不再说下去,岂不是同样沟而不通?

沟而不通,主要有下述三种原因:

第一,对方听不进去。

中国人听话,通常并不注意对方说了些什么,却相当注重对方怎么讲。

对方听进去之后,才会进一步思考、分析说话人所说的问题。说话人怎么讲也就是基于什么样的立场来说话,成为听话人是否听得进去的关键。

只有当说话人和听话人保持相同的立场,取得听话人的同情,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听话人才肯放心听下去。

所以说,得到与听话人关系密切的人的推荐,或者找人从旁协助,是与听话人建立关系的捷径。

第二,把对方惹火了。

中国人虽然普遍讲理,但是生气的时候却又十分不讲理,如果一不小心把听话人惹得火气很大,就会沟而不通。

中国人的情绪说起来十分有趣。由于警觉性很高、疑心很重,因此情绪的起伏很大。

往往一句话听得不顺,就会想得很多,而且愈想愈多,也愈想愈火。就会以“你把我惹火了,我当然不讲理”为借口,干脆蛮不讲理。

所以,唯有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在讲话前先摸清楚状况,有把握时再开口说话,保证每句话都不能讲错。

对方肯说时,一定让他说,这样才不会把对方惹火,才能顺利沟通。

第三,对方故意气我们。

有时候为了拖延时间,或者变更行程,甚至是存心考验,对方会故意无理取闹弄得沟通难以顺畅,造成沟而不通的困境。

所以,必须体会对方的意图,以求做出合适的反应,不该激动时不能动气,必要时也可以顺势生气,从而化解困境,顺利沟通。

2

第二个层次:沟而能通

对于中国人来说,听的一方处于听得进去、心平气和以及有面子的状态时,即使说话人有话直说、有话实说,也能够做到沟而能通。

什么时候听得进去?就是关系够、交情深以及场合对。

换句话说,也就是人、时、地、事都合理时。

关系够不够,自己心中有数。关系够的人,交情未必深厚。也许平日少往来,亲戚的交情反而不如挚友那样深厚。

关系够、交情深,若是场合不对,也不能直言、说实话。

在关系、交情、场合都对时,听者才能听得进去。

听的人很有诚意,不管说的人如何唐突、无礼,都能够给予合理响应。

如果双方都能够有诚意、能包容、不计较,当然沟而能通,一点障碍都没有。

此外,当对方觉得很有面子的时候,大多比较容易沟通。

中国人普遍存在“在有面子的情况下,自己要约束自己,要讲道理,以免被人家瞧不起”的心态。

我们经常听到“给他那么大的面子,还不知道讲理,实在不要脸”的评语。

可见,身为中国人必须谨记“愈有面子,愈要讲理”的法则。大家都有面子的时候,彼此都讲理,当然沟而能通。

努力做到上述关系够、交情深、场合对、有诚意、能包容、不计较,大家有面子,沟而能通自然水到渠成。

沟通原本就应该沟而能通。但是,事实上沟而不通的情况到处可见。究竟是哪一方的错误呢?

我们如果把目标指向听话的人,指责他为什么不好好聆听、为什么不理性地回应、为什么不直接把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其实再多的抱怨也无济于事,最好把方向掉转过来,反求诸己,调整说话者的态度,比较容易沟而能通。

调整的主要原则也有三点:

第一,妥当性大于真实性。

说话的时候,务必提醒自己,说妥当话而不一定说真实话。

同样一句话,说得妥当一些,对方比较容易接受,说得过于真实,对方往往接受不了,反而听不进去。

第二,同情性大于同理性。

先引起对方的同情,再进一步讲理,通常比较有效。

开门见山,一下子就讲道理,常常引出对方的反面说辞。两人立场不一致,愈说愈动肝火,当然沟而不通。

第三,合理性大于合法性。

中国人除非对簿公堂,大多不愿意从法律角度谈事情,因为谈法伤感情,导致彼此很难沟通。

我们的要求比较高,只接受合理的法,不接受不合理的法。

因此,合理不合理比合法不合法更为重要。合理成为沟而能通的主要的条件,先由情入理,情理不通时再讲法。

3

第三个层次:不沟而通

中国人十分讲究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高度的默契便是不沟而通,是一种难得的沟通美景。

请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次,董事长主持会议,由于他十分重视这次会议的品质,因而对上级贵宾喜不喜欢打开会议室的窗户非常介意。

打开窗户,恐怕外面的嘈杂声音会传进来,使得上级贵宾不耐烦;

关闭窗户,又怕空气不够流通,影响上级贵宾的情绪。只要窗户的开启或关闭不合上级贵宾的意思,就可能降低会议的成果,所以董事长对比十分介意。

他没有办法直接请示上级贵宾要不要把窗户关起来,或者让它打开,因为问了等于白问,上级贵宾大多会这样回答:“随便,都可以。”

其实,董事长不用请示上级贵宾,他有一位与其很有默契的干部甲,可以轻松地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董事长只要用眼睛看着干部甲,干部甲就会自行思索:“有什么事情要我做呢?”

他知道此时此地不宜发问,于是他看看周遭的事物,想想可能的状况,很快就明白了董事长的用意,于是走过去把窗户关好。

上级贵宾由于这一动作不是出自董事长的指示,才敢告诉干部甲:“不要关,开着比较好。”干部甲回答:“对,对,开着空气更流通。”

这样一来,就把董事长心中的疑虑一扫而空。干部甲和董事长之间的不沟而通确实有效而快速。

尽管不沟而通十分困难,却也不是毫无章法可循。

相信按照下述三个步骤,必能收到愈来愈好的效果。

第一,要注意对方。

毫不关心对方,不注意观察对方的举动,当然无法不沟而通。

因此平日要养成良好习惯,随时随地注意对方的举动,不依赖对方的言语表达,而是主动捕捉对方的肢体语言。

不讨好对方,也不炫耀自己的能力,我们所要做的事,只是将心比心,通过心灵感应,使对方的心意能够畅通地传过来。

第二,用心体会对方发出的无声信息。

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看:他有什么不方便说的话?不好启口的事情?或者说出来可能引起若干后遗症的地方?

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对方,想想他希望我们做出来的反应究竟是什么。

平时多多体会,必要时才掌握得准。抱着以抓得住对方的立场为荣的心态,锻炼自己的推测能力,务求精准。

第三,寻找若干可供使用的方案,择优而行。

瞄准对方的需求,模拟出若干可能的方案,再依对方的立场和行事风格,评估、分析后,选择其中最合适的当作定案。

以尝试错误的心情,先试试看,对,最好;不合适,再行调整,以求获得合理回应。

若是效果良好,便是不沟而通,自然皆大欢喜。

总之,对于以上三个沟通的层次要领,大家最好用心去领悟,找到自己合适的沟通节奏和方法,不断去尝试。

用心的程度越深,效果必然也越好。

只要掌握了要领,你也能快速提升沟通能力,获得一份人人羡慕的好人缘。

为什么有的人说话让人接受不了(为什么别人开口跪)(3)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