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1)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2)

最早真正“闯关东”而来到哈尔滨的人,大多集中居住在哈尔滨的道外区。在一个世纪之前人们将华人居住区与以欧洲人居住为主的高级社区分别以道外与道里的名字来命名,而今在道外,在那些老建筑的陈年身影之下,你仿佛看到哈尔滨这座城市所经历过往与沧桑。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3)

静默无言的老建筑,自有它特殊的语言,稍加用心,从它们沧桑的躯体和表情中,自然会读到许多被历史湮没的往事。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4)

道外区,过去又称“傅家甸”,早时仅有移民开办的一些小作坊。那是一个经营一家小粮店就足以养活数十口家人及族人的年代。即便是这样贫穷的地域,随着城市的扩张,也兴旺繁荣了起来。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5)

史料记载,20世纪初,傅家甸(道外南头道街一带)一带已经有商铺1000余家,自这里打开一片天地的民族企业家效仿道里、南岗的洋人,建设自己的“小洋楼”,按照中国的方式对“洋建筑”进行诠释,其外立面采用欧式巴洛克风格,内部格局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式院落,并且大多有着前店后场的功能。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6)

建筑群南起南勋街,北至靖宇街的南二、三道街,在长350余米的南二道街两侧有39栋建筑,巴洛克式的建筑比比皆是,大多为二至三层高,最著名的有人和永、老鼎丰、纯化医院、大中银行、仁和永(丝绸庄)、三八饭店等等。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7)

老鼎丰

靖宇街上,老鼎丰是一家专制糕点的百年老字号,建筑山花与檐部的装饰亦是十分华丽。硕果累累的葡萄图案作为山花的装饰,这种传统吉祥图案与西方建筑元素的结合,正是中华巴洛克的一大特点。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8)

老鼎丰本是典型的前店后厂的格局,如此华丽的西洋式店面作为招牌,在当时想必曾招徕不少行人的目光。后部的工厂则是传统的“圈楼”,有天井,也有转曲回环的环廊,门窗窄小,每一侧的外墙都很高,而且是向内倾斜的“一面坡”,寓意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9)

纯化医院

建于1916年的纯化医院,位于靖宇街与南头道街的交叉处,过去是远近闻名的同义庆绸缎庄,平面呈L形,主入口就设在转角处。主入口这一处的立面大量地使用了西洋柱式,一层为爱奥尼式,通连的二、三层为科林斯式。在正上方,模仿花蔓摇曳姿态的白色浮雕一路蜿蜒而下,更夸张到连柱身上都装饰着类似的花蔓浮雕,尽显富丽奢华的格调。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10)

这一片街区是我市现今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仅南二道街两侧就有39栋之多。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各尽其用,其中既有浴池、电影院,也有药店、钟表店、百货店,由此不难遥想这一片街区当年的繁华景象。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11)

另外到了中华巴洛克,千万不要只是看老建筑。南二道街如今是专卖古玩字画的地方,也像北京潘家园那样摆着地摊,衬着古旧的巷子,极有味道。南三道街则拥挤着大大小小的几十家小吃,“老邵家”的猪脑,“范记永”家的饺子,升平馄饨家的火勺……全是有来历儿的老字号。

哈尔滨旅游心得 秋季冰城文化游(12)

若是时间宽裕,就不妨再走远一些,向北走,有北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向南走一直走到二十道街,每一条老街都能让你体味到历史的余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