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李享、尹广恩 等 责任编辑:杨红

今年上半年,空军预警学院传来一则好消息:该院10名业绩突出的文职人员喜获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改革关口,该院文职人员队伍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近日,笔者来到该院,用“微距”镜头聚焦他们投身改革强军伟大实践的点点滴滴。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1)

刘潇(右二)正在指导研究生学员做实验。张 林摄

以梦为马,且听蹄声正激越

——空军预警学院文职人员勇立改革潮头纪实

■李享 尹广恩

新起点上有闯劲

改革面前有定力

改革大考面前,不仅刚获评高职资格的文职人员干劲十足,那些早已评上副高职称的文职人员也能保持定力,如老黄牛般耕耘在三尺讲台。

该院基础部数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朱四如就是大家公认的好榜样。朱四如的家离学院比较远,每天上班来回要花费两个多小时,家人劝他借着此次改革调整的机会离开学院。

6月下旬,不少地方单位向朱四如伸出了橄榄枝,想要重金聘用他。面对诱惑,朱四如坚定回答:“改革当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绝不能给组织添乱,更不能误导身后的年轻教员。”他胸有大局,把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转化为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实际行动。

该院黄陂士官学校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副教授杨娟,不满足于“守摊子”,大胆开创“互联网 课堂”模式,在政治课堂中融入时事点评,把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事例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她一改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授课方式,探索出“交流互动式”教学方法。学员们在观点碰撞中共同进步,既拓展了视野,又锻炼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干事创业有舞台

该院文职人员身上的静气、定力从何而来?在该院黄陂士官学校军械技术系电力工程教研室讲师王凡身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近年来,全军部队电站装备大批换型,维修保养技术不断更新。面对设备的升级换代,王凡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牺牲大量休息时间查资料、画图纸、编教材、写论文;赴厂所、下部队研究新装备应用问题,苦练实战维修技能。

有一次,某旅一台500千瓦大功率电站风扇的轮毂断裂,严重影响了电站机组的正常运转。由于问题复杂,该旅第一时间向学院求助。

王凡临危受命,带领维修小组第一时间赶到电站。他迅速确定维修方案,仅用3天就将问题彻底解决。任务完成后,该旅领导对王凡团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精湛技术给予高度评价。

“改革带来的难得机遇与美好前景让我干劲十足,学院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风气坚定了我实干立身的信念。作为文职人员,我们干事创业有舞台,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应该怎么干。”王凡说道。

改革强军战略实施以来,该院党委始终坚持科学筹划,把文职人员队伍作为学院重要的人才资源突出出来,让文职人员在融入发展中找准定位;坚持着眼长远,把文职人员培养使用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让文职人员在工作中体现价值;坚持真心关爱,把维护文职人员切身利益作为稳定队伍的重要抓手,让文职人员在融入生活中安心本职。

“作为军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文职人员队伍优势巨大,潜力无限,必将全力以赴,履行好肩上职责。”该院政治部主任商建亮说。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童蕴河

自2005年文职人员制度确立以来,军营吸引了一批批社会优秀人才。正如《文职人员之歌》写得那样,“向往着那光荣梦想,我们在大潮中走进军营,满载着那责任重托,我们在变革中受领使命……”

十多年来,作为部队的一股新鲜血液,文职人员队伍在探索中前行,在关注中成长,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毋庸讳言,部分文职人员的“地位感”与最初的心理预期相比或多或少存在落差。但要看到,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军队文职人员队伍结构规模更加优化,职能定位更加清晰,配套保障更加完善,打仗导向更加鲜明,职业特点更加突出,大家普遍关切的问题必然会得到妥善处理。

与此同时,文职人员也必然会承担更多责任,在科学技术、装备制造、后勤保障等领域充分发挥知识优势,贡献自己独有的智慧“芯”片,成为军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文职人员队伍中将会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发明大师、工程制造和教育文化大师、作战支援和后勤保障大师、战争规划和军队管理大师,文职人员将更有职业安全感、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改革在即,必有抉择。广大文职人员应坚定信心,保持良好愿景,切实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满怀信心迎接改革。

改革春风拂面来,广大文职人员正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凝聚共识 坚定信心

■王 胜

当前,军队文职人员制度改革正在有序推进,文职人员数量规模将大幅增加,地位作用将愈发凸显,发展平台将更为广阔。如何引导文职人员队伍正确认识改革、安心本职岗位、投身强军实践?这是加快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弹好“前奏曲”。坚持把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作为推动改革的首要环节。加强正面教育引导,通过认真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我军文职人员制度发展历程,宣讲文职人员政策走向,引导大家充分认清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搞好讨论辨析,广泛开展“制度改革怎么看、本职工作怎么干”等群众性大讨论活动,不断强化文职人员拥护和支持改革的行动自觉;开展好谈心交心活动,掌握文职人员思想动态,及时搞好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深化文职人员制度改革的强大合力。

搬开“拦路石”。针对一些文职人员思想有波动,用人单位需要主动回应关切,努力稳心聚神。要强化职业认同,坚持文职人员与现役干部工作同使用、奖励同标准、晋升同考虑,增强文职人员身份认同感;要注重奖励激励,对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文职人员,不仅要按规定及时进行表彰奖励,还应当大胆提拔使用,激发文职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协调解决文职人员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最大限度解除文职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文职人员的职业安全感。

练就“硬功夫”。着眼文职人员队伍肩负的历史重任,参照现役军官在职培养模式,把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纳入军队人才建设大盘子,切实为文职人员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完善任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制度措施,探索依托国家职业培训体系开展资格和技能培训的新路子,鼓励和支持文职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在职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健全完善考评体系,细化评估标准,建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精准评价、有序竞争、规范管理,引导他们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激发潜能;锤炼服务打仗本领,结合参加重大演训保障任务,零距离感触战场真实环境,在实战锤炼中提升文职人员服务备战打仗能力。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相信随着军队文职人员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文职人员队伍必将担起更重的使命,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续写新的华彩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