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帝刘炟(敢于认错的皇帝)

衣赐履按:读《通鉴》读到现在,读了二十多个皇帝,产生一种相当吊诡的感觉:如果一个皇帝“人太好”,可能并不适合皇帝这个职业。两汉期间,比较牛的、后世比较认可的皇帝,也就那么几位:高祖刘邦诛杀异姓王,文帝刘恒收拾老革命周勃,景帝刘启腰斩晁错,武帝就更不用说了,光宰相就干掉了七八个,宣帝刘病已族了霍光家族(霍光死后),光武帝刘秀一次诛杀王侯的门客几千人,明帝刘庄大兴楚狱,被牵连诛杀的也得几千人。而元帝刘奭、成帝刘骜,这都是出了名的“好人”,但西汉衰败,就是从这二位爷开始的。

这一回,我们讲章帝刘炟(读如达)。刘炟基本上也是个好人,心地善良,标准的“暖男”,我们看看,他这皇帝当得怎么样。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生于公元57年,是刘庄的第五个儿子。生母是贾贵人,嫡母是马皇后(伏波将军马援之女)。马皇后没生儿子,刘庄就把贾贵人的儿子刘炟,交给马皇后养,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公元60年,刘炟被立为皇太子。

刘炟性格温和,待人宽容,喜欢儒学,刘庄很器重他。

汉章帝刘炟(敢于认错的皇帝)(1)

【刘炟,小伙儿帅呆了】

公元75年,八月,刘庄去世,刘炟即皇帝位,十八岁,尊马皇后为皇太后。

上一回,我们讲过,刘庄这个人比较严苛,特别是对臣子,那是真下得去狠手。而刘炟则恰恰相反,基本上对谁都下不去狠手,并且,似乎他对老爹冷酷的一面,很有些不认同,因此,在他任上,把老爹定的一些政策、法规,当真改了不少。

修改、废除苛法

公元76年,正月二十三日,刘炟下诏:

二千石级别的官员,要勉励老百姓勤于农桑。那些犯了罪的,只要不是死罪,都让他们回家种地、养蚕,等秋天之后再审。有关单位任命官员,要选那些柔和良善的,杜绝贪婪狡猾的,还要顺应时令,检举冤狱。

此时刘炟刚刚继位,国家机关的作风还停留在刘庄时代,行政、司法,都很严苛。尚书(宫廷秘书)决事,大都从重从严。尚书陈宠发现刘炟跟他爹不大一样,比较柔和,于是,上书建议减轻刑罚、废除苛法。奏书说:

我听说以前圣王为政,赏赐不会过分,刑罚不会过重。如果没办法断定,则宁可赏多一些,也不会滥用刑罚。先帝(明帝刘庄)时期,断狱严明,奸轨之人,全都受到处罚。既然有罪之人已受惩处,接下来就应济之以宽。陛下即位以来,就多次下诏,要求有关部门不要太过严苛。但是,现在审讯官苦刑拷打人犯的风气依然如故。治理百姓,有如弹琴,大弦调得太紧,小弦势将崩断。陛下应该发扬古代圣王之道,废除繁苛之法,减轻苦刑,拯救众生,德被天下。

刘炟采纳陈宠的意见,对事宽厚处理。

公元84年,七月二十三日,刘炟下诏:

汉律规定,拷问犯人只允许三种方法:打板子,抽鞭子,罚站。并且,对刑杖的长短粗细形状,都有严格的规定(前144年,景帝刘启规定:刑杖由竹子制成,长五尺,握手处直径一寸,与受刑人身体接触的刑杖末端,厚度为半寸)。自从大狱兴起以来(应该指的是刘庄兴起的“楚狱”,详见拙文《汉明帝刘庄暴怒兴楚狱,侍御史寒朗愚戆逆龙鳞》),审案拷问的方法太过残酷,钻,凿,钳(读者可以想像,在受刑人身上“钻,凿,钳”,是个什么感觉),实在是怵目惊心,无法直视。今后,当等到秋冬两季再审理案件,并明确禁止酷刑。

本年,十二月一日,再次下诏说:

以往对妖言大狱,株连很广,一人犯罪,罚及父、母、妻三族,不能做官。即使这些人中有贤才,也不能任用,这就断了他们重新振作的念想。从今以后,凡是以前因妖言罪受罚的,一律解除,给以出路,但他们不得在宫中从事警卫工作。

公元85年,七月二十三日,刘炟下诏规定,每年的十一月、十二月,不许判决罪人。只准在冬初十月判决罪人。

公元86年,廷尉(司法部长)郭躬减轻四十一条法律条文,刘炟大笔一挥,批准。

公元82年、84年、87年,刘炟三次给天下囚徒减刑。

公元85年,刘炟发布一条法令,实在是太人性了——

暖心的“计划生育政策”

正月初五,刘炟下诏说:

法令规定,凡有百姓生育的,免收人头税三年。如今再作规定,所有妇女,只要怀孕了,由政府赏赐胎养谷,每人三斛;并且,免收其丈夫人头税一年,此诏书即为法令。

汉章帝刘炟(敢于认错的皇帝)(2)

【生娃有补贴诶!】

随后,刘炟又给三公下诏说:

春天是生养的季节,万物发芽,应当助阳萌动,使发育得时。今令有关部门,除了犯死罪的案子,一律不要查办,官员、百姓上书的、告状的,一律不得受理,希望息事宁人,以应天时。立秋后再予办理。

衣赐履说:这两条法令实在太可爱、太人性了!第一条,鼓励生育。鼓励生育的法条,估计历代都有,而刘炟不但奖赏已经生娃的,就连怀孕的,也赏,你说刘炟可不可爱?更可爱的是第二条,秋天之前,除了犯死罪的,一律不得抓人。这一方面是要让老百姓种田养蚕,另一方面,春天万物萌动,粮食固然可以播种,人也可播种啊,人也是万物之一啊。第一条,给老百姓生娃以物质保障;第二条,给老百姓生娃以时间保障。看似不搭界的两条规定,原来是配套措施诶。刘炟实在是太可爱了,呵呵。

差点兴起的文字狱

鲁国(即东海国,首府鲁县,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僖,涿郡(河北省涿州市)人崔骃,一同在太学读书,经常讨论学问。

公元84年,有一天,俩人读《春秋》,读到吴王夫差被越国所灭的事,孔僖把书往桌上一扔,长叹一口气,说,夫差最初还是不错的,颇有他爹阖闾的气象,怎么最后弄到国破身死的地步,真是所谓的画虎不成反为狗(我们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其实是伏波将军马援说的)。

崔骃说,是啊。从前孝武皇帝做天子时,年纪轻轻的,才十八岁,崇信圣人之道,五六年间,被称为政绩胜过文帝、景帝。但到后来,他却任意而为,抛却了以前的善行。

孔僖说,书传上这样的事情多着呢!

俩人谈得热烈兴奋,不想隔壁有个叫梁郁的听见了,跑过来质问他们说,你俩的意思,是说孝武皇帝是狗吗

汉章帝刘炟(敢于认错的皇帝)(3)

【梁郁:大胆!你们说孝武皇帝是条狗!】

衣赐履说:看到此处,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帝制下最可怕的未必是酷刑,因为如果有罪,受酷刑不过是个轻重问题;可怕的是这种无限上纲,本来只是个学术探讨,一下子扣上一个“孝武皇帝是狗”的大帽子,谁受得了啊!

孔僖、崔骃立即住嘴,一言不发。他俩知道,这种事儿越描越黑,只要一开口,只会越来越糟。但是,他们没料到,这个梁郁,一转身儿上了一道奏书,控告崔骃、孔僖诽谤先帝,讥讽当世。朝廷把奏书下发有关部门,崔骃先一步被带去里受审。孔僖见大事不好,死马当做活马医,就直接给刘炟上书说:

小臣认为,被称为诽谤的,是说了实际上没有的事,是捏造诬蔑。但孝武皇帝执政是好是坏,在汉史上已有定论。我们讨论的都是书传中记录的实事,不能算是捏造。皇帝为善,天下的善就都归于他;皇帝不为善,则天下的恶也都会算在他头上。陛下即位以来,政治没有过失,德泽百姓,天下尽知,我们为什么要讥刺呢?再说,即使我们有所非议,如果我们说的是事实,那就应该坚决改正;如果我们说得不适合,也应当宽容,又为什么要加罪呢?陛下没有深切考虑,仅仅为一己快意,就打算对我们下手。我等受戮,死就死了,但天下之人,一定会改变过去对陛下的看法,从这件事来观察揣摩陛下的用心。从此之后,就算看到不对的事儿,也再不会有人提出来啊。如果陛下真得觉得我该被诛杀,我恭谨地去朝廷等待。

刘炟看了奏书,立即下诏不再问罪,还任命孔僖为兰台令史(皇家图书馆工作人员)。

衣赐履说:不得不说孔僖、崔骃运气不错,他们碰到的是刘炟,不愿以这种无聊事情来树立威信。实际上,如果刘炟想借机铲除不喜欢的人,立即能够兴起一个文字狱。而梁郁这样的货色,历朝历代都有,绵绵不绝。他们在学术上、工作上、人品上没办法跟别人比,就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别人不屑于做的事情上,他们构陷、诬告,不,你还不能说是诬告,因为,他们还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你看,孔僖他们确实批评汉武帝了——只不过,建立在这种“事实”上的举报,让人不寒而栗。我脑海中闪现中《鹿鼎记》里的吴之荣,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害了庄家几百条人命。在书中,吴之荣被韦小宝做掉了,大快人心;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比一般人活得更久,活得更潇洒。

不搞形式主义

刘炟喜欢外出,估计是旅游兼巡视。

公元82年,九月,刘炟前往偃师县(河南省偃师县),继续向东,渡过黄河,到达河内郡(河南省武陟县)。下诏说:

我想看看庄稼收获情况,因此进入河内郡界。我一路都是轻装前进,没有什么辎重。地方政府不得为此筑路修桥,不得派官吏远离治所出城迎接,不得打听伺候饮食行卧,不得跑前跑后,使我烦扰。一切行动务求简省,我只恨自己不能食糙米之饭,饮瓢中之水罢了!

公元84年,八月,刘炟到南方巡视。下诏说:

沿途所经各州、各县,不得事先储备用品。命司空自带工匠,修架桥梁。途中如果有官吏派遣使者接驾,打探行踪动静的,拿郡太守问罪。

公元86年,正月,刘炟到北方巡视。二月二十一日,训令侍御史、司空说:

如今正值春季,我所经过的地方,不得造成任何伤害。车辆能绕行就绕行,驾车的边马能够解除就解除(一般是四马并排,有的地方可能路比较窄,可把两边的马解开)。

敢于改正错误

明帝刘庄在位时,曾经治理过滹(读如乎)沱河和石臼河,打算打通水道运输漕粮。工程艰巨,太原的官吏和百姓苦于徭役,连年不能完工,死亡者不可胜数。刘炟继位后,任命中郎将邓训为谒者,主持这一工程。邓训经过考察测量,认为这项工程难以完成,便据实奏报。公元78年,四月九日,刘炟下诏,撤销该项工程,改用驴车运粮。停工以后,每年节省开支以亿万计,得以活命的役夫有数千人。邓训是邓禹之子,生了个女儿邓缓,当了和帝刘肇的皇后。

公元84年,尚书张林建议,国家经费不足,应当由官府自行煮盐专卖,并恢复武帝时的均输法。刘炟让大家讨论,很多人反对,但最终刘炟还是实行了。公元88年,二月三十日,刘炟去世。太子刘肇继位,是为和帝。四月十七日,刘肇颁布刘炟遗诏,撤销各郡、各封国盐铁专卖的规定,允许民间煮盐铸铁,自由经营。

刘炟是怎么用干部的

公元80年,二月一日,日食。刘炟下诏说:

太后去世,天出日食,久旱伤麦,异象丛集,我心忧虑,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公卿以下,都可以推荐敢于批评我、能指出我过失的人,我将亲自接见询问。

五月三日,刘炟再次下诏:

我希望会见正直的人士,聆听他们的言论。之前推荐过来的,都已倾吐各自的意见建议,我已大致了解他们的志趣了,我非常想把他们都留在身边,让他们当个顾问、出个主意唔的。但当年光武皇帝曾经下诏说,尧帝考察官员,不是只看他们话说的好不好听,文章写得好不好看,而是要看他们能不能干事儿。现在,地方上有很多位子出缺,让他们都到实际岗位上去干干。

衣赐履说:看来,光靠耍嘴皮子,在刘炟身边也不好混诶。

公元84年,许多人上书指出,各郡、各封国举荐人才,多不依据功劳大小,因此官吏越来越不尽职,办事效率越来越低,其责任在于州郡政府。刘炟下令公卿大臣,针对这个问题,开一次专题研讨会。大鸿胪(藩属事务部长)韦彪上书说:

朝廷选拔贤才,应以孝顺父母为第一要务。因此,要想得到忠臣,就必须到孝子之门访求。忠孝的人,心地较为仁厚;而干练苛刻的官吏,性情较为凉薄。选拔人才,应当首先考虑才干品行,不能只看资历,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二千石官的选用。如果二千石官贤能,那么他所举荐的必定都是人才。

不久,韦彪再次上书说:

朝廷的机要在于尚书,尚书的任命,必须慎之又慎。而现在的尚书多由郎官直接提任,他们虽然通晓法令条文,说话流利,文字漂亮,但这只是小聪明,大多没有处理实际事务才能。

刘炟觉得很有道理,全部采纳。

汉章帝刘炟(敢于认错的皇帝)(4)

【干部任用问题,是个大问题】

公元85年,刘炟给三公下诏说:

一般的俗吏喜欢做表面工作,似是而非,说起工作天花乱缀,实际却违反治理之道,我顶讨厌这样的家伙。而那些踏实本份的干部,为人诚恳,朴实无华,考察他的工作,按天看似乎没有什么,但按月看则成果跃然(刘炟这个观点真是可圈可点)。襄城县令刘方,当地官民都说他为政从简,不烦扰百姓。他虽然没有其它特殊表现,但也接近了朕的要求了!如今,富户奸人行贿于下,贪官污吏枉法于上,有罪的被放过,无罪的却受刑罚,这实在有悖天理。如果以苛求为明察,以刻薄为智慧,以对过失从轻发落为德,从重惩处为威,这四种观念一旦形成,人民就会怨恨。我数次下诏,而吏治不见好转,有些百姓不守本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希望各位官员,遵守以往的法令,让我安心。

衣赐履说:似乎,刘炟对官员相对宽松的管理,恰恰可能是官员怠惰的原因。

消失已久的马屁回来了

上一回,我们讲到明帝刘庄拒绝马屁,终其一生,基本上没有官员上奏马屁文章,没有出现各种“祥瑞”。为什么?因为,作为最高级别的马屁之一,祥瑞这种东西,是随着统治者的喜好而来的。王莽喜欢祥瑞,王莽一朝,满天都是祥瑞。刘庄拒绝马屁,祥瑞就基本没有出现。而刘炟是个相对柔和的人,并不像他爹那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乎,官员们开始试探着搞祥瑞了。

公元85年,五月,刘炟下了一道诏令,表示近来凤凰、黄龙、鸾鸟,在七个郡并集,有的郡还出现了两次。另外,什么白乌、神雀、甘露屡屡降临,云云。九月,又下诏令,表示有凤凰、黄龙出现过的地方,免交两年租赋,加赐男子爵位,每人二级;最先看到祥瑞的,再赐帛二十匹,离祥瑞比较近的赐三匹,太守三十匹,县令、县长十五匹,县丞、县尉也都有份儿。

汉章帝刘炟(敢于认错的皇帝)(5)

【祥瑞:变相的高级马屁】

衣赐履说:刘炟不清楚,他已经被马屁精包围了。上报祥瑞有好处,于是乎,全国各地到处都出现祥瑞。什么凤凰、麒麟,什么嘉谷芝兰,都不是一个一个来,都是一群一群来,按刘炟的话讲,叫凤凰“频集”,嘉谷“从生”“年年月月不绝”。史书记录,刘炟时代,京城和四方不断发现祥瑞,前后有千百次。

公元88年,二月三十日,刘炟去世。享年三十一岁。

衣赐履说:魏文帝曹丕认为,明帝察察为明,章帝却是仁厚长者。总体感觉,在刘庄“霸王道杂之”的管理模式下,官员们基本上是胜任的。而作为“仁厚长者”的刘炟,则在干部管理上,偏松偏软,吏治开始恶化。这一点,他自己已经感受到了,但他不可能认识到,正是他的良善跟不忍,使得干部队伍越来越怠惰。当干部们发现,玩儿祥瑞比干工作对个人进步更为有效时,祥瑞就组团登场了。我个人认为,好人刘炟是一个好皇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寿命短,还来不及频出昏招。实际上,明章之治,到刘炟这里,就已经有下滑的趋势了,那千百个祥瑞已经勾勒出大汉朝向下飞驰的轨迹,也许,正是因为他寿命短,才给了明章之治一个说得过去的结局。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