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随相转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境随相转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1)

持灯罗汉

境随相转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2)

坐禅生慧

境随相转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3)

春盹图

境随相转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4)

境随相转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5)

境随相转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6)

春盹图

境随相转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相由心生)(7)

春盹图

文|孙翔

这些年,我一直在画禅意作品。禅意,作为一个名词,已经不能单独从“禅”与“意”的字面意思来阐述了,其表达的是一种更为深远的思想和境界。简单来说,禅意源于佛教,可以理解为与佛有关的一种意境和意识,它既是具象的,也是意向的。

佛禅早期,修者以心印心,本不必假借任何手段。传灯日久,形形色色的悟道者出于普度众生的目的,对悟道禅修境界的描写,就有了问答、诗偈、文字绘画等等的形式,逐渐演变成后来的“语录”“禅诗”“禅画”等。

正如西方的佛旨与东方的古老哲学融合,有了禅。禅心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便有了禅意。

东方审美,向来强调意境,中国画中的意境是绘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甚至可以说,如果笔墨是中国画的独特硬件,那么,意境则是中国画的独特软件。

意境之说,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诗意空间。它不仅是绘画作品形式表现的追求,也是思想表现的灵魂。其虚实相生,意与境偕,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塑造鲜明生动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禅意,正是意境的境中之境,山外之山。

作为一名80后专业画家,虽然修习中国画近廿年,但我深深感到,前方探索的路还很漫长。浸润日久,画画与我,是生活,也是修行。我画禅意作品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刻意追求,更像是一种随缘而结,随感而发。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敦煌壁画里阿难的形象和地藏王众菩萨的法相,这些形象不仅仅给我们一种神圣和庄严,还给我一种亲近的美感。为表现出这种禅意,我在创作上采用兼工带写的笔法,形象取材于现实众相,用传统的方法勾勒人物,以矿物色为主,重彩的形式,特别是敦煌壁画的研习,还借鉴了魏晋南北朝画像砖的形式语言,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几种尝试,加上现代构成因素和装饰性理解,融入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思悟,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风格。

很多人说,我的禅意作品画的是我自己,我的罗汉、高僧、修行苦读的沙弥、手拿经书趴在书桌上打盹的小和尚,都有我自己的影子。其实,画中的修行者,何尝不是你,又何尝不是我?世间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在修行,用佛陀智慧洗涤我们的内心,静坐生慧,集聚资粮,生欢喜心,欢喜心是懂得转化苦乐,心有正念,一切欢喜;其实越简单越好,心里有的、心里想的都会跃然纸上。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把自己融入到画面中去,在喧嚣的城市之中找一片安静,一丝淸凉,一种豁达,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松风竹林的中寂静中静观世界,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

我观世人,世人亦观我,皆是欢喜。

孙翔,字逸云,2005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师从张望、宋丰光,2013年进修于北京画院师从王冠军老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画院王冠军工作室画家、王铎书画院名誉院长、东营市美协主席团成员、东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东营市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东营区美协副主席、东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东营市青联常委、东营画院画家、东营市美术馆画家、一禅画院院长,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黄河口文艺奖一等奖、"东营文化英才"称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