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调查研究(农村小学生在家利用手机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性报告)

目录一、问题的提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调查研究?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调查研究(农村小学生在家利用手机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性报告)

农村小学学生阅读习惯调查研究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观察法

四、研究结果及综合分析

(一)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表1在家时间,我校小学生拥有手机的基本情况分析

2、表2分三个学段(高、中、低)学生关于手机使用时间的分析

3、表3手机使用方向的分析

4、表4喜欢传统的书本阅读还是手机阅读的分析

5、表5使用手机对阅读学习辅助的分析

6、表6使用手机对阅读兴趣的促进分析

7、表7使用手机对阅读能力的促进分析

(三)访谈结果分析

(四)实地观察结果分析

1、表8阅读课堂展示测评表分析

2、表9阅读课堂展示学生表现分析

五、五项管理下,农村小学生在家怎样利用手机提高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措施

六、结语

七、参考文献

摘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厅函〔2021〕3号》文件精神之一“加强手机管理”,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家长应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相关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 手机管理 语文阅读兴趣 阅读技能 阅读措施 人文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问题

智能手机(以下简称手机)作为一种重要通讯手段,并以其便捷的性能,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便成了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沟通必不可少的伙伴。每成立新班级,班主任老师首先要构建好班级群,便于发布各种班级事务。尤其现在企业微信功能极其强大,集多种效率工具为一体,更是加强了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性能。手机逐步替代了油墨书香的纸质文本,这是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新事物,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并无利弊对错。

阅读是成长梦想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会不断地产生梦想。进入阅读,学生便进入了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文明的窗口。他们与大师对话、与书本为友,与伟人交流,久而久之,人类的思想精华便积淀成了学生的精神底子。更重要的是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开发活动,就是自我教育成长的过程,是一种人文的情感熏陶。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农村,属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校。学生从上午7点20入校,到下午4点放学,中午有1小时的吃饭时间,可谓来去匆匆。本校小学生不带手机进入校园,有少数学生佩戴电子手表便于和家长联系。本自然村以种植田间蔬菜为主要收入,多数时间无法顾及孩子的学习。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知识面狭窄,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大语文学习中来。另外家长受教育的情况相对较低,受家庭影响,学生缺少科学方法的指导。长期以来,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大的阅读量,阅读方式也很单一,主要以课堂书面阅读为主,以每天10分钟的阅读活动为辅,再加之每周60分钟的悦读社团(一部分学生参加),对于大阅读的量化来说实在太单薄。因此,多数班级语文学科老师每周会在班级群中陆续发送一些小文章或知识链接:或是一些学科内学习小技巧,或是一些智力开发小游戏,或是一些哲理小故事,或是一些家国情怀的名人故事……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展开了调查。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阅读学习方面,通过系统的调查分析,结合教育部中小学五项管理时事与教育实践,探讨出“五项管理下,农村小学生在家利用手机提高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研究,如何进一步利用手机高科技来促进阅读学习的兴趣、增加阅读量,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阅读兴趣是指读者对文献信息的符号和内容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它是人们阅读意识活动的具体反映,也是一种具有稳定性和趣向性的心理表现。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阅读的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母语的前提,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定时阅读量的重要标准。研究如何让学生多维度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五项管理”实施一年多以来,结合语文阅读学科特点,根据我校现状折射的情况,借助调查问卷,研究分析得出观点——农村小学生在家怎样利用手机提高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措施。因此,手机对小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影响,结合相关研究理论得出解决措施将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通过此论文,明确手机对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影响,整理出该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手机使用策略对学生而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热情,更能让手机融入到学生大阅读的学习,获得更多新知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提高阅读能力,为实现梦想更加努力。对于国家文化自信发展道路而言,推动了多维人才的发展进程。

二、相关研究

(一)研究信息的本源

现有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不够多,缺少大样本数据的调查,主要调查的家长均为农村务工人员,反映的信息家长个人意见不一,见的丰薄不一;语文阅读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效果不够凸显;语文学科老师发送的视频学习多数是跟课本课文相关知识链接,不够丰富;教育部“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时间不长,2021年1月以来,相继出台文件,6月底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但总体来说,多数老师和家长都持相同的观点,即认为手机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二)具体问卷:

问卷有9个形式样卷

1、表1在家时间,我校小学生拥有手机的基本情况分析

2、表2分三个学段(高、中、低)学生关于手机使用时间的分析

3、表3手机使用方向的分析

4、表4喜欢传统的书本阅读还是手机阅读的分析

5、表5使用手机对阅读学习辅助的分析

6、表6使用手机对阅读兴趣的促进分析

7、表7使用手机对阅读能力的促进分析

8、表8 阅读课堂展示测评表分析

9、表9阅读课堂展示学生表现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教育部对中小学五项管理之一“加强手机管理”下,本论文将从农村小学生在家使用手机的现状出发,结合阅读学习的时间、阅读的范围、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国内相关文献、实地调查、访谈、观察等得出的数据,综合分析“五项管理下,我校农村小学生在家利用手机提高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笔者在初步确定研究问题为《五项管理下,农村小学生在家利用手机提高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属于调查性论文。通过各项网站查阅“教育部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以及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相关论文、期刊、新闻报道并查阅相关书籍等资料,仔细了解有关手机对农村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影响的研究成果,理清在家使用手机阅读的利弊关系以及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整合相关研究成果,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和事实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在全面了解手机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进一步了解小学生在家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共发送纸质问卷330份,收回330份,有效问卷33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问卷的内容包括拥有手机的基本情况、使用时间、使用方向、喜欢传统的书本阅读还是手机阅读、对阅读学习辅助、对阅读兴趣的促进、对阅读能力的促进、阅读课堂展示测评表、阅读课堂展示学生表现共9个测评表或分析表,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3、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联系我要访谈的对象,分别是通海县九龙中心学校语文教研员李老师和通海县三义小学的一位高段语文老师程老师、低段语文老师谭老师以及五年级学生家长张某,约定好时间就对他们进行访谈,询问他们对于农村小学生在家使用手机阅读的看法。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阅读10个月之后的课堂反映情况,手机的使用对小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有何影响,怎样解决农村小学生在家使用手机的弊端等问题,并在访谈的过程中做好笔记。

4、观察法

在问卷调查法的基础上,对通海县三义小学的学生进行阅读课堂、阅读社团以及课间观察,了解学生的课堂阅读表现、阅读主动性与在家使用手机时间长短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及综合分析

(一)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调查学生手机的使用情况,不仅可以更加直接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在家使用手机的现实状况,并且可以通过调查得出应该怎样引导我校小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阅读,协调阅读学习摄取与娱乐(手机使用)的关系。

1、在家时间,我校小学生拥有手机的基本情况的分析

表1在家时间,我校小学生拥有手机的基本情况

选项

拥有手机的基本情况

A.自己有固定手机

16%

B.用他人手机

84%

C.没有手机

0%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农村小学都能保证在家拥有手机,或自己有固定手机,或用父母或兄弟姐妹、祖父母的手机等,这个条件为阅读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2、三个学段(高、中、低)学生关于手机使用时间的分析

表2关于手机使用时间的分析 年级

你每天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间有多久?

天次

选项(单选)

周一

20分钟以内( ),20—30分钟( ),30—60分钟( ),1时—2时( ),2时以上( )

周二

20分钟以内( ),20—30分钟( ),30—60分钟( ),1时—2时( ),2时以上( )

周三

20分钟以内( ),20—30分钟( ),30—60分钟( ),1时—2时( ),2时以上( )

周四

20分钟以内( ),20—30分钟( ),30—60分钟( ),1时—2时( ),2时以上( )

周五

20分钟以内( ),20—30分钟( ),30—60分钟( ),1时—2时( ),2时以上( )

周六

20分钟以内( ),20—30分钟( ),30—60分钟( ),1时—2时( ),2时以上( )

周天

20分钟以内( ),20—30分钟( ),30—60分钟( ),1时—2时( ),2时以上( )

表2 统计表数据分析(高 中 低)

你每天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间有多久(124名)

20分钟以内

20—30分钟

30—60分钟

1时—2时

2时以上

五六年级高段学生周一至周五

7%

25%

63%

5%

0%

五六年级高段学生周六至周天

0%

17%

30%

40%

13%

你每天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间有多久(109名)

20分钟以内

20—30分钟

30—60分钟

1时—2时

2时以上

三四年级中段学生周一至周五

29%

48%

21%

2%

0%

三四年级中段学生周六至周天

0%

24%

41%

28%

7%

你每天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间有多久(97名)

20分钟以内

20—30分钟

30—60分钟

1时—2时

2时以上

一二年级低段学生周一至周五

37%

40%

23%

0%

0%

一二年级低段学生周六至周天

0%

33%

49%

15%

3%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固定手机,但是每天在家都能使用家长或他人的手机一段时间。

3、手机使用方向的分析

表3关于手机使用方向的分析

选项

您使用手机是做什么事请? (多选题)

A.游戏娱乐

B.看学科外视频

C.学习

D.看新闻,查资料,阅读

E.打电话

F.专门看老师发送班级群的一些学习资源

由表2可见,A项的比例最大,其次是B项,第三是F项,第四是C项和D项,比例最小的是E项。这个比例清楚地呈现出手机的娱乐功能占了较大的比例,长期以往地沉迷手机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各科学习兴趣和成绩。手机是把双刃剑,它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会让人沉迷在其中。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在家合理使用手机,让手机能够辅助学生的阅读学习,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技能,这是老师和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本论文的写作目的。

4、喜欢传统的书本阅读还是手机阅读的分析

表4 学生喜欢传统的书本阅读还是手机阅读

选项

你喜欢传统的书本阅读还是手机阅读

传统的书本阅读

23%

手机阅读

77%

从表4可以看出,小学生用手机阅读可以集音频、视频于一体,形式丰富多彩,内容一般渗透性强,不易疲倦。

5、使用手机对阅读学习辅助的分析

表5关于对阅读学习的辅助

选项

你在阅读学习中,会使用手机辅助查找答案吗?

高段

中段

低段

A.有,经常这样做

15%

9%

9%

B.偶尔会查询

30%

18%

10%

C.很少,除非遇到难题

45%

63%

76%

D.没有

10%

10%

5%

据表4可知,在阅读练习中经常会使用手机查找答案的比例不大,尤其中低段占比更少。可见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欲望不明显。如何让手机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学习,提高阅读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6、使用手机对阅读兴趣的促进分析

表 6 学生使用手机对阅读兴趣的促进

选项

使用手机进行阅读学习,你喜欢下面哪几项?(可多选)

A.纯语音听书

B.视频阅读

C.网络小说连读

D.亲子共读

E.完成老师发送的学习资源

从表5可以看出,高段学生E项占比较高,第二是A项、B项,第三是D项,C项最少;

中段学生E项占比特别高,第二是B项、D项,第三是A项,第四C项为0;低段学生E项占比最高,第二是D项、B项,第三是A项、C项为0;手机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可行性较大,他们接触的信息丰富程度在不断提升,接触的媒介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这就使得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学生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严重下降,这既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更阻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传统语文课外阅读主要通过书本展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书本的筛选拥有一定了解,能够有效地寻找到最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内容,但是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而且很多书籍的编排并不是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这也限制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利用手机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既能够给学生推荐更加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文本,同时又能够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

7、使用手机对阅读能力的促进分析

表7手机对阅读能力的促进

使用手机进行阅读学习,你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吗?(多选题)

选项

有提高

无提高

A.认读能力

85%

15%

B.理解能力

78%

22%

C.鉴赏能力

70%

25%

D.评价能力

48%

52%

E.活用能力

55%

45%

F.阅读技巧

88%

12%

备注:

A.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一般包括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与辨识能力、识字量和认读速度。它是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的。

B.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文中重要词语和养分词语的理解能力、文中重要内容的功能的理解、文章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作者观点、思想的理解。

C.鉴赏能力。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对文学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D.评价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的能力。

E.活用能力。是指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

F.阅读技巧。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表7看出小学生合理应用手机阅读,可以提升课外阅读能力。老师应该用正确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外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同时也包括电子书籍。

(三)访谈结果分析

访谈一

访谈时间: 2022 年 3月 17 日

访谈方式: 当面采访

访谈对象: 通海县九龙中心校语文教研员李教师

访谈主要内容:

问:您怎样看待我镇农村小学生在家期间用手机阅读的现象?

答:小学生用手机阅读的现象是一种正能量辐射的传播现象,但需要在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之下,严格控制好手机阅读的时间。“五项管理”要求我们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知道学校管理手机的有关要求,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问:针对我镇农村小学生在家用手机阅读,你认为每天阅读时间多少为宜?

答:我们本乡镇属于农业镇,鉴于父母务农的时间以及学生身体发展要素,我认为高段学生每天手机阅读不要超过20分钟,中段学生不要超过15分钟,低段学生不要超过10分钟。

问: 那您建议老师用手机推荐一些什么样的学习资源给学生?

答:1、拓展阅读内容的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选取更加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书籍,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符合他们实际需求及自身特点的书籍内容,因此教师在推荐书籍前首先要围绕课本展开深入研究,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群全面收集同类型作品或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视听书籍形象,增加学生对书籍内容的了解与阅读渴望,有效拓展课外阅读范围。

2、树立榜样形象营造气氛。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中间热爱读书的学生,鼓励学生将自己读过的书籍或者自己的藏书展示给同学们,例如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教师也可以将各位学生展示的照片制作成相册模式,同时附上学生关于书籍阅读的感想,将这些内容利用班级群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在学生中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展示阅读收获构建读书圈。培养阅读习惯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需要得到肯定与鼓励,当教师、家长和同学都对学生保持了足够的关注后,他们的阅读兴趣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利用班级群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构建读书圈,每天将由一名学生负责给同学们介绍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

4、张扬阅读好习惯。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家长用视频形式记录下学生朗诵或讲故事的情节并上传到网络,看看哪个学生得到的好评最多,有效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

访谈二

访谈时间: 2022年3月18日

访谈方式: 当面采访

访谈对象: 通海县三义小学语文学科程教师

访谈主要内容:

问:您认为我校农村小学生在家用手机对语文学科阅读兴趣与能力有影响吗? 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认为手机作为一个利弊兼具的产物,对小学生的语文学科阅读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有利弊影响。好的影响就是会提高兴趣,利用手机丰富的资源来学习,扩大知识面,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好。坏的影响就是如果阅读面太杂太繁,反而会让学生越发害怕阅读,产生畏面情绪,从而会降低学习兴趣,那就会使成绩有所下降。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就可以看出。

问:那就您所说的弊端,您认为该如何解决?

答:智能手机与互联网彻底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广大小学生对智能手机了解及运用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也为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思路与解决策略。语文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及核心素养形成的最有效途径。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多,很多小学生逐渐丧失了文字阅读的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会影响到学生的良性发展。

我们现在的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大部分小学生都能够熟练使用手机 ,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使得小学生对手机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我们一味阻止,那是行不用的,所谓物极必反。所以我们倡导“绿色手机”的发展理念,肯定需要老师和家长加以引导,恰当推荐读物,家长在家督促,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关注着这个问题。

访谈三

访谈时间: 2022年3月18日

访谈方式: 当面采访

访谈对象: 通海县三义小学语文学科谭教师

访谈主要内容:

问:作为低段语文老师,你建议向学生推荐那些阅读资源?

答:主要还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比如说各种故事,可以是教材内资源或辅助资源,也可以是学校开展活动的一些指导资源,如“央视影音”展播活动的优秀资源,当然还可以是各种学习方法,家长有时间也参与学习,老师直接推荐的尤其是语音朗读还是视频资源便捷高效,目的性强,方便学生阅读。

访谈四

访谈时间: 2022年3月18日

访谈方式: 当面采访

访谈对象: 通海县三义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

访谈主要内容:

问:家长,你赞同学生在家手机阅读吗?

答:完全赞同。我虽然高中毕业,但教孩子还是有些吃力,孩子不懂的内容,我也会帮助孩子查找资料。

问:你觉得学生在家用手机阅读,有哪些担忧?

答:还是希望老师推荐相关的资源,孩子手机阅读漫无目的,多是娱乐游戏。最担心的还是网络上的一些暴力等不良信息会通过手机阅读快速传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最好是手机自带一个“绿色”软件,当孩子使用时输入身份证号码就自动屏蔽。

根据以上访谈的内容, 结合相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孩子手机学习有两种益处:一是可以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对所发现的新鲜事物的善于探讨交流,孩子们在自己的世界会有讨论,还会和家长分享心得体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的方式。交流沟通能力强的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就更愿意和人交流沟通解决;二是手机学习吸引力大,现在手机上有许许多多的学习软件,能够帮助孩子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学习过程也更便捷。

(四)实地观察结果分析

在研究期间,以下表为评价标准,通过通海县三义小学五年级(2)班课堂展示的方法,在某一时间段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课堂表现的观察。

表8 阅读课堂展示测评表

阅读课堂展示测评表

学生表现

A

B

C

听课情况

认真听课,注意力集

中,没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

听课比较认真,偶尔注意力不集中,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

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

发言情况

积极举手发言,并有

自己的简介。

能举手发言,答案中自己的思维较少。

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情况

认真迅速地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

能完成作业,速度比较慢或质量一般。

不能完成作业。

成绩情况

成绩优秀(80 分以上)

成绩中等(60 分-80分)

成绩较差( 60 分以

下)

教师发送学习拓展资料,手机同步预习阅读时间、收集资料时间合计

20——30分钟

10分钟以内

0分钟

表9阅读课堂展示学生表现

时间

学生代号

阅读课堂展示学生表现

在家手机预习:学习老师发送的学习资源或自查相关资源(有、无)

听课

发言

作业

成绩

15:20—15:55

1

A

A

A

A

有(20——30分钟)

15:20—15:55

2

A

A

B

A

有(20——30分钟)

15:20—15:55

3

A

A

B

A

有(20——30分钟)

15:20—15:55

4

A

B

B

A

有(20——30分钟)

15:20—15:55

5

A

A

A

A

有(20——30分钟)

15:20—15:55

6

B

A

A

A

有(20——30分钟)

15:20—15:55

7

B

A

C

B

有(10分钟以内)

15:20—15:55

8

B

B

B

B

有(10分钟以内)

15:20—15:55

9

B

C

C

B

无(0分钟)

15:20—15:55

10

C

B

C

C

无(0分钟)

综合来看,学生每天在家用手机预习或查阅资料在20分钟左右的,在课堂上的表现较其它更好,更加自信。

五、五项管理下,提高手机对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措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厅函〔2021〕3号》文件精神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手机管理”作出了明确指示。学生在家怎样使用好手机,尤其是农村小学生,阅读资源极其缺乏,阅读驱动极其倦怠的情况下,让手机的正能量阅读功能发挥最大化,是我们每一个语文学科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化知识学习,教师要帮助他们逐渐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及科学的学习方法,而课外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的最快捷方式,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效路径,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手机,帮助学生逐渐了解并爱上课外阅读,促使学生更好地学好学科知识,融入社会,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1、运用多种现代化多媒体工具引领教学培养阅读兴趣。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学中教师要用现代化多媒体工具引领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语音朗读或视频资源等便捷高效地、最大限度地吸收对学生有用的信息。毫无疑问,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开阔思路、博采众家之长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在音频和视频的感官刺激下,能锻炼孩子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能激发“相认知、想了解”的欲望和兴趣;

2、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成就感。

阅读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阅读笔记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在做阅读笔记时,大脑要先确定自己需要什么信息,然后找出书籍和文章中的有关内容,把从文章中读到的信息、观点与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联系起来。这无疑是学生“贵可疑、贵内化”的心理历程;

3、课堂上及时积极推荐相关互链的一些资源引领学生阅读探索的驱动。

学生在校时间点,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本之外阅读,如:一一落实每学期的《自读课文》读物,开设班级阅览室、读书角,集体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或让学生自带课外书等,以求资源共享;

聊书让孩子产生思想,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有了语言,思维才有了更好的训练载体。老师可以把复述故事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以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生在家时间同步阅读,通过老师在班级群推荐的一些阅读资源用手机进行一定时间内的学习。可以说,恰如其当的手机阅读是为“多维度、多视角”的大跃进阅读积累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六、结语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教学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手机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信息范围囊括广,生动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校小学生在家通过手机同步阅读也分担了一些课堂阅读教学的重任,学生拥有爱上阅读、 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可喜可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不应是“深挖洞”,而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七、参考文献

[1] 卢建云,关于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的利与弊[J] 考试周刊 2016年第43期

[2]于翠杰,蔡晓梅,陶金金,张雅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及心理影响研究[J] 科教导刊 2015年第03期

[3]梁杰霞 手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

[4]网络来源 手机对孩子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5]李琪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2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