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参公编制工资待遇(参公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

同学们在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时候,会见到这么一个词:“参公单位”。在这些单位上班的,也被称为“参公人员”。

参公的意思就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很多人觉得和公务员没什么区别,但仍然有很多人不放心,参公人员和真正的公务员有什么不同呢?参公单位到底是不是“坑”呢?今天就好好为大家解答一下!

公务员参公编制工资待遇(参公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1)

编制不同,待遇相同

公务员属于行政编制,而参公人员属于事业编制,在编制这个核心问题上,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过虽然编制不同,但是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参公人员的录用、考核以及工资福利待遇,均和本地公务员相同,同时也受到公务员法的约束。

换句话说,虽然参公人员的身份并不是公务员,但是从工作内容到工资待遇,全部都和公务员是一样的。并且,很多参公单位是需要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的,在某些地区,是可以和公务员互相调动的。

公务员参公编制工资待遇(参公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2)

二级单位,地位有差距

我们在职位表上看到能报考的参公单位,可以说99%都是属于行政单位的二级单位。比如安监局下属的安监执法大队,市城管局下属的城管执法支队,文化局下面的文化执法大队等等。基本上各种“执法大队”,或者职位表上带有“下属”两个字,往往都是参公单位。

既然是二级单位,那两者的地位自然有所区别了。在严禁混编混岗的情况下,参公人员就只能在参公岗位工作,比如执法大队的人员,就不能去各个科室工作。

公务员参公编制工资待遇(参公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3)

晋升困难,调编有难度

公务员晋升就已经很困难了,但参公人员晋升比公务员还要难。一个执法中队5-6人,只有中队长,副中队长两个职务,而且一般都是科室里调过来的人担任,根本轮不到新人晋升。

而且名义上,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之间是可以互相调动的,但现实生活中,想要调动何其困难!参公人员想要转为真正的公务员,还需要单位给组织部打申请,需要组织部同意才行。现实情况基本就是,公务员可以很随意的占用参公人员的领导职位,但参公人员却几乎没有转为公务员的可能。

当然了,抛开这些因素,参公单位也具备一些其他优势,比如分数线低,考试更容易等等。大家在报名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如果只是想安稳地工作下去,参公单位与公务员的区别其实并不是太大,但如果想走得更远,那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