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西部陆海通道(架起西部向海发展大通道)

广西钦州西部陆海通道(架起西部向海发展大通道)(1)

钦州港码头装卸区。 资料图片

今年4月13日,一辆发自重庆的集装箱班列在运行约50个小时后,顺利抵达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港集装箱办理站,然后从钦州港码头转海运发往印度。这是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以来,首次开行出口印度的班列,与连接西部6省市的中国—新加坡海铁联运双向班列一道,丰富了广西北部湾港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时间回溯到100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把位于“中国海岸之最南端”的钦州港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并认为川、滇、黔等省贸易输出,当以钦州港运距最短、成本最低。100年过去了,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的深邃远见和战略设计得以实现,以重庆经钦州港至新加坡为主轴的陆海新通道,架起了我国西部地区向海发展的大动脉。

南向搭台,释放海的潜力

在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仙岛公园,一座高达13.88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巍然耸立,意气风发的孙中山手执文明棍,注视着烟波浩渺的北部湾。顺着开发区工作人员所指的钦州港口岸方向,记者看到一艘艘巨轮往来穿梭,码头装卸一派繁忙。

穿越起落沉浮的历史,钦州港从规划理念提出到建港,历时近3/4个世纪。1919年,目睹鸦片战争后积贫积弱的中国,孙中山痛感国家要在经济建设上发力,他从为西部地区寻找一条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的角度,提出在钦州建设国家二等海港(仅次于广州港)。

受国力的限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70余年间,地处北部湾中轴的钦州一次次错过建港机会。20世纪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钦州港建港论证再次被提上台面。1992年8月,钦州港正式拉开了建设的序幕,并于1994年1月建成两个万吨级码头,结束了钦州“有海无港”的历史。

“钦州港从无到有,是和孙中山的设计理念分不开的。”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的发展,钦州港已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自由港,从省级开发区上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以防城港、北海港为两翼的广西北部湾港的中轴。

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包括钦州港在内的北部湾港物流成本偏高,造成了西部货物甚至广西货物不走北部湾出海的尴尬现象。“西部货物不走广西港,偏偏选择多几百公里的铁路运输从广东出海。是什么造成我们被‘边缘化’?这是值得反思的。”钦州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苍海横流,不进则退。要在千帆竞发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不掉队,广西要解决的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问题,而打通陆路、海路运输最为关键。2017年4月,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视察,首次提出了“打造向海经济”的发展理念,勉励广西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

“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一席话,给新时代广西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广西各族群众南向搭台、向海发展的信心。

2017年8月,由重庆、广西、贵州、甘肃等省区共同倡议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开通。以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组成的多式联运体系,把渝、黔、甘、青、新、滇、宁、陕8省区市和北部湾港紧紧连接在一起,架起了西部地区的出海大动脉,为释放广西沿海、沿边、沿江的发展潜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提升北部湾港“陆海联运”能力

钦州港东站集装箱办理站位于钦州保税港区旁,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支点。项目占地面积376.33公顷,总投资约34亿元。2018年5月,钦州市自然资源局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开辟绿色通道,在项目用地预审受理当天就出具了初审意见,保障了项目前期工作的按时推进,并于2019年3月建成使用。

据介绍,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钦州港是衔接国际陆海贸易的关键节点。钦州港东站集装箱办理站投入使用后,车站集装箱码放面积和整体装卸效率分别提升了50%和20%,每天的装车能力可达5列以上。“随着陆海联运班列开行的不断加密,钦州港的装卸作业区需要扩能,建设集装箱办理站刻不容缓,因此我们特事特办,及时保障了项目用地。”钦州港分局局长游金斌说。

广西是西部唯一的沿海省区和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份。进入新常态以来,面对发展增速持续下滑的严峻态势,广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广西提出,要以建设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通道为目标,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交通、信息、港口、园区、内陆无水港等方面加强合作,提升北部湾港陆海联运和国际中转能力。

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自2017年8月以来,钦州市在“西合”上下功夫,规划了钦州港铁路支线扩能改造、钦州港至大榄坪支线联络线、滨海公路扩建、疏港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无缝对接的港口集疏运网络,全力打通陆海联运“最后一公里”。“像大榄坪支线联络线,虽然只有短短1公里多,却极大缩短了陆海联运的中转间距,使进港铁路运输提速2小时以上。”钦州港分局副局长谢先科表示。

谢先科介绍,为保障新通道建设项目用地,钦州市自然资源部门在寻求用地增量的同时,注重挖潜,因地施策,通过依法清理腾退闲置土地等办法,促进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2018年3月,钦州港分局利用半个月时间,完成土地征收及清表交地施工13.72公顷,确保了钦州港至大榄坪支线联络线项目建设的按时推进。据统计,2017年以来,钦州港开发区共统筹新增和存量用地132.3公顷,精准保障了钦州港东站等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

目前,继钦州港东站集装箱办理站建成使用后,钦州港至大榄坪支线联络线也已完工,大大提升了陆海联运效率。

实现沿线地区“互联互通”

6月的北部湾格外炎热。伴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自2017年9月陆海联运班列开行以来,新通道班列、班轮实现了规模化、常态化运行,共开行北部湾港至西部省市8条线路,平均每天开行2.5列。目前,北部湾港已开通外贸航线24条,实现东盟主要港口全覆盖,并开通至南非外贸远洋集装箱航线。

构建纵横联动、陆海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实现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点。广西自然资源厅提出,要努力为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资源保障,加快构建与“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相适应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记者了解到,2019年~2021年,广西将着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铁路项目建设,新建或扩能改造黔桂铁路、云桂沿边铁路、沿海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柳州至广州铁路等7条线路。广西自然资源部门将出台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用地保障的实施意见,科学配置稀缺的资源要素,统筹解决交通建设前期工作不实、不按规划选址及项目线位随意变更等突出问题,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一带一路”实现有机衔接。

为吸引西部地区货物从北部湾就近出海,早在2015年,钦州市政府就出台补贴奖励标准,对钦州港至中国香港、深圳、广州、中国台湾及韩国、东盟国家等航线和集装箱业务给予补贴奖励。2018年5月,广西出台政策,降低北部湾港物流和通关费用,对重点物流园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给予支持补助;纳入陆海新通道广西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库的重点仓储物流项目,其用地按工业用地出让的最低标准确定底价。

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广西北部湾港泊位已增加到83个,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2.4亿吨。2018年,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万标箱,通过陆海新通道抵港的集装箱约5.78万标箱。作为北部湾港的中轴,钦州港先后开通了9条国际贸易班列,步入亿吨级大港行列。钦州港开发区吸引了华谊新材料、四川能投、浙江桐昆等一批百亿元投资项目落户,经济总量跃居广西国家级开发区首位。

如今,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一条以重庆至新加坡为主轴、以广西沿海港口为国际陆海枢纽,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向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北通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在形成,架起了西部地区出海大动脉。处在陆海新通道“风口浪尖”的钦州港,已展现出百年未遇的发展前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