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1)

言语 第二 (下)

【原文】

56.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①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②。”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注释】

①桓宣武:桓温。初为驸马都尉,后任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官至大司马,谥宣武。

②“伯也”二句:引自《诗经·卫风·伯兮》,大意是,我哥手里拿着殳,为王打仗做先驱。桓温走在前面,所以引《诗经》“为王前驱”以示谦让。殳(shū),一种有棱无刃的兵器。

【翻译】

晋简文帝司马昱还在做抚军将军时,曾有一次跟桓温一起上朝,两个人反复谦让,要对方走在前面。最后桓温不得已走在前面,就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司马昱则说:“这正是‘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点评】

在朝中做官,最难的一点就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简文帝当时虽然职位上没有桓温高,但毕竟是皇亲国戚,还是要给点面子的。后来桓温废皇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扶持司马昱做傀儡皇帝,最终司马昱忧愤而死。所以说外表谦虚谨慎的人未必就没有野心,都是时势使然。

【原文】

57.顾悦①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②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注释】

①顾悦:字君叔,生卒年不详。今江苏武进人。晋代名士。

②蒲柳:植物名,即水杨。因为它早凋,常用来比喻早衰的体质。

【翻译】

顾悦和简文帝司马昱年纪一样大,头发却早就白了。简文帝问他:“你的头发为什么比我的先白呢?”顾悦回答:“蒲柳资质差,没到秋天就凋谢了;松柏质地坚实,经历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

【原文】

58.桓公①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注释】

①桓公:桓温。晋永和二年(346)伐蜀。

【翻译】

桓温率兵进入三峡,看见悬崖陡峭如悬挂在天上,波涛迅急奔腾,就叹息说:“既然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能怎么办呢!”

【点评】

桓温确实是孝子不假,年轻的时候就一个人前往仇人家里为父报仇,然而“忠臣”就肯定算不上了吧……

【原文】

59.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①。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为中书,在直②。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③?”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④。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庾仲初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⑤。”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⑥,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⑦。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注释】

①荧惑:星名,即火星。太微:古人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其中有所谓三垣的分区,即紫微垣、太微垣、天使垣。太微,即太微垣,在北斗星的南面一带。海西:海西公司马奕。公元3。

②年晋哀帝崩,琅琊王司马奕登位。就是废帝海西公。到公元371年闰十月,荧惑入居太微垣,十一月桓温废晋帝为东海王,十二月又把他降封为海西县公。并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就是简文帝。十二月荧惑又逆行入太微。简文帝鉴于海西公被废,害怕再出现废立之事。

②郗超(336—378):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原是桓温的参军,是桓温的亲信,简文帝时任中书侍郎,后为司徒左长史。直:值班。

③正当:通“正当”,只是。

④封疆:边界,边境。镇:安定。

⑤“志士”两句:大意是,志士见朝廷危难而痛心,忠臣因君主屈辱而伤怀。庾阐(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东晋时期文学家、官员。一生著述颇丰,众体皆擅。是山水诗的开创者之一。本句来自他的佚诗《从征诗》。

⑥受假还东:指获准请假回会稽探望父亲一事。郗超的父亲郗愔曾受到简文帝的赏识,简文帝即位后任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镇守会稽(在建康之东)。

⑦匡卫:纠正和保卫。

【翻译】

最初,火星运行到了太微区,不久海西公就被废掉了。简文帝司马昱即位,火星又进入了太微区,简文帝很厌恶这件事。此时,郗超担任中书侍郎,该当值班。简文帝把他叫到里面,说:“天命的长短,原本就不是我能预料的。只是不会再重复最近的那件事吧?”郗超说:“大司马正要对外巩固边疆,对内安定国家,肯定没有这样的打算。臣愿意用近百口家人的性命为您做担保。”简文帝就诵读起庾阐的《从征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音非常凄厉。后来郗超请假去会稽看父亲,简文帝说:“向令尊转达我的问候之意,王室和国家的事情,竟到了这个地步!都是因为我不能用正确的方式纠正、护卫,提前防患于未然。我的羞愧、感慨之深重,无法用言语说明!”流下的泪水沾满了衣襟。

【原文】

60.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某在斯①。”时人以为能。

【注释】

①某在斯:引自《论语·卫灵公》。说的是一个盲人乐师去见孔子,孔子给他指点、介绍在座的人,说:“某在斯,某在斯(其人在这里)”。“某”,原代替不明确指出的人,后来在对话中谦称自己也用“某”。简文帝引用这句话,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词义的变化。

【翻译】

简文帝司马昱坐在昏暗的屋子里,召桓温来,桓温到了,问皇上在哪里。简文帝说:“某在斯。”当时人们认为他很会说话。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2)

【原文】

61.简文入华林园①,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②,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注释】

①华林园:在建康台城,本是吴国的皇宫花园,东晋时又仿照洛阳的华林园修整过。

②翳然:形容荫蔽。濠:濠水。《庄子·秋水》载:庄子和惠子到濠水的桥上游玩,觉得很快活,就认为河中的鱼也很快活。濮:濮水。《庄子·秋水》载: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威王派大夫去请他出来主持国政,庄子不干,表示宁可做一只在污泥中爬的活龟,也不愿做一只保存在宗庙里的死龟。

【翻译】

简文帝进了华林园,回头对随从说:“能让人心领神会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在远方,只要山水树木掩映葱郁,自然就会升起濠水、濮水上的出世之想,觉得鸟兽禽鱼自己会来亲近。”

【原文】

62.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①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②。”

【注释】

①王右军: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著名的书法家。哀乐:偏义复词,指“哀”。

②桑榆:晚年。太阳下山时,阳光只照着桑树、榆树的树梢,便用桑榆比喻黄昏,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陶写:陶冶和抒发。

【翻译】

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中年以来,很容易感到哀伤,跟亲友别离后,常常好几天都很难受。”王羲之说:“年纪大了,自然就会这样,只能靠音乐来陶冶消愁,还常常担心子侄们发觉了,减少欢乐的情趣。”

【原文】

63.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①。”支曰:“贫道重其神骏②。”

【注释】

①韵:风雅。

②贫道:和尚的谦称。神骏:良马的精神姿态。

【翻译】

支道林和尚恒常养着几匹马。有人说:“和尚养马并不风雅。”支道林说:“我是看重马的神采姿态。”

【原文】

64.刘尹与宣武共同听讲《礼记》①。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②。”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③。”

【注释】

①《礼记》: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的言论,侧重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

②咫尺:很近。咫,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寸为咫。玄门:奥妙的门径,指高深的境界。

③金华殿:汉成帝时,郑宽中、张禹曾在金华殿给皇帝讲解《尚书》《论语》。这里用金华殿之语指儒生为皇帝讲书时的老生常谈。

【翻译】

丹阳尹刘惔和桓温一起听讲《礼记》。桓温说:“内心偶尔有所领悟,就觉得离高深境界不远了。”刘惔却说:“这跟高深境界还离得远呢,只是金华殿上的老生常谈。”。

【原文】

65.羊秉为抚军参军①,少亡,有令誉。夏侯孝若②为之叙,极相赞悼。羊权为黄门侍郎③,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④,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权潸然⑤对曰:“亡伯令问夙彰,而无有继嗣;虽名播天听,然胤绝圣世。”帝嗟慨久之。

【注释】

①羊秉:字长达,生卒年不详。简文帝任抚军将军时,羊秉是他的参军,三十二岁去世,其实也不算少亡了。

②夏侯孝若:夏侯湛(243—291),字孝若,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西晋文学家。东汉征西将军夏侯渊曾孙。官至散骑常侍。

③羊权:字道舆,历任黄门侍郎、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官名,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的。

④《羊秉叙》:记述羊秉世系和生平事迹的文章。

⑤潸(shān)然:形容流泪的样子。

【翻译】

羊秉曾担任抚军将军司马昱的参军,但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他有很好的名望。夏侯湛为他写了叙文,极力赞扬和哀悼他。羊权任黄门侍郎时,在简文帝司马昱身边侍坐,简文帝问他:“夏侯湛写的《羊秉叙》,令人非常怀念羊秉。他是你的什么人,有后代吗?”羊权流着泪回答:“我亡伯的声誉一向很好,却没有后代;虽然他的好名声传到了您的耳朵里,却没有后嗣来领受您的恩典。”简文帝感慨了很久。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3)

【原文】

66.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翻译】

司徒左长史王濛和刘惔两人别后再见,王濛对刘惔说:“你更有长进了。”刘惔回答:“天本来就是高的啊!”

【原文】

67.刘尹云:“人想王荆产①佳,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

【注释】

①王荆产:王徽,字幼仁,小名荆产,曾任右军司马。祖父王又为平北将军,父王澄任荆州刺史,是放荡不羁的人。这一句暗示出身名门,世代官宦人家,儿子不一定优秀。

【翻译】

刘惔说:“人们想当然地以为王徽人才出众,这就像以为高松下一定会有清风一样。”

【原文】

68.王仲祖闻蛮语①不解,茫然曰:“若使介葛卢来朝,故当不昧此语②。”

【注释】

①蛮语:古代指少数民族语言。

②介葛卢:春秋时代,东部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叫介国,国君名葛卢。《左传·僖公二十九年》载:介葛卢懂得牛的语言,他到鲁国朝见鲁君,听见牛叫声,就说这头牛叫的是:生了三头小牛,都用来祭祀了。王濛在这里指蛮语为牛语。故当:想必,自然。

【翻译】

王濛听到少数民族的话,听不懂,茫然地说:“如果介葛卢来朝见,应该能听懂。”

【点评】

王濛用了个典故来讥讽那些少数民族的话语如牛叫一样。

【原文】

69.刘真长为丹阳尹,许玄度①出都,就是刘宿。床帷新丽,饮食丰甘。许曰:“若保全此处,殊胜东山②。”刘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③。”二人并有愧色。

【注释】

①许玄度:许询,字玄度,祖籍高阳(今属河北),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生卒年不详。善清谈,受敬仰,又乐于隐遁,拒绝出任官职,曾被召为司徒掾,不就。刘惔也是个清谈家,曾在郡中给许询准备好住所,且经常去拜访。

②东山:山名,指隐居之处。谢安曾在东山隐居。

③稷:后稷,周的始祖,尧时任稷官。契(xiè):商的始祖,舜时为司徒,辅助大禹治水。王羲之这两句话是讽刺许、刘二人的,揭穿了当时一般名士的虚伪。

【翻译】

刘惔做了丹阳尹,许询从京城出来,就到刘惔处住宿。床帐崭新而华丽,饮食丰盛又美味。许询说:“如果能保全这个地方,可比隐居东山强多了。”刘惔说:“如果你能确定祸福都由人来决定,我怎么会不保全这里呢!”王羲之也在座,说:“如果是巢父、许由遇见了稷和契,应该不会说这种话。”刘、许两个人都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原文】

70.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①。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②;文王旰食,日不暇给③。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④。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⑤。”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⑥?”

【注释】

①冶城:原是吴国冶铸之地,晋孝武帝时在城中立寺,安帝时改为花园。筑起亭台楼阁。故址在今南京市。悠然:悠闲的样子。高世:超脱世俗。

②勤王:为王事尽力。胼胝(pián zhī):茧子。手脚上因劳动磨出的硬皮。尧命禹治水,禹在外九年,由于操劳,手脚都起了茧子。

③旰(gàn)食:天黑了才吃饭。指勤于国事。日不暇给(jǐ):形容事情多,时间不够用。给:足够。《尚书·无逸》说过,周文王处理政事,忙碌得从早晨到下午也没有时间吃饭。

④四郊:这里指国都四郊,即都城郊外。垒: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堡垒。

⑤废务:荒废了事务。浮文:不切实际的文辞。要:重要的事情。按:虚谈和浮文、废务和妨要,对举成文,字异义同。这句指清谈耽误国家大事。

⑥商鞅(约前395—前338):战国中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辅佐秦孝公(前361—前338在位)变法,秦国因此富强,传六代至秦始皇,便统一中国。二世:两代。指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代。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在位三年。因陈胜起义、刘邦起兵,秦朝便灭亡了。清言:清谈,不务实际,空谈玄学。按:谢安的回答实际是强词夺理。

【翻译】

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安一起登冶城,谢安悠闲地遐想着,有远离世俗的志趣。王羲之对他说:“夏禹为了辅佐尧,忙得手脚都起了茧子;周文王忙到天黑才能吃上饭,时间总不够用。现在四方战乱,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为国效力。因为忙于空谈而荒废政务、耽误国事,恐怕不适合当下的需要。”谢安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却只延续了两代就灭亡了,难道也是清谈导致的祸患吗?”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4)

【原文】

7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②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③。

【注释】

①兄子胡儿:谢朗(323—361),字长度,小名胡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周口太康)人,谢安之兄谢据的长子。

②兄女:指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③无奕:谢奕(309—358),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之父。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王凝之(334—399):字叔平。王羲之次子,王献之兄长,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书法家。善草书、隶书。曾任职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孙恩攻打会稽时,因深信五斗米道,自以为已得鬼兵相助而不设兵抵抗,与诸子一同遇害。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把全家人聚在一起,跟儿女们谈论讲解文章。很快,雪下得又紧又密,谢安愉快地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像是在空中撒起了白盐吧)。”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说是柳絮被风吹起)。”谢安高兴地大笑起来。这位侄女就是谢安的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原文】

72.王中郎令伏玄度、习凿齿论青、楚人物①。临成,以示韩康伯②,康伯都无言。王曰:“何故不言?”韩曰:“无可无不可。”

【注释】

①王中郎:即王坦之(330—375),字文度,蓝田侯王述之子。曾任中书令,兼任北中郎将(统军的将领),徐、兖二州刺史。伏玄度:伏滔(约317—396),字玄度,青州平昌县人,曾任桓温参军,后任著作郎、游击将军。习凿齿(328—412):字彦威,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魏晋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代为荆楚豪族。青、楚:青州和荆州。楚国旧号荆,所以这里称荆州为楚。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青州包括东部和东北一部分,荆州包括中南和西南一部分。据记载,伏、习二人曾辩论青、楚历代人物的优劣得失,实际是各自赞扬家乡的人物。

②韩康伯:韩伯,字康伯,曾任丹阳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

【翻译】

北中郎将王坦之让伏滔、习凿齿评价青州、荆州两地的人物。评好了,王坦之拿给韩伯看,韩伯什么都没说。王坦之问他:“为什么不说话?”韩伯说:“他们的评价无所谓对,也无所谓不对。”

【原文】

73.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翻译】

刘惔说:“每逢风清月明,就不免思念许询。”

【原文】

74.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①:“虽未睹三山②,便自使人有凌云意。若秦、汉之君,必当褰裳濡足③。”

【注释】

①荀中郎:荀羡(322—359),字令则。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晋大臣,曹魏太尉荀彧六世孙,任北中郎将、徐州刺史。北固:北固山,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山上有北固亭,下临长江。

②三山:指传说中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③褰(qiān)裳濡(rú)足:提起衣裳,沾湿脚。

【翻译】

北中郎将荀羡在京口时,登上北固山远望东海,说:“虽然没有看到三座仙山,已经令人有直上云霄的意趣。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君主,一定会提起衣裳下海去的。”

【原文】

75.谢公云:“贤圣去人,其间亦迩。”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①。”

【注释】

①河汉:本指银河,比喻言论不切实际。郗超喜谈玄学,精于义理,被认为是当时的杰出人物。谢安这句话是说郗超会同意他的话,不会像子侄们那样。

【翻译】

谢安说:“圣人、贤人跟普通人之间,距离是很近的。”子侄们不同意这种看法。谢安叹息说:“如果是郗超听见了这句话,一定不会这么不理解。”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5)

【原文】

76.支公好鹤,住剡东山①。有人遗②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③。鹤轩翥不复能飞④,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注释】

①支公:支遁,字道林,晋时和尚。剡:剡县,属会稽郡,今浙江嵊州。东(àng)山: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东四十里。

②遗(wèi):赠送。

③铩(shā):摧残。翮(hé):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翅膀毛。

④轩翥(zhù):高飞的样子。

【翻译】

支道林喜欢鹤,他住在剡县东山上,有人送给他一对鹤。不久,鹤的翅膀长成了,想要飞走,支道林舍不得,就剪短了它们的飞羽。鹤举起翅膀却飞不起来,就回头看看翅膀,低下了头,看上去好像很懊丧。支道林说:“本来就有直冲云霄的资质,哪里肯给人做身边的玩物呢!”喂养它们到飞羽再次长成,就放了它们,让它们飞走了。

【原文】

77.谢中郎经曲阿后湖①,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②,纳而不流。”

【注释】

①谢中郎:谢万(320—361),字万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士,太常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之弟,曾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

②渊注渟著:汇聚储存。据说秦始皇曾因曲阿湖有王气,凿过湖的入口水道,使它弯曲,以破坏之。

【翻译】

谢万路过曲阿后湖时,问随从的人:“这是什么湖?”回答:“曲阿湖。”谢万就说:“那自然是该这样聚积储存,只注入而不流出。”

【原文】

78.晋武帝每饷山涛①,恒少。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②

【注释】

①山涛(205—283):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原立志归隐,嵇康被杀后出仕,历官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有识人之能。

②子弟:子侄辈。车骑:车骑将军,这里指谢安的侄儿谢玄。谢玄,字幼度,经谢安荐举来抵御苻坚,升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死后追赠车骑将军。

【翻译】

晋武帝司马炎赏赐东西给山涛时,数量总是很少。谢安就这件事询问子侄们,谢玄回答:“这应是由于受赐的人要求不多,才使得赏赐的人不觉得少。”

【原文】

79.谢胡儿①语庾道季②:“诸人莫当就卿谈,可坚城垒。”庾曰:“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③。”

【注释】

①谢胡儿:谢朗。

②庾道季:庾龢(316—?),字道季,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人。太尉庾亮之子,官至中领军。

③济河焚舟:语出《左传·文公三年》,原指过了黄河就烧掉渡船,表示必死的决心。用来比喻下决心拼到底。

【翻译】

谢朗告诉庾龢说:“大家可能会来你这里清谈,你应该加固城池堡垒了。”庾龢说:“如果是王坦之来,我派出一小支部队就可以对付他;如果是韩伯来,我就得破釜沉舟了。”

【原文】

80.李弘度常叹不被遇①。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②李答曰:“《北门》③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注释】

①李弘度:李充,生卒年不详,字弘度,江夏(今湖北安陆)人。初为王导副手,转记室参军,后为征北将军褚裒的参军。因为家贫,苦求外人。遇合,指得到君主或在上者的赏识、重用。

②殷扬州:殷浩(303—356),字渊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时期的大臣、将领。曾隐居十年,后会稽王司马昱征召其入朝,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在司马昱培养下,成为与桓温对抗的势力。

③《北门》:《诗经》中的一篇,旧以为是写“仕不得志”的,诗中描写一个小官吏慨叹自己位卑多劳、生活贫困的苦况。

【翻译】

李充经常慨叹自己没有被提拔的机会。扬州刺史殷浩知道他家境贫穷,就问他:“您能委屈自己去管理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吗?”李充回答:“我的《北门》之叹,您早就听到了;现在的我就像一只无路可走的猿猴奔进了山林中,哪还能去选树啊!”殷浩就委任他做了剡县县令。

【点评】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官场版。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6)

【原文】

81.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①。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②,亦觉日月清朗。”

【注释】

①王司州:王胡之(?—348),字修龄,出身琅琊王氏,为王廙次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任吴兴太守,后召为司州刺史,未到任就病死了。印渚(zhǔ):地名,在吴兴郡於潜县。据记载,渚旁有白石山,是水流汇集之地。

②开涤:开朗荡涤。

【翻译】

王胡之到吴兴郡的印渚去观赏景致,赞叹说:“不只是能让人心情开朗清净,也觉得日月更加明朗。”

【原文】

82.谢万作豫州都督①,新拜,当西之都邑,相送累日,谢疲顿。于是高侍中②往,径就谢坐,因问:“卿今仗节方州,当疆理西蕃,何以为政③?”谢粗道其意。高便为谢道形势,作数百语。谢遂起坐。高去后,谢追曰:“阿酃故粗有才具。”谢因此得终坐。

【注释】

①都督:官名。地方军政长官。按:晋穆帝升平二年(358),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②高侍中:高崧,生卒年不详,字茂琰,广陵人。小名阿酃(líng),曾任吏部郎、侍中。

③仗节:拿着符节(凭证)。疆理:治理。西蕃:本指西边的屏障,这里指豫州,在今河南省项城市一带,就是古所谓长江以西,所以叫西蕃。

【翻译】

谢万出任豫州都督,刚接到任命,应该西行去自己的治所,亲友们连续几日给他送行,谢万非常疲累。这时候,侍中高崧就去见他,径直在他身旁坐下,问他:“现在你主管一个州,就要去治理西部地区了,要怎么处理政事呢?”谢万大概地说了自己的想法。高崧就给他说了很多当地的情况。谢万不知不觉就坐直了身体。高崧走后,谢万回顾两人的谈话,说:“阿酃(高崧)确实有点才能啊。”因此,谢万才坐到了最后。

【原文】

83.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①,都下②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凄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注释】

①袁彦伯:袁宏(约328—约376),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东晋玄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南:谢奉(316—379),字弘道,号道欣,东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历任安南将军、广州刺史、吏部尚书。司马:官名,将军府的属官,管理一府之事。

②都下:京城。

【翻译】

袁宏任职安南将军谢奉的司马,京城的友人一直将他送到濑乡(今河南周口鹿邑县)。要分别时,他非常伤感惘然,慨叹说:“江山辽阔,居然真的有万里之遥。”

【原文】

84.孙绰①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②。斋前种一株松,恒自手壅治之③。高世远④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⑤,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注释】

①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人,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是东晋士族中很有影响的玄言诗作者。

②《遂初》:《遂初赋》。孙绰在《序》中说,自己仰慕老子、庄子之道,愿隐居山林。畎(quǎn)川:地名。止足之分(fèn):止足指知止、知足,即安分守己;分指本分。

③斋:房屋。壅:施肥培土。

④高世远:高柔(生卒年不详),字世远。临海郡乐安县(今浙江仙居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官员,历任司空参军、安固县令,罢官后于伏川筑宅隐居。后被何充召为参军。

⑤楚楚可怜:植物茂盛可爱。

【翻译】

孙绰写了《遂初赋》,在畎川建造了一所房子居住,自己说已经明白了安分知足的本分。房前种了一棵松树,他总是亲手培土修整。高世远这时是他的邻居,对他说:“小松树确实很茂盛可爱,只是永远不能做栋梁之材啊!”孙绰说:“枫树、柳树就算长到合抱那么粗,又能派什么用场呢?”

【原文】

85.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①。云:“若能目②此城者,有赏。”顾长康③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④”桓即赏以二婢。

【注释】

①桓征西:桓温,任征西大将军,加官大司马。桓温开始在江陵筑城墙和营建官署,城临汉江。江津:指汉江的渡口。

②目:品评。

③顾长康: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

④“遥望”两句:大意是远远望着高耸的城墙,红色的城楼像彩霞。层城,昆仑山的最高处,即天庭,这里用以比喻高峻的城墙。

【翻译】

征西大将军桓温修筑了江陵城,很是壮丽,他集合宾客和下属出了汉江渡口远望观赏城景。他说:“谁能恰当地评价这座城的话,有赏。”顾恺之当时是座中的宾客,评价说:“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温当即赏给他两个婢女。

【点评】

桓温这个人性格豪迈直爽,也有重诺重情义的一面,所以在世的时候很受手下爱戴。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7)

【原文】

86.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①!故不如铜雀台上妓②。”

【注释】

①羊叔子: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人。晋武帝时任征南大将军。出镇南夏时,开设学校,推行仁德之政。曾被看成是当时的颜回。与:参与,牵涉。

②铜雀台上妓:铜雀台是曹操修建的。曹操遗嘱说,他死后,要把他的侍妾和歌舞伎俩安置在铜雀台上,定期为他表演歌舞。妓,通“伎”,歌女舞女。一说这句是说羊祜清德自佳而已,不如铜雀伎可以娱人耳目。

【翻译】

王献之对王恭说:“羊祜这个人自然是不错的呀,可跟我们这些人又有什么关系!所以比不上铜雀台上的歌妓舞女。”

【点评】

王献之的言论不敢苟同。君子存活于世,不是为了供人取乐的。

【原文】

87.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①

【注释】

①长山:山名,在东阳郡长山县。因为山脉相连三百余里,所以名叫长山,县因山得名。坦迤(yǐ):指山势平缓而曲折。

【翻译】

支道林看见东阳郡的长山时说:“怎么这么平缓又曲折啊!”

【原文】

88.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①。”

【注释】

①岩:高峻的山峰。秀:高出。壑(hè):山沟。蒙笼:茂密覆盖。云兴霞蔚:彩云兴起,形容绚丽多彩。

【翻译】

顾恺之从会稽回来,有人向他问起那边的山川之美,顾恺之说:“那里千万座山峰、河流争相比美、奔流,草木茂密,笼罩其上,如彩云霞光般涌动蒸腾。”

【原文】

89.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瞑不临①。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注释】

①孝武:晋孝武帝司马曜。临(lìn):哭。亲人死,到一定时候要哭丧,叫临。

【翻译】

简文帝司马昱驾崩,十多岁的孝武帝司马曜登帝位,天黑了也不哭丧。侍从启奏说:“按惯例该哭了。”孝武帝说:“悲痛到来时自然就会哭,哪里有什么惯例!”

【原文】

90.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①。车武子②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④

【注释】

①讲:研究、讨论。《续晋阳秋》载:“宁康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吏部尚书陆纳侍讲,侍中卞耽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兼执经,中书郎车胤(按:字武子)、丹阳尹王混摘句(指摘出疑难来问)。”私庭:私邸,王侯大官的府第。

②车胤(yìn,333—401):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累迁侍中,转骠骑长史、太常,晋爵临湘侯。少年家贫,夏夜则用袋装萤火虫来借光读书,“车胤囊萤”的故事主人公就是他。

③难苦:疑难、不精密。袁羊:应为袁虎(袁宏,小名虎)之误。袁羊卒于永和年间,下迄孝武讲经,相距二十余年。德音:善言,对别人言辞的敬称,这里指谢安兄弟的言论。

④“何尝”句:明镜屡照,仍然明亮;惠风轻拂,水流仍然清澈。以喻多问不致重劳二谢。惮(dàn),害怕。惠风,和风。

【翻译】

孝武帝准备研读《孝经》了,谢安、谢石兄弟和众人先在家里研讨、学习。车胤有一些疑难问题想要请教二谢兄弟,对袁宏说:“不问吧,怕漏掉他们的智慧言论;问得多了,又怕太劳累他们。”袁宏说:“一定不会有这种问题的。”车胤说:“你怎么知道的?”袁宏说:“什么时候见过明镜因为照人过多而疲惫,清澈的流水害怕和暖微风?”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8)

【原文】

91.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①。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②

【注释】

①山阴: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按:王子敬曾住在会稽郡,那里以山水优美著称。映发:互相映衬,彼此显现。

②为怀:忘怀,忘记。此句意谓犹觉玩赏不尽。

【翻译】

王献之说:“在山阴县的路上走,一路山光水色互相映照,使人目不暇接。到了秋冬交接之际,更令人难以忘怀。”

【原文】

92.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如何预谋人事,而正欲使其佳①?”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②。”

【注释】

①预:参与,牵涉。正:只。

②车骑:指谢玄(343—388),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豫州刺史谢奕之子、太傅谢安之侄。才华出众,善于治军。379年,在谢安部署下,谢玄率军打赢了著名的“淝水之战”。死后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譬如”句:比喻希望美好、高洁的东西都能出自自己家门。芝兰是芝草和兰草,是芳香的草;玉树是传说中的仙树。二者都用来比喻才德之美。

【译文】

谢安问众子侄:“子侄们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怎么总想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才?”没人回答。车骑将军谢玄说:“就像那些芝兰玉树,总想让它们长在自己的庭院中啊!”

【原文】

93.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从都下还东山,经吴中①。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壹公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注释】

①道壹道人:东晋高僧。住在京城瓦官寺,竺法汰弟子。吴中:指春秋时吴国旧都,即今江苏省吴县,属吴郡。

【译文】

道壹和尚喜欢修饰说话的用词和音调。他从京城回东山时,经过了吴中。不久下了雪,天还不太冷。到家后,和尚们问他路上的经历。道壹说:“风霜就不用说了,先就聚起了无边惨淡;郊野村落中雪花还在飘飞,树林和山峰上就已洁白一片。”

【点评】

魏晋时出家当和尚的,很多都是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

【原文】

94.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西隅①。既为苻坚所禽②,用为侍中。后于寿阳俱败,至都,为孝武所器。每入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椹甘香,鸱鸮革响③;淳酪养性,人无嫉心④。”

【注释】

①张天锡:前凉悼公张天锡(338—398),小名独活,初字公纯嘏,后改字纯嘏,前凉文王张骏少子,前凉桓王张重华和前凉威王张祚的弟弟,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最后一位君主。东晋兴宁元年(363)杀张玄靓,自称凉州牧、西平公,实行地方割据,继承前凉政权。376年苻坚攻凉州,张天锡投降,前凉亡。后来在淝水之战中苻坚军败,张天锡于阵中逃出,归顺晋朝,任散骑常侍。按:凉州在今甘肃省。下文问及北方,就是指凉州。称制:伪称皇帝。西北:西部地区。

②苻坚(338—385):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在东晋升平元年(357)称大秦天王,继承前秦政权,在十六国中最为强大。383年苻坚举兵攻东晋,直下寿阳县。晋派谢石、谢玄与苻坚战于淝水,击败苻坚军。这就是淝水之战。禽:同“擒”。

③桑椹:桑葚。鸱鸮(chīxiāo):鸟名。猫头鹰就属于鸱鸮科。革:鸟的翅膀。

④淳酪:醇厚的奶酪。按:张天锡以“人无嫉心”来讽刺那些嫉己者。

【翻译】

张天锡是凉州刺史,在西部称了王。后来被苻坚擒获,任用为侍中。之后跟苻坚一起在寿阳县大败,到了京都,归顺后被晋孝武帝司马曜器重。每次入朝议事,都要谈一整天。很有一些妒忌他的人,有一天有人当众问他:“你们北方有什么好东西啊?”他回答:“桑葚香甜味美,鸱鸮振翅作响;乳酪淳厚能涵养性情,人们没有妒忌之心。”

【点评】

张天锡这嘴巴厉害了。

【原文】

95.顾长康拜桓宣武墓①,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②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③?”顾曰:“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④。”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⑤。”

【注释】

①“顾长康”句:顾恺之曾在桓温手下任参军,得到桓温的赏识,所以对桓温很感激(参看第85则)。

②“山崩”句:大意是山倒塌了,海枯竭了,鱼儿鸟儿,依靠什么?溟海,海。

③凭重:倚重。见:显现。

④广莫:广漠,这里指广漠的原野。《淮南子·地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北风也叫广莫风。悬河:形容瀑布,比喻河水倾泻不止。决溜:指河堤决口,河水急流。

⑤震雷:响雷。注:倒入。

【翻译】

顾恺之去拜谒桓温的陵墓,作诗说:“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有人问他说:“你倚重桓温到这种程度,那可以描述一下你痛哭桓温的情形吗?”顾恺之说:“鼻息像原野上的大风,眼泪如决口的河水。”又一说是:“哭声如雷声震破山岳,眼泪像江河倾泻入海。”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9)

【原文】

96.毛伯成①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注释】

①毛伯成:毛玄,字伯成,颍川人。官至征西将军参军。

【翻译】

毛玄自负有才气,常常声称:“宁可做被摧残的香兰、被打碎的美玉,也不做茂密开花的野艾、蒿草。”

【原文】

97.范宁作豫章,八日请佛有板①,众僧疑或欲作答。有小沙弥②在坐末,曰:“世尊③默然,则为许可。”众从其义。

【注释】

①范宁(约339—401),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东晋经学家,曾任豫章太守。范宁亦是《后汉书》作者范晔之祖父。八日请佛:当时风俗以为夏历四月初八是佛的生日,到这一天,要请佛供奉。板:写字用的木简。请佛时要上文书说明,写在板上,这就叫作板。晋时制度,板必须答复。

②沙弥:初出家的年轻和尚。

③世尊:佛教徒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

【翻译】

范宁任职豫章太守,四月八日佛诞日时用文书向庙里请佛像,和尚们疑惑是否要给他一个回复。有个坐在末座上的小沙弥说:“世尊沉默,就是默许。”众人就听从了他的话。

【原文】

98.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①,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②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③?”

【注释】

①司马太傅:司马道子(364—403),字道子,河内温县人。东晋宗室,简文帝子,孝武帝亲弟,封会稽王,任太傅。纤翳:微小的遮蔽,指云彩。

②谢景重:谢重,生卒年不详,字景重,陈郡阳夏人,在司马道子手下任骠骑长史。

③滓秽:污秽,玷污。太清:天空。

【翻译】

太傅司马道子夜里坐在书房里,当时天空明净,月色明亮,连一点云丝都没有。太傅赞叹不已,觉得非常美。谢重当时也在座,回答说:“我倒觉得不如有微云来点缀下更好。”太傅便打趣谢重说:“你自己心地不干净,还硬要把老天也弄脏吗?”

【原文】

99.王中郎①甚爱张天锡,问之曰:“卿观过江诸人经纬江左轨辙,有何伟异?后来之彦②,复何如中原?”张曰:“研求幽邃③,自王、何以还;因时修制,荀、乐之风④。”王曰:“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答曰:“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⑤,否剥成象,岂足多讥⑥?”

【注释】

①王中郎:王坦之,时为北中郎将。

②彦:有才学的人。

③幽邃(suì):幽深,这里指玄学。

④修制:修订规章制度。荀:指荀勖。荀勖(xù,?—289),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晋初命荀勖定礼乐,他和羊祜等人一起撰定晋礼,荀勖与贾充共定律令。乐:指乐广,但乐广未曾修订法制。

⑤阴、阳:古代的哲学概念,是两个对立面。息:增长。天步:国家的命运。屯蹇(jiǎn):屯、蹇皆《周易》中卦名,卦象象征艰难险阻。

⑥否剥:否、剥皆《周易》卦名,否卦象征天地不相交,剥卦象征阴盛阳衰,这里比喻时运不利。

【翻译】

北中郎将王坦之很喜爱张天锡,问他:“你看过江来的这些人治理江南的方法,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吗?那些后起之秀,跟中原人士相比又怎样?”张天锡说:“研讨深奥的玄学,自王弼、何晏以来是最好的了;根据时势修订规章制度,有荀勖和乐广的作风。”王坦之说:“你富有见识,怎么会被苻坚打败呢?”张天锡回答:“阴盛阳衰,所以国运艰难,时运不好,哪里值得多加嘲笑呢?”

【点评】

苻坚若不是淝水之战大败,也可算是一代明君,被苻坚打败,有什么好丢脸的呢?张天锡一番辩解,略显局促。

【原文】

100.谢景重女适王孝伯儿,二门公①甚相爱美。谢为太傅长史②,被弹,王即取作长史,带晋陵郡。太傅已构嫌孝伯,不欲使其得谢,还取作咨议③;外示絷维,而实以乖间之④。及孝伯败后,太傅绕东府城行散,僚属悉在南门遥望候拜⑤。时谓谢曰:“王宁异谋,云是卿为其计。”谢曾⑥无惧色,敛笏对曰:“乐彦辅有言:‘岂以五男易一女⑦’。”太傅善其对,因举酒劝之,曰:“故自佳!故自佳!”

【注释】

①门公:即家公,指父亲。

②太傅:指司马道子。长史:官名,主管事务的长官,这里指任司马道子的骠骑长史。

③构嫌:结怨。按:晋孝武帝时,司马道子辅政,当时王孝伯(名恭,小名阿宁,故下文称王宁)任丹阳尹,迁中书令,后任兖、青二州刺史,他直言敢谏,所以司马道子对他又怕又恨。晋安帝隆安二年(398)七月,王孝伯和殷仲堪、桓玄等以声讨王愉、司马尚之为名起兵反帝室,到九月败死。咨议:官名,指王府的咨议参军。

④絷(zhí)维:指罗致人才。乖间:离间。

⑤东府:司马道子的府第。行散:参看《德行》第41则注⑤。要(yāo)望:迎候。

⑥曾:表示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

⑦“乐彦”句:参看《言语》第25则。

【翻译】

谢重的女儿嫁给了王恭的儿子,两位亲家翁彼此都很尊重、喜爱。谢重任太傅司马道子的长史,被人弹劾了,王恭就把他请去做自己的长史,兼管晋陵郡。太傅司马道子跟王恭之间早有嫌隙,不想让他把谢重带走,就又让谢重做咨议参军;对外显示自己是在招纳人才,实际上想离间两人的关系。王恭起兵失败后,有一次,太傅服完五石散后绕着住宅的围墙散步行散,属下们都在南门迎候参拜。当时太傅对谢重说:“王恭谋反,听说是你给他出的主意。”谢重脸上毫无恐惧的神色,收起笏板回答:“乐广曾说过:‘难道我会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吗?’”太傅觉得他回答得很好,就举杯来劝他饮酒,说:“这当然很好!这当然很好!”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10)

【原文】

101.桓玄①义兴还后,见司马太傅②。太傅已醉,坐上多客,问人云:“桓温来欲作贼,如何?”桓玄伏不得起③。谢景重时为长史,举板答曰:“故宣武公黜昏暗,登圣明,功超伊、霍④。纷纭之议,裁之圣鉴。”太傅曰:“我知!我知!”即举酒云:“桓义兴,劝卿酒!”桓出谢过。

【注释】

①桓玄曾出任义兴郡太守,不久离职,还京城。

②司马太傅:司马道子。

③伏:趴下。桓玄既因太傅直呼其父之名,加以大罪,羞愤难当,且怕太傅于醉中施以惩处,所以害怕得伏地不敢起。

④伊、霍:伊尹、霍光。伊尹是商汤时的宰相,助汤伐夏桀有功。汤死后,又辅佐其孙太甲。霍光受汉武帝遗诏辅佐昭帝,昭帝死,迎立宣帝。

【翻译】

桓玄从义兴郡回到京城后,去拜见太傅司马道子。太傅已经喝醉了,座上有很多客人,太傅就问众人说:“桓温一直都想造反,怎么回事?”桓玄拜伏在地不敢起来。谢重当时是太傅的长史,举起手板来回答:“已去世的桓公,曾废黜昏庸无能的人,辅佐明君登上帝位,功劳超过了名臣伊尹、霍光。那些纷纷的议论,还请您多加裁决。”太傅说:“我知道!我知道!”随即举起酒杯说:“桓义兴,敬你一杯!”桓玄就离开座位向太傅谢罪。

【点评】

这位太傅也是喝醉了才酒后吐真言,这种话众人都心知肚明,但在桓玄面前不会说出口。谢景重也是急中生智,一番掩饰之词解了围。不过桓玄还是听了不自在吧,但明面上还得装。毕竟父亲未竟的事业,是他的终身追求。

【原文】

102.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①。人谓王东亭②曰:“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东亭曰:“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③,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④。”

【注释】

①“宣武”句:晋哀帝兴宁二年(364),桓温兼任扬州牧。他先移镇春谷县的赭圻,并在此地筑城,第二年又往东移镇姑孰。姑孰在建康以南,又叫南洲(州),参看《言语》第37则注②。

②王东亭:王珣(349—400),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之孙。桓温辟为主簿,累迁尚书左仆射,封东亭侯。下文丞相指王导。王珣意在夸耀自己祖父王导的街道设计巧于桓温。

③阡陌:田间小路,这里指街道。南北方向的叫阡,东西方向的叫陌。条畅:又直又长,畅通无阻。

【翻译】

桓温移镇南州,他规划修建的街道很平直通畅。有人对王珣说:“丞相当初筹划修筑建康城的街道时,没有现成图样可以仿效,所以修筑得弯弯曲曲,和这里相比就显得差些。”王珣说:“这正是丞相规划得巧妙的地方。江南地方狭窄,比不得中原。假如街道畅通无阻,就会一眼看到底;特意建得曲折迂回,就会显得幽深莫测。”

【点评】

街道拐弯抹角不仅是为了审美上的神秘感,还因江南多雨,为了方便雨水的引流,也需要高低起伏的道路。城市建设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不能只考虑个人喜好。

【原文】

103.桓玄诣殷荆州,殷在妾房昼眠,左右辞不之通。桓后言及此事,殷云:“初不眠。纵有此,岂不以‘贤贤易色①’也!”

【注释】

①贤贤易色:语出《论语·学而》。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孔安国注《论语》以为“以好色之心好贤人则善”。大意指尊重贤人,不重女色。

【翻译】

桓玄去拜访荆州刺史殷仲堪,殷仲堪在侍妾屋里睡午觉,手下拒绝为他通报。桓玄后来说到这件事,殷仲堪说:“我从不睡午觉。如果真有这种事,不就把看重贤人的心换成看重美色了吗?”

【点评】

事实真相那就不知道了,总之殷仲堪最后折在了桓玄手里。

【原文】

104.桓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其妖而浮。”①

【注释】

①羊孚(生卒年不详):字子道,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东晋官员,文人。才华横溢,巧于文章。妖:娇美。浮:轻柔。

【翻译】

桓玄问羊孚:“为什么大家都爱听吴地的歌曲?”羊孚说:“应该是因为它婉转又娇柔。”

【点评】

看来吴侬软语从古至今一脉相承。

【原文】

105.谢混问羊孚:“何以器举瑚琏①?”羊曰:“故当以此为接神之器。”

【注释】

①谢混(?—412):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琰幼子,谢安之孙。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是相当尊贵的。《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说子贡是一个器皿,子贡问是什么器皿,孔子说是瑚琏。

【翻译】

谢混问羊孚:“为什么一说到器具就会先提起瑚琏?”羊孚说:“当然是因为它是迎神之器。”

【原文】

106.桓玄既篡位,后御床微陷,群臣失色①。侍中殷仲文②进曰:“当由圣德渊重,厚德所以不能载。”时人善之。

【注释】

①“桓玄”句:晋安帝元兴元年(402)下诏讨伐桓玄,桓玄就举兵东下建康,总理朝政,杀会稽王司马道子。第二年桓玄称帝,国号楚,并改元永始,废晋安帝为平固王。公元404年,刘裕等起兵讨伐桓玄,桓玄兵败被杀。

②殷仲文(?—407):字仲文,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太常殷融之孙,吴兴太守殷康之子,荆州刺史殷仲堪之堂弟。东晋大臣、诗人。曾任司马道子的骠骑参军。他也是桓玄的姊夫。桓玄攻入京城后,殷便离开新安太守职,投奔桓玄,任咨议参军。桓玄将要篡位,派他总领诏命,任职侍中,相当于宰相。

【翻译】

桓玄篡位以后,他的御座微微陷下去了一些,大臣们都很害怕。侍中殷仲文上前说:“应该是因为圣上的德行太过深厚,大地都承受不住而导致的。”当时的人都觉得这句话很好。

【点评】

拍马屁也是一门学问啊,既要脸皮厚,还要能说得中听。

【原文】

107.桓玄既篡位,将改置直馆①,问左右:“虎贲中郎省应在何处②?”有人答曰:“无省。”当时殊忤旨。问:“何以知无?”答曰:“潘岳《秋兴赋叙》曰:‘余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之省。’③”玄咨嗟称善。

【注释】

①直馆:值班用的馆舍。

②省:官署名。虎贲中郎省是虎贲中郎将的官署,虎贲中郎将是统领近卫军的将军。桓玄想恢复虎贲中郎将,不知是否应该当值,官署应置于何处,所以发问。

③潘岳(247―300):即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潘安。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散骑:官名,即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按:当时没有将校省,故寄宿在散骑省。

【翻译】

桓玄篡位以后,想要另行设立值班的官署,就问随从:“虎贲中郎省应该设置在哪里?”有人回答:“没有这个省。”这个回答特别不合桓玄的心意。桓玄问:“你怎么知道的?”那个人回答:“潘岳在《秋兴赋叙》里说过:‘我兼任虎贲中郎将,却在散骑省寄宿值班。’”桓玄赞赏他说得好。

【原文】

108.谢灵运好戴曲柄笠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②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③!”

【注释】

①谢灵运(385—433):原名公义,字灵运。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嵊州、上虞交界),谢玄之孙,喜欢遨游山水,以写山水诗著名。晋宋时人,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也曾在会稽隐居了一段时间。曲柄笠:一种帽子,“笠上有柄,曲而后垂,绝似曲盖之形”。

②孔隐士:孔淳之,鲁国鲁郡人,孔子后裔,生卒年不详,孔粲之子。长年在上虞山隐居。希心:仰慕,倾心。高远:指德行高尚、志趣远大。曲盖:帝王、大官外出时的一种仪仗,盖如伞状,柄弯曲。孔淳之因为曲柄笠和曲盖相像,就借以讽刺谢灵运没有忘掉富贵。

③将不:恐怕,表示测度而意思偏于肯定。畏影者:害怕自己影子的人。《庄子》有一个寓言: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想甩开它,就拼命逃跑,可是影子仍然跟着,结果这人气绝身死。谢灵运是说,只有畏影者心里才有个影子,如果不想到富贵,就不会怕富贵的影子,而孔隐士恐怕才是不能忘怀于富贵的人。

【翻译】

谢灵运喜欢戴曲柄笠,隐士孔淳之对他说:“你想追慕那些有德高士,怎么还舍不得曲盖的形状呢?”谢灵运回答:“恐怕是怕影子的人最不能忘记影子吧!”

【点评】

谢灵运的回答很巧妙有机锋,正如佛法所说,没有黏着的念头,也就无所谓黏着的花瓣。心中无所束缚,自然自由自在。

世说新语原文翻译和注释(世说新语原文译文)(11)

喜欢的话请转发、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