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大变局大学生能做什么 观点大学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全球性浪潮,其中尤以中国的投入力度最大、建设成效最为突出。总体来看,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破解影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等方面仍面临瓶颈。中国世界大学建设中的存在哪些问题?又应如何破解这些问题与瓶颈?

《世界一流大学在中国:理想与现实》这本书从国际比较、历史回溯、现实审视等三个视角,立足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尝试展现和讨论中国世界大学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包括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内涵与外延的关系、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等。

我们先来一起来品读本书的序言。期望这本书可以为高等教育研究者、院校和政府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同时为关心一流大学建设的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素材和观察视角。

大学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本文节选自《世界一流大学在中国》)

从“211工程”“985工程”到“双一流”建设,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支撑我国逐步从高等教育大国迅速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从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国际排名体系看,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中国大学进步神速,中国大学也表现得愈加自信。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中国顶尖大学已经特别注重那些表征真正一流内涵和发展水平的办学维度,如清华大学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就明确要求要超越指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做更好的教育。

百年未有大变局大学生能做什么 观点大学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

超越指标不难理解,但关于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我相信绝无统一的答案。纵览欧美一流大学,特征无外乎拥有一流的师资、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出一流的学生等特征。如果要加上时空的定语,我个人认为,当前在中国做“更好的教育”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一是要有更先进的理念,培养的学生要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能力;

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毕业生应该具有很强的职业竞争力乃至全球胜任力;

三是要能够积极应对数字革命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不断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百年未有大变局大学生能做什么 观点大学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

近年来,我们国家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是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交汇点,在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创新驱动等重大战略中更应该发挥主力军作用。从近代以来发达国家历史看,大国崛起的历程尤其是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科学中心、创新高地的历程必然伴随着引领世界风气之先的一流大学群体性崛起。可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新一轮变革机遇,应在不远的未来创造更大的辉煌。甚至,根植于华夏大地的以创新与领导力教育引领、推动社会发展和影响世界的创新型大学,会成为继博洛尼亚大学、柏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之后的第四种形态。

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认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基础研究,显著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使研究型大学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强化基础研究在加强通识教育、提升创新品质、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牢固树立追求真理的学术情怀。

二是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优先实现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包括文科实验室)推动交叉研究能力提升,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创新零散问题。

三是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开发,要从技术转移向联合开发转变,加大与行业领军企业的科研合作力度,建好建强以问题领域为导向、以产学研协同为特征的协同创新体系。

四是完善大学创新体系,以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遵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和内在规律,推动基础研究、产业核心技术联合开发和成果转移转化相协同的创新体系建设。

五是管理体制改革和治理能力提升,推进大学行政体系和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提升高校科技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中国特色、接轨国际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建立。

六是进一步弘扬创新文化和科学家精神,加强学术运行中的底线思维和“四个自信”,力争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人类文明进步的引领者、社会公序良俗的维护者。

本书第一作者吴伟博士就读于我曾经担任主任的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013年毕业以来,他笔耕不辍,在院校研究、科技政策、一流大学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是我国科教战略研究领域的一位优秀青年学者。他的新作邀我做序,我欣然同意。本书既有对我国大学改革发展实践的系统梳理,也有对大学发展前景的宏观展望,把实践总结、理念探讨、政策研究充分加以结合,体现了宽广的学术视野。本书的选题定位与基本理念,与我对大学建设、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解有许多的共通点,对我们深化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认识和推进“双一流”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大学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力度,实现科研、学科和人才培养的融通发展,以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建设的新成效贡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陈劲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2022年2月

百年未有大变局大学生能做什么 观点大学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

《世界一流大学在中国:理想与现实》

吴 伟 徐贤春 延立军著

【内容简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全球性浪潮,其中尤以中国的投入力度最大、建设成效最为突出。从国际比较、历史回溯、现实审视等三个视角,立足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本书尝试展现和讨论中国世界大学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包括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内涵与外延的关系、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等。总体来看,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破解影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上仍面临瓶颈,如以传统学科为基本单元的资源配置机制对跨学科研究的制约。本书可以为高等教育研究者、院校和政府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同时为关心一流大学建设的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素材和观察视角,也可以用做高等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研读资料。

【作者简介】

吴伟,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科教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工商管理学科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科技政策、高等教育管理、院校发展等方面的学术研究。2013年取得博士学位以来,在学科建设、工程教育、成果转化、科技政策、大学排名等相关主题领域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4部(含合著),主持国家自然资金、浙江省自然基金以及教育部、浙江省、浙江大学等委托项目10多项,撰写报送部委咨询报告、浙江大学政策研究报告数十篇,以及公众号文章、报纸文章等数十篇。

【目录】

第一篇 动议与梦想

绪论:奋力冲击世界一流

一、 一流建设的风生水起

(一) 以重点学科为核心,打造“先锋部队”

(二) 以创新平台为抓手,打造“精锐部队”

(三) 以内涵发展为导向,打造“全能冠军”

二、 被激发的一流热情

(一) 地方一流浪潮迭起

(二) 体制外“一流”再造

(三) 创造知识还是“发展”冲动

三、 冲击世界一流的中国道路

四、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风靡全球的一流大学建设动议

一、 一流的线性演进

二、 一流的强势推动

(一) 德国“卓越计划”

(二) 法国“卓越大学计划”

(三) 日本“全球顶尖大学项目”

(四) 韩国“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项目”

(五) 新加坡新型大学建设

(六) 俄罗斯“5-100计划”

三、 共通的实施逻辑

(一) 政府支持的巨大作用

(二) 对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视

(三) 与资源分配联动的动态评估

第二章 长久以来的一流梦想

一、 一流起源:新中国成立之前向西方看齐

二、 一流萌发: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重点建设

(一) 政策提出与实施过程

(二) 政策特点与实施成效

三、 一流深化:“211工程”和“985工程”

(一) 政策提出与实施过程

(二) 政策特点与实施成效

四、 一流升级:“双一流”建设

(一) 政策提出与实施过程

(二) 政策特点与实施成效

五、 一流的传承与演进

(一) 追求一流的政策传承与演进

(二) 新阶段、新问题与新使命

第二篇 改革与发展

第三章 一流探索中的学科交叉会聚

一、 办大学就是办学科:功过是非

二、 明显趋势:从跨学科到学科会聚

(一) 从学科群到学科会聚

(二) 从学科会聚到会聚型学科

(三) 学科会聚与跨界融合

三、 学科会聚引致一流的四种模式

(一) 新型技术推动型

(二) 计划任务拉动型

(三) 共同愿景驱动型

(四) 学科专业集成型

四、 应对重大创新挑战的学科会聚动议

(一) 重大挑战主题

(二) 组织运行管理

(三) 资源平台支撑

(四) 总结与讨论

五、 我国推进学科会聚的反思

第四章 国际化视野下的一流建设

一、 以世界为舞台:普遍的办学规律

(一) 从中世纪大学出发

(二) 现代大学的演进

(三) 从教育现象到教育规律

二、 从跟跑到并跑:我国大学国际化的百舸争流

(一) “中体西用”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国际化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跌宕起伏的国际化之路

(三) 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

三、 以“我”为主何时到来?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机遇:从“参与”到“主导”

(二) “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从“行列”到“前列”

(三) 迈向2035:从“边缘”到“中心”

第五章 个案研究:浙江大学四校合并发展历程

一、 四校合并后浙江大学的发展历程

(一) 四校合并的决策部署(1998—2004年)

(二) 一流大学建设的初期探索(2005—2010年)

(三) 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2011—2015年)

(四) 新时代国家“双一流”建设新征程(2015年以后)

二、 “浙大模式”:大学变革的中国范式

(一)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矢志信念

(二) 持续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

(三) 扎根中国大地的家国情怀

(四) 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

三、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未来

(一) 扎根中国:本土化与全球化对立统一

(二) 制度重构:时代呼唤现代大学治理模式

(三) 持续创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第三篇 反思与展望

第六章 阻碍一流实现的沉疴痼疾

一、 精神迷失:缺少有灵魂的卓越

(一) 文化自信的缺失

(二) 人才培养的边缘化

(三) 学术精神的式微

二、 动力不足:缺乏引领未来的能力

(一) 育人理念和模式创新不够显著

(二) 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和影响力不足

(三)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革新

三、 指挥偏差:缺失科学的评价导向

(一) 学科评价的异化

(二) 教师评价的扭曲

(三) 学生评价的偏差

第七章 绩效视野中的“世界一流”

一、 超越梦想:可比指标突飞猛进

(一) 世界大学排名

(二) 科学研究成果

(三) 研究支撑条件

(四) 国际化水平

二、 冷静审视:内涵发展落差依旧

(一) 声誉和影响力

(二) 人才培养

(三) 师资队伍

(四) 知识贡献

(五) 治理体系

三、 未来省思:如何优化评价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 塑造科学化价值观,持续推动多元化评价

(二) 加强评价条件建设,夯实学术话语权基础

第八章 一流大学建设的终极追问

一、 一流实现:主动谋划抑或自然生成?

二、 变革大潮下,大学还在社会中心吗?

三、 大学与社会的互动:谁推动了谁?

四、 群体的一流才是真正的一流?

附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建设调研

一、 大力引进一流人才

二、 团队/梯队建设更为紧要

三、 发挥治理结构最大效应

四、 没有规划就没有未来

五、 总结

拓展阅读

百年未有大变局大学生能做什么 观点大学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4)

点击封面 直接购买

《全球教育研究演进与趋势(全2册)》

顾建民 李艳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百年未有大变局大学生能做什么 观点大学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5)

点击封面 直接购买

《大学何以有效治理——模式、机制与路径》

顾建民 等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百年未有大变局大学生能做什么 观点大学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