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学会开窍:关于开窍这件事

前几天在问答上回答了这么个问题

5分钟学会开窍:关于开窍这件事(1)

对于一个头条号的新手来说,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一个展现量。也从没想过“开窍”这件事可以引起这样的关注。

直到今天收到一位家长的评论,我才觉得应该把自己的“开窍”过程给大家叨叨一下,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只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借鉴。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

1、我不是一个什么学霸;

2、我认为,跟性格一样,每个人的学习节奏,时间精力安排都是有差异的,方法也不见得套用;

如果,我说的有用,那最好,如果没用,请口下留德。

我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吧。

80后的我小时候是跟祖父母长大的,没经过什么数学启蒙,但是,却对数学有着一种抵触。原因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只记得刚上小学,我就问过我妈,什么时候可以不学数学。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不可能,于是,我就经历了自己数学开窍之旅。

误打误撞的成绩?

上了初中,这种不喜欢导致的结果显现的越发明显。排名差不多的同学数学成绩往往要比我高10几分。

而且整个初中阶段,这种状况都没有改变。

我也想过很多办法,比如,人家做一遍的题,我就做两遍,家里一份,学校一份。也去找老师补习过,然而,都没有什么效果。

5分钟学会开窍:关于开窍这件事(2)

中考之前,我想着,要么把教材拿来做一下吧,毕竟那几本教材,整个初中好像也没怎么做过。

然后,我就从例题开始抄,例题、课后题,都做一遍

中考的时候,我的数学只丢了9分。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觉得这是一次误打误撞的成绩。那年我们中考的数学卷子确实跟教材难度题型很像。

或许真的是误打误撞吧。直到后来上高中,我才知道,并不是。

后知后觉的“开窍”

对数学的“不喜欢”好像已经浸入我的骨髓,怎么都是喜欢不起来。到高中也没有改变。

即使知道它重要,即使用时间去累积,结果还是差不多。

高中时期,因为代数和几何分科,我的成绩更是出现了戏剧性的结果。

记得一次家长会,老师在上面讲,我妈在座位上给我分数按科目排名。

我的代数成绩是全班的第5名左右,几何是倒数第5名。

5分钟学会开窍:关于开窍这件事(3)

就这样,我又到了高三。

好在这时候,我想起来中考前的方法,就开始如法炮制。

那个月的月考,我的数学成绩直接跳到全班的第一名。而,我只看了多半本代数书。

被动的应用

所谓造化弄人,我,一个不喜欢数学的人,考了一个文理兼招的专业,从大一到大四,都有数学类的科目,比如高数、比如统计

鉴于中考、高考的经历,每每有这样科目出现,我就把教材拿出来看,做例题、课后练习。

高等数学课我只清醒的上了5堂课,虽然成绩不算很高,但是也过了优秀线。(请忽略课堂上睡觉这事哈)

5分钟学会开窍:关于开窍这件事(4)

我想,所谓的开窍就是这么过程吧。


总结

之前给我留言的家长说,老师说基础题不用做了,就让孩子悟。

大毛想说,“悟”的确很重要,而“开窍”就是找到了“悟”的方法。

基础题要不要做,要看孩子自己的情况。

毕竟教材上的基础题是之后练习题的根基,不管拔高到什么程度,无非是基础知识的叠加和变形。

啰啰嗦嗦的说了自己的经历,其实也只是想说明,自己“悟”的这个过程,并没有大家想象的简单。

对于孩子来说:

1、不要着急,不要放弃。

着急于事无补,反倒容易因为着急让你方寸大乱。放弃,只会彻底凉凉。没有找到窍门之前,跟着老师的节奏,多做练习是不二法门。

想象那些武侠小说里的人,一样练功,“开悟”了,成为一代霸主,没有“开悟”的,只要勤加练习至少不会被小混混欺负。

2、多做复盘

现在做什么大家都说要复盘,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经过一次考试、做过一次练习,你自己最清楚你用了怎样的思路,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成功了,把它记下来,下次练习时候再试一试。然后你就找到自己的法门了。

3、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或有不同,但是却可以互通互助。

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是有不同的,因为要调动你大脑里不同区域的神经和细胞,要让他们敏感和活动起来,自然方式方法也就不一样。

可是,你自己通过多年的学习,知道什么时间自己学习效率高,什么方法记得牢,那就在那个时间用那个方法去学习就好了。

比如,我当年学政治,我就找到一本答案上有评分的练习册,大题自己写完要点,对着答案看有哪个得分点没写,练得多了,就知道得分点都在哪。后来,参加司法考试,也这么做。虽然没通过,但是主观题比我法律专业的同学分数都高。我也就欣慰了。

4、别人的方法可以借鉴,但记得灵活应用。

我身边是有真正学霸的,那是我们那届的市高考状元。她也从来不藏私,你问她,她就告诉你方法,而每次我跟她一起学习,不是聊天聊半天,就是跑去听随身听了。后来她也不跟我着急,也不跟我提学习的事了。

别人的方法对你不见得适用,多问没问题,用之前自己想想适合不适合,虽然还是学生,但时间也是有成本的。

5、别给自己压力

我初中的时候,我家亲戚在那个学校当老师,我所有的老师对我都十分照顾,弄得我学不好对不起整个班级的任课老师一样。

然而,压力对我来说,只是一个阻力,让我觉得压抑还不知所措。

之所以,后来成绩稍微好一些,也跟初三之后老师没那么多精力管我有关系。

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尽量不要给自己或者孩子太大的压力。“开窍”也好“开悟”也罢,都是要经过试错,和摸索的时间。而过程,更多时候需要靠自己。

最后,写给家长一些话。

现在我也是一位妈妈了,自然也会考虑孩子的学习问题。

我始终觉得学习方法和技巧就像用筷子一样,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着力点,要让孩子自己去摸索。

我的孩子性格跟我差异很大,学习效率、节奏也有很大的不同。

我会把我的方法告诉她,帮她总结她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成绩,帮她回顾她的方法和技巧(毕竟她现在只有5、6岁,如果你的孩子大了的话,就适当放手让他自己做)

作为家长,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给他空间、时间去发现自己,帮助他了解自己,然后他才能更加顺畅的成为更好的自己。

5分钟学会开窍:关于开窍这件事(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